張金宇 趙倩 門莉 陳清杰 楊毅寧(通訊作者)
(1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2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目前我國心血管病引起的死亡排在總死亡原因前列[1],而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一種重要類型,其病死率居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首,已成為當今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2]。ACS 相關病情發展過程都有炎癥反應的伴隨[3],而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 factor,MIF)是第一個被認為是慢性炎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介質的細胞因子[4]。MIF 表達增加可以介導炎癥細胞的生成且MIF 是重要的促炎性因子和趨化因子,它可起到讓巨噬細胞等炎癥免疫細胞聚集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處進而引起相關的炎癥反應[5]。MIF 通過CD44/CD74 共受體從而發揮抑制巨噬細胞凋亡及促進炎癥相關作用,CD44 基因編碼在人類第11 號染色體短臂上,由19個內含子和20 個外顯子構成[6]。CD44 作為多種生長因子及細胞因子的受體,擁有細胞內、外和跨膜結構域,屬于跨膜糖蛋白的一種。
目前,CD44 rs13347 基因多態性與ACS 相關性的研究并不多,我們以測定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相關分型的方法,研究新疆漢族人群CD44 rs13347 基因多態性與ACS 的關系,更全面了解冠心病發生發展中相關基因所發揮的作用,為未來冠心病個體治療奠定基礎。
采用病例-對照研究的方法。納入人群均為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住院患者。病例組納入標準:(1)診斷標準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及中華醫學會對ACS 的診斷標準;(2)年齡≥18 歲;(3)癥狀發生至入院時間≤12h;(4)接受急診冠脈造影+PCI 治療;(5)簽署知情同意書;ACS 組主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穩定性心絞痛三類人群。共納入病例組580 例,男性397 例,女性183 例,平均年齡(57.57±11.50)歲。
對照組選自同期因胸痛來我院行冠脈造影術并提示未見冠脈狹窄未診斷冠心病的患者,均為漢族人群,納入標準為:根據我院心臟中心行冠脈造影無異常的患者中,從中篩選年齡、性別均與病例組相匹配,通過嚴謹的病史詢問、查體、心電圖、心超檢查及有關實驗室檢查,對照組共計508 例,男性339 例,女性169 例,平均年齡(57.09±10.00)歲。
病例組及對照組排除標準:臨床資料或者血樣不全者,或同時患有主動脈夾層、繼發性高血壓、免疫系統相關疾病、先心病、風心病、心臟瓣膜病、慢性炎癥性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及病史描述不清及精神狀態異常不能配合者予以排除。
研究對象空腹禁食12h 以上,抽取靜脈血6mL,血液生化指標均由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檢驗中心統一檢測。DNA的提取采用全血基因組提取試劑盒(天根生化有限公司生產),按照說明書步驟提取外周靜脈血DNA。
本實驗采用上海天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SNPscanTM 多重SNP 分型試劑盒進行分型。
數據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病例組和對照組在性別、年齡構成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和對照組體重指數(BMI)、飲酒無顯著差異(P>0.05),病例組白細胞、血小板、肌酐、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病例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l。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及血生化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及血生化指標比較(±s)
注:BMI:體重指數;WBC:白細胞;PLT:血小板;Cr:肌酐;TG:甘油三酯;TC: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病例組和對照組CD44 基因rs13347 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P >0.05,具有群體代表性。
rs13347 三種基因型在病例組人群中的分布頻率分別為:CC 型41.03%,CT 型48.10%,TT 型10.86%;在對照組人群中的分布頻率分別為:CC 型48.23%,CT 型44.09%,TT 型7.68%,TT基因型在病例組中的分布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基因型分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30)。Rs13347 位點C、T 等位基因在病例組人群中的分布頻率分別為:C 等位基因65.1%,T 等位基因34.9%,在對照組人群中的分布頻率分別為:C 等位基因70.3%,T 等位基因29.7%,兩組等位基因分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0)。
為了剔除混雜因素的干擾,采用非條件Logistic 回歸分析,將是否為ACS 作為因變量,性別(1=男性,2=女性)、年齡(歲)、高密度脂蛋白(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高血壓(0=未患高血壓,1=患高血壓)、糖尿病(0=未患糖尿病,1=患糖尿病)、吸煙(0=不吸煙,1=吸煙)及rs13347 多態性為自變量,rs13347 基因多態性仍和ACS 的發病風險相關,攜帶TT 基因型vs CT 基因型vs CC 基因型患ACS 風險高1.384 倍,(OR=1.384,95% CI=1.126 ~1.702,P=0.002),見表2。

表2 CD44 基因rs13347 多態性與急性冠脈綜合征風險性的關系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在我國乃至全世界已成為成年人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ACS 是一種多因素疾病,除了傳統的危險因素外,遺傳基因的變異也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發病機制。
MIF 作為有效的促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在多種炎性疾病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敗血癥、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動脈粥樣硬化[7-9]。分泌至細胞外的MIF 與其細胞膜受體CD74 結合,并與細胞內的糖原蛋白受體CD44 相互作用,激活Src-家族蛋白激酶以及下游信號通路[10-11]。
針對新疆漢族人群,進行病例對照研究,探究CD44 rs13347 基因多態性與ACS 相關性。我們的研究先對人群進行Hardy-Weinberg 平衡,說明群體基因遺傳平衡。在病例組和對照組兩組年齡及性別構成比匹配,統計學分別為P=0.516,P=0.470。分析相關因素,結果顯示白細胞、血小板、肌酐、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史均有統計學差異(P <0.05),其中高密度脂蛋白為對照組高,其余為病例組高于對照組(P <0.05)。為分析CD44 rs13347 基因多態性與ACS 有關聯。Logistic 回歸分析在調整了相關混雜因素后,攜帶TT 基因型vs CT 基因型vs CC 基因型患急性冠脈綜合征風險高1.384 倍(OR=1.384,95% CI=1.126 ~1.702,P=0.002),說明MIF 共受體CD44 基因rs13347 位點TT 基因型及T 等位基因可能增加新疆漢族人群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生的風險。
綜述所述,CD44 基因多態性與新疆漢族人群ACS 的相關性研究,在未來的治療中,也許可以作為調控MIF-CD44/CD74 通路而減少炎癥反應從而減少ACS 的風險的奠基。但納入女性樣本量略小,后續應加大女性ACS 患者樣本量,進一步驗證本結果,指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