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荊州市第五人民醫院 湖北 荊州 434020)
亞急性甲狀腺炎屬于最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疼痛性疾病,病情發展較迅速,好發于40 歲女性,以頸區疼痛、發熱、甲狀腺腫大等為主要表現,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出現與病毒感染有關,同時還會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炎癥[2]。目前,臨床常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即用糖皮質激素治療,雖能有效緩解疼痛感,但長期用藥后,會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對整體療效產生影響,因此,尋找一項有效的治療措施,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積極作用[3]。本次針對地塞米松與潑尼松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臨床療效及復發率進行評價,報告如下。
選取2016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0 例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00 例。對照組:男198 例,女202 例,年齡41 ~58 歲,平均年齡(48.27±3.16)歲;病程8 ~16d,平均(12.30±1.34)d。實驗組:男196 例,女204 例,年齡41 ~59 歲,平均年齡(48.30±3.22)歲;病程8 ~15d,平均(12.20±1.14)d。比較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 >0.05),可比。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者;出現多食、心悸、多汗、甲狀腺疼痛者;血糖、血脂均正常者;甲狀腺攝碘率降低者;研究前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橋本甲狀腺炎癥者;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者;合并出血、甲狀腺囊腫者;甲狀腺腫瘤者;藥物禁忌證者;肝腎功能不全者;不配合治療者。
對照組采用潑尼松治療,即口服藥物,10mg/次,每天3次,服藥3d 后,將劑量調整至15mg/次,1 次/d,保持用藥1周后,調整劑量,即每周減少5m,連續用藥3 周。實驗組采用地塞米松治療,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藥物,即于甲狀腺處,局部注射3mg,每天3 次,連續用藥1 周;用藥1 周后,將地塞米松用藥劑量改變每天注射1~2次,每次3mg,直至甲狀腺疼痛感消失,腫大減輕。
兩組均連續用藥8 周。
(1)對比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即觀察疼痛消失時間、退熱時間、腫大消失時間。(2)對比兩組甲狀腺功能,即收集患者血液樣本,開展分離處理,取血清,應用免疫分析儀,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FT3、FT4、TSH、ESR 水平[4]。(3)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評價標準:甲狀腺疼痛消失,體溫恢復正常,甲狀腺指標恢復正常為顯效;甲狀腺疼痛感減輕,體溫正常,腫大減小,甲狀腺功能恢復為有效;甲狀腺疼痛、腫大、發熱等癥狀無變化,ESR 仍較快,甲狀腺功能異常為無效[5]。顯效率+有效率=治療總有效率。(4)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感染、多食、消化道癥狀、痤瘡等。(5)對比兩組復發率,即隨訪6 個月患者復發情況。
數據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疼痛消失時間、退熱時間、腫大消失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較短(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對比(±s,d)

表1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對比(±s,d)
實驗組甲狀腺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甲狀腺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甲狀腺功能比較(±s)
組別 n FT3(pmol/L)FT4(pmol/L)TSH(mIU/L) ESR(mm/h)實驗組 400 4.31±0.50 14.33±1.81 2.60±0.22 9.55±2.31對照組 400 6.05±0.82 19.11±2.05 1.30±0.15 14.67±1.99 t- 36.2343 34.9581 97.6450 33.585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與復發率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較低(P <0.05);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無顯著差異(P >0.05),見表4。

表4 復發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亞急性甲狀腺炎臨床又稱其為肉芽腫性甲狀腺炎,臨床統計,此病癥發病率占甲狀腺疾病的5%~6%,好發于45 ~50 歲人群,其中女性發病率較高[6]。臨床對亞急性甲狀腺炎發病機制沒有明確,普遍認為,其出現與病毒感染有關。當機體出現感染后,會對甲狀腺的濾泡功能產生破壞,釋放膠體,導致甲狀腺組織出現異常反應,以間質細胞、多核細胞出現浸潤為主要病理表現,導致膠原塊出現巨細胞,破壞濾泡,出現纖維化[7]。目前,亞急性甲狀腺炎臨床多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其在治療上,會對機體免疫功能產生調節作用,抑制細胞出現免疫反應,或是體液出現反應,增強甲狀腺濾泡膜的穩定性,抑制細胞浸潤,阻斷嗜中性粒細胞的聚集,抑制肉芽組織的形成,減輕對濾泡的影響,因此,糖皮質激素藥物屬于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首選藥物。
亞急性甲狀腺炎傳統治療藥物為潑尼松,其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因長時間服藥,劑量較大,易出現復發,同時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多毛、無力等綜合表現,故不良反應較多[8]。因此,目前臨床在亞急性甲狀腺炎治療中,傾向于局部藥物注射療法。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用藥后,可減輕對全身的影響,增加局部藥物濃度,抑制局部免疫反應,阻斷甲狀腺激素的釋放,改善代謝癥狀,消除腫大癥狀;同時地塞米松用藥后,可以保持較長時間的療效,從而減少糖皮質用藥劑量,療效顯著,且效果快。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疼痛消失時間、退熱時間、腫大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實驗組甲狀腺功能優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實驗組97%高于對照組91%,且復發率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
綜上所述,地塞米松與潑尼松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均有一定療效,但前者臨床療效較高,且復發率較低,效果更優,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