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福敏
(重慶市江津精神康復院 重慶 402260)
女性分娩屬于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在分娩的過程當中孕婦會受到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壓力[1]。在分娩過程中一共有三個階段,第一產程是母體的宮口進行擴張,第二產程是胎兒從母體中分離出來,第三產程是胎盤分離出來。在過往孕婦分娩過程中,大多是采用仰臥位這一體位[2]。但是有數據顯示這一體位對于分娩的效果并不是最佳的,會降低分娩過程中對子宮以及胎盤的供血,影響胎兒的生命安全[3]。針對這一情況需要臨床醫師不斷的研究探討出更加適合孕婦的體位,從而保證孕婦在分娩過程中更加順利,大大縮短生產的時間以及剖宮率[4]。目前自由體位分娩在臨床當中有著一定的應用,但是對于在自然分娩過程中是否進行會陰保護,仍然有一定的爭議。自由體位對于孕婦生產的積極影響并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通過近年來本院對于自由生產的孕婦采用這一體位,同時進行無保護會陰接生方式之后發現療效明顯。此次研究就是以300 例孕婦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進行探討。具體的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2010 年1 月300 例自然分娩孕婦,所有孕婦均符合此次研究的要求,都是單胎且孕期足月,并且沒有托盤對稱,妊娠合并癥等一些病癥。孕婦的平均年齡25.3 歲左右,平均孕周39.9 周,平均體重59.7kg。通過隨機分配以后呈現出常規組和聯合組兩組數據,每組患者150 例,這兩組數據之間孕婦的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可以展開對比。
常規組:主要是采用傳統的助產方式來為孕婦進行分娩。在電動吊臺產床上,產婦以仰臥的姿勢躺下,由醫護人員根據產婦的身高調節產床,從而方便操作。在產婦的右側是器械臺,上面放置著接生器械。產婦的身下是會陰沖洗墊,同時對產婦臀下進行消毒清洗。助產護士要觀察產婦的胎頭拔露情況。當胎頭出露到3cm、4cm 時,護士以右肘為支撐點按在床上,然后拇指和四指分開,將做過無菌處理措施的紗布折疊起來放在手掌上作為鋪墊,將產婦的陰部往上拖住,然后觀察產婦宮縮的間歇,對自己的右手力度進行控制,這樣能夠有效避免由于進行太久的壓迫之后產婦的會陰造成水腫現象。期間護士要與產婦進行有效的交流,讓孕婦進行配合。當胎兒的枕部從孕婦的恥骨弓下面露出來時,護士需要叮囑產婦保持呼吸的頻率,此時有助產士對新生兒的胎頭仰伸進行輔助,幫助胎兒的胎頭順利分娩出來。在將胎兒的頭部順利分娩處理之后,要采取措施如脫肛保護對孕婦的會陰部位進行保護,保證胎兒完整的被分娩出來。
聯合組:采用了自由體位和無保護會陰的方式幫助產婦分娩,首先產婦根據護士的指導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適合的體位,在選擇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感覺走。這些體位包括了坐、跪、站俯臥等方式。將產婦置于電動吊臺產床上,孕婦在分娩過程中每隔三十分鐘就將體位變換一次,如果長時間的保持一個體位,孕婦本身和體內嬰兒都會被影響到。在產婦宮口全開之后,護士便要指導產婦進行腹壓[5]。在胎兒的頭部拔露出來之后,需要立刻清潔產婦陰部,并進行消毒。與此同時,對產婦的會陰部位麻痹神經組織,然后涂抹上已經消過毒的石蠟油潤滑劑,胎兒先露出來的部位也需要進行涂抹。在這一過程當中,要關注胎兒的胎心變化情況,了解產婦此刻的生產進程。此刻由于胎頭對于產婦會陰部位產生了壓迫之后,會陰部位被擴張開來,隨著胎兒的頭部逐漸出露出來之后,助產護士與產婦進行溝通和指導,讓產婦的呼吸與她此刻的宮縮節奏相一致,在宮縮時要勻速呼吸用力。這時需要對分娩速度進行人為控制,防止生產速度過快。醫護人員五指分開放在胎兒的頭部,進行控制。在這一過程中,不用采取會陰保護措施,胎兒頭部分娩出來之后,需要立刻對嬰兒的口鼻進行清理,去除其中的異物。胎兒復位以后助產士為了保證胎兒肩部順利的分娩出來,需要將其前肩向骨盆方向傾斜進行分娩,然后托住嬰兒的頭部向上抬起,后肩就能緩慢的分娩出來。
觀察孕婦陰道分娩率,孕婦的產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兒窒息率(Apgar ≤7)。從產婦的角度來說需要關注產婦會陰的裂傷情況以及會陰側切率數據。這些都是產婦在分娩之后所必須面臨的數據。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孕婦的陰道分娩率92.6%,顯著高于常規組的73.3%。(P <0.05)并且聯合組內使用自由體位和無保護會陰接生措施之后,將孕婦的產后出血率和新生兒的窒息率降低到了零指標,可見采用了自由體位和無保護會陰接生方式之后,大大增加了新生兒的留存率,降低了孕婦生產過程中大出血的風險,使用效果極佳,見表1。

表1 不同助產方式下分娩結果對比[n(%)]
聯合組孕婦的會陰損傷情況較輕,產婦生產之后會陰完整的人數有30 例,遠高于常規組的11 例孕婦。聯合組中輕度裂傷以及會陰完整的患者人數多,這些患者在生產過程中受損較輕。而常規組中有24 例患者進行了側切,會陰受損較大,而聯合組中孕婦進行會陰側切的人數為12 人,將側切數量降低了一倍,從數據來看,采用了聯合方式之后能大大保存孕婦的會陰,減輕孕婦生產過程中側切造成的損害,降低孕婦身體的受損率,;兩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不同助產方式下產婦會陰受損情況對比(例)
在孕婦自然分娩的動態過程中,要將胎兒、產婦的力度和產道三者保持平衡,胎兒才能被順利的分娩出來[6]。自由體位屬于一種新型的方式,在分娩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的根據胎兒的方位進行調整,增加產力。而研究表明,在胎兒生產過程中,產婦的骨盆傾斜度以及產力直接影響著生產。通過自由體位在生產時采用端坐臥等方式,打破了過去單一的臥躺待產的方式,通過不斷地調整和變換體位,改變盆骨的形狀,使得胎頭的轉動速度加快,有效解決異常胎頭情況,加速生產進程。
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會因為自身會陰條件較差,第二產期然延長以及胎兒在宮內窘迫等原因要進行會陰側切。在這眾多的因素當中,自身會陰條件屬于不可改變的因素,而后面兩種因素能通過改變體位,減少或者避免會陰側切狀況的發生。而脫肛保護會陰這種方式在使用過程中,用力托住會陰會導致出口縮小,對于胎頭下降不利,會陰沒有得到充分的擴展。采用這些傳統的方式對于會陰進行保護時,使得孕婦的會陰被過度干擾,從而在分娩過程中陰部由于沒有得到充分的擴充,彈性降低,最終局部出現了紅腫現象。而孕婦在進行會陰側切之后,損害產道,導致產婦分娩結束以后,陰道出現疼痛感,傷口愈合需要更長的時間,給孕婦分娩帶來極差的體驗感和恐懼心理。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與傳統助產的方式進行對比,采用自由體位和無保護會陰的方式助產之后,在對腹壓的有效控制下,胎兒的頭、肩部位慢慢分娩出來,這時的孕婦其會陰部位和產道得到了充分的擴張,這樣才能保證孕婦的會陰部位不被側切,還能極大的提升孕婦生產的速度,保證生產的順利程度,減少對孕婦產道的損傷。通過有效的聯合助產方式,能促使母嬰分娩和孕婦會陰受損的情況出現明顯好轉。采用自由體位在分娩過程中,孕婦分娩能更加順利,而進行無保護會陰的方式能夠減少對陰部過早的干擾,保證孕婦安全以及新生兒的健康。此外自由體位能夠使孕婦骨盆骨骼隨時得到調整和改變,滿足分娩的需求,將產婦分娩的時間縮短,從而減輕分娩時候的痛苦。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孕婦分娩的幸福感,減少恐懼心理以及痛感,需要在分娩過程中采用自由體位,同時進行無保護會陰的方式進行助產,這種聯合助產方式能大大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降低產婦生產時大出血的風險,減少對產婦會陰部位的損傷,保護產婦身體,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