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磊 王垣曉(通訊作者)
(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云南省腫瘤醫院> 云南 昆明 650100)
乳腺癌是易發于女性的癌癥腫瘤疾病,是由于患者的乳腺上皮細胞惡性增生而引發,其發病率在婦科癌癥中居于首位,中年婦女為乳腺癌的高發人群,近些年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乳腺癌的發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對更多年齡階段的婦女人群生命健康造成威脅,乳腺癌患者基數及總量在不斷的增加[1]。乳腺癌患者術后的恢復,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患者在出院后的院外護理干預,在患者術后康復進程中有著重要作用。如何做好乳腺癌患者的院外延續性康復護理,對于患者在出院后的居家康復過程中改善患者的遵醫行為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獲得良好的預后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已逐漸成為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及家庭護理干預工作中重點關注的問題[2]。常規的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僅是通過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門診隨訪或電話隨訪的方式進行出院后的護理干預指導,這種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不能實時掌握患者的康復情況,不能及時給予患者有效的指導干預措施。微信這種現代化的信息交流技術逐漸普及,在人群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也為傳統院外延續性護理醫患人員交流溝通不便提供了新的方式,可以將其應用于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在本研究中以目標患者人群為研究對象,對乳腺癌患者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過程中實施微信平臺的應用,觀察評估對患者的護理效果。
2017 年7 月—2019 年7 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6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來自我院乳腺外科;②患者均確診為乳腺癌,并接受根治術治療;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精神狀態異常,不能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開展;②護理干預期間出現死亡的患者;③隨訪期間失訪的患者。上述符合要求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43 例。組間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 >0.05)。
兩組患者均進行乳腺癌根治術,對照組給予常規的延續性護理,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出院指導,包括出院后的服藥指導、飲食干預、康復訓練計劃及出院后的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并定期的進行電話隨訪和門診隨訪,指導患者進行術后的康復訓練。觀察組患者在院外延續性護理過程中應用微信交互技術,具體內容包括:①組建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康復護理小組,護理小組成立后開展關于乳腺癌術后居家護理的相關業務知識的培訓和學習,并結合微信交互技術這種新興的護理干預模式,學習過程中應制定完善的護理方案,如何將微信技術融入到常規護理工作中。②患者在出院時加入到微信群中,并包括患者的家屬在內;③醫護人員每天在微信群中應與患者或其家屬進行溝通,實時了解患者的康復情況和完成情況,并給予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干預指導,指導患者根據個人實際制定堅持服藥。④同時讓患者或其家屬運用手機微信關注醫院的公眾號,在醫院公眾號下建立乳腺癌患者的延續康復護理指導版塊,護理小組指派專人對公眾號內容進行定期的維護,推送乳腺癌術后康復健康指導知識,知識的內容形式以文字、圖畫、小視頻等形式進一步指導患者的院外康復進程。
于干預結束后對兩組患者采用自制遵醫行為率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率進行統計對比,該量表包括按時服藥、規律休息、規律飲食、戒煙戒酒、定期復查等項目。采用SF-36 生活質量調查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比較,該調查表包括生理功能(PF)、身體角色(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生命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等,每項得分為0 ~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遵醫行為包括按時服藥、規律休息、規律飲食、戒煙戒酒、定期復查的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率對比[n(%)]
觀察組SF-36 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包括PF、RP、BP、GH、VT、SF、RF、MH 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F-36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SF-36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乳腺癌患者出院后仍然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康復周期,患者居家期間仍然需要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手術效果,居家延續性護理干預主要是從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率和改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著手。延續護理是對患者在院外的康復進程、遵醫行為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指導,減少患者在家庭康復中不良事件的發生[3]。但常規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受到時間和空間條件的制約影響,醫患之間交流和溝通存在不便,醫護人員難以第一時間掌握患者的居家康復狀況,進而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院外康復效果[4]。微信平臺這一新興的溝通交流方式在社會中廣泛應用,普及率極高,可以有效拉近了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距離,使溝通交流更為便捷可行,便于護理干預信息傳遞,患者即便是在家中也能輕松獲取健康教育信息,實時與醫護人員溝通,及時更改護理方案,從而提高護理效果,使患者在居家護理中的效果得到顯著提升[5]。因此,將微信交流技術引入乳腺癌患者術后的延續性護理干預中,可操作性強、互動性強,以輔助延續性護理干預措施的進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6]。本研究中觀察組應用基于微信平臺的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相比于對照組,患者遵醫行為率包括按時服藥、規律休息、規律飲食、戒煙戒酒、定期復查等得到顯著提高,表明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院外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在生活質量評分對比中,觀察組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表明基于微信平臺的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的應用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基于微信平臺的院外延續性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的護理效果良好,能夠提高患者出院后的遵醫行為率,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