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材料科學·
多通道轉杯紡羊毛混色織物的Friele模型
楊瑞華,王 卓,鄧茜茜,徐亞亞(1.1)
機織物透氣性研究進展
楊恩惠,沈海生,邱 華(1.6)
基于聚苯胺/聚丙烯腈納米纖維膜的柔性空氣電池陰極
李曉強,孫 倩,秦曉雨,王 輝,王燁晨,李大偉,高德康(2.95)
醫用防護面料性能要求及制備技術
謝宛姿,佑曉露,傅佳佳,高衛東,王鴻博(2.101)
防寒服保溫性與材料組合方式
王 蒙,陳少偉,王府梅(3.189)
具有防水性能的PVDF/CoCl2/Cotton濕敏材料
李曉強,孫 倩,秦曉雨,王 輝,艾靚雯,李大偉,高德康(3.195)
織物吸濕快干性能測試方法研究進展
熊晶晶,傅佳佳,王文聰,王鴻博(4.283)
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負泊松比結構材料的研究進展
李思明,胡雨潔,方鎂淇,賀 燕,賀錄祥,趙 晨,肖學良(4.290)
轉杯紡竹節紗成形新方法與成紗特征
楊瑞華,潘 博,陳 可,李季晗(5.377)
磁性纖維及磁性紡織品的研究現狀
蘇 靜,李昌齡,闞建興,周建平,華 東,王鴻博(5.382)
針/機織復合織物定向導濕性的等離子改性構建及其舒適性評價
肖彩勤,胡霄睿,孫豐鑫,高衛東,陳志強(5.387)
重復洗滌對棉織物手感的影響
郭 雨,郭明奇,王 嘉,劉建立,高衛東(6.471)
碳纖維發熱網絡的制備及其在散香服裝面料中的應用
董 科,趙 晨,朱焱陌陌,錢 坤,肖學良(6.475)
·服裝人體工學·
充氣保暖服裝的熱濕舒適性分析
郝靜雅,李艷梅,王方明(3.200)
基于Python的服裝人體第7頸椎點高度預測
尹 喆,寧艷群,何宇雯,尚笑梅(3.206)
基于生物力學的運動防護服裝研究進展
周 楠,蔣曉文,王雪婷(3.210)
東北女青年下身體型分類及數學模型建立
張小妞,王 軍,張春媛(6.482)
基于三維人體測量的青年男性肩部形態分類
阮 婷,袁惠芬,韋玉輝,夏 威(6.488)
·服裝信息技術·
基于GPRS和Flexi Force傳感器的足底壓力監測系統設計
高 敏,張一帆,洪成雨,李毓陵,高衛東(1.12)
電阻式柔性應變傳感帶與人體運動監測
李思明,胡佳雨,董曼辰,張雨琪,許潤欣,王心怡,肖學良(1.16)
基于三維人體測量的文胸鋼圈形態研究
梁素貞(2.107)
基于感性工學的女襯衫領型評價
尹曉芳,蔣曉文(2.111)
基于運動文胸的乳房位移評價方法研究現狀
余越云,吳志明(2.119)
·服裝工程技術·
熱防護服裝發展現狀及趨勢
李 俊,管曼好(1.21)
多災害環境下熱防護服裝防護性能研究進展
盧業虎,王麗君(1.31)
降溫服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柯 瑩,張海棠(1.40)
館藏清代官服的科學分析及其服飾工藝
趙作勇(2.126)
清代龍紋袍的袖部形制特點及內涵
沈 玉,吳 欣,付燕妮(2.134)
快遞員服裝的模塊化設計初探
白 瑋,王宏付(3.216)
藍曬工藝在不同織物上的成像研究與應用
侯倩倩,趙美華(3.222)
南方少數民族貫首衣的領部結構及其造型探析
李 昕,賀 陽(4.300)
壯族布儂族群女子服飾探析
匡 遷(4.310)
燒傷瘢痕康復壓力衣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慕怡菲,金子敏,閻玉秀,陶建偉(5.393)
基于三維人體數據的青年男性下肢體型分類
汪東升,袁惠芬,王 虹,孫 坤,杜增鋒(5.398)
基于全成形技術的針織服裝款式結構與實現
詹必欽,叢洪蓮,吳光軍(5.405)
橫編脫圈技術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丁 慧,王新泉,郭建麗(5.411)
基于重力平衡的袖子結構設計“2A”原理
高 光,高 暢,高 麗(6.493)
黔東南苗族堆繡繡片工藝分析與復原
劉 超,鄭 強,梁列峰(6.498)
·服裝設計藝術·
清代官補紋樣藝術特征及其創新設計應用
李 楠,張 毅(1.47)
基于觸感體驗的連物繡裝飾創新運用
高 星(1.54)
利波維茨基的時尚理論與“完美時尚時代”
盧幸妮(2.139)
基于嵌花吊目技術的針織服裝圖案設計與工藝
韋玉輝,蘇兆偉,夏 敏,周世杰(2.145)
漢族服飾款式造型元素現代設計的時尚表達
路晶晶,王宏付(2.150)
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時尚審美與身體之維
肖宇強,戴 端(3.228)
基于傳統魚紋的中老年女裝圖案創新應用方法
李 敏,顧春華,衛藝林(3.234)
基于穿著者需求的醫用防護服設計
侯 玉(3.238)
廢舊牛仔衣物在現代拼布藝術中的設計應用
袁金龍,汪 悅,錢 欣,吳慧儀,吳 燕(4.316)
基于視錯覺原理的肥胖體男士T恤設計
于 洋,范作澤,初曉玲(4.323)
傳統服飾元素融入現代服裝設計的路徑分析
張金濱(4.328)
閩東畬族花邊衫“線”的變遷與程式
肖舒娛,孔凡棟,陳 栩(5.415)
基于惠山泥人服飾色彩元素的絲巾創新設計
陳依婷,潘春宇,張 毅(5.421)
故障藝術視域下的服裝創意設計與應用
杜彩霞,錢曉農,孫一文(5.427)
可持續服裝的情感化設計
唐 穎,劉倫倫,劉妍兵,ARTURO Dell' Acqua Bellavitis(6.503)
基于PAD模型的服裝圖案設計效果影響因素評測
韋玉輝,夏 敏,蘇兆偉,孫 龍,吳開明(6.507)
·服裝服飾文化·
1949年以來婚嫁服飾的演變及思潮變遷
季曉芬,吳心如,趙麗妍,梁昕怡,方 靖(1.61)
明清紡織服飾燈籠紋
賈璽增,崔 闖(1.66)
中國傳統服飾中童子紋的研究現狀與趨勢
吳 玥,梁惠娥(1.78)
《中國舊海關史料》中民國時期進口西裝面輔料分析
陳 宮,張競瓊(2.156)
基于民間信仰的媽祖塑像服飾特點
李乃翹,張蓓蓓(2.164)
淺析貴州苗族堆繡圖案的藝術特色
呂程程,陳 彬(2.173)
浙閩地區畬族攔腰的布局分析與評價
趙雅婷,徐亞平,張 毅(3.244)
近代上海西服業各階段的規模及形成原因
丁乾琨,張競瓊(3.249)
舞服“圖尼克”在伊莎多拉·鄧肯舞蹈思想中的文化表達
李 昉(3.256)
“人倫日用”內涵下的明代男子巾類造型藝術
趙千菁,賈 琦(3.263)
楚墓出土麻、絹織物工藝特征
夏 添,王鴻博,崔榮榮(4.334)
明中晚期男女混裝現象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龍玉潭,梁惠娥(4.345)
分享經濟下刺繡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
胡建芳,張 靜,陳 珊(4.350)
歐 佳,王化平(4.358)
五代時期歸義軍涼國夫人潯陽翟氏服飾考釋
鐘雪梅,喬 洪,毛藝壇(5.432)
長沙馬王堆出土“乘云繡”紋樣的形式美與視覺審美特征
周若翩,劉 水(5.439)
漢唐戲劇中參軍服色與《輿服志》的關系
董 怡(5.444)
近代上海服裝行業相關同業公會的社會服務功能
陳慧麗,張競瓊(5.449)
近代漢族男服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梁惠娥,賈蕾蕾(6.513)
族群認同影響下的貴州畬族服飾發展變遷
徐雯琦,吳瑩潔,趙偉楠,陳敬玉(6.520)
博物館視角下畬族傳統服飾的活態傳承
張守用,梁惠娥(6.527)
近代中國警察制服的轉型
白馬婕,張競瓊(6.533)
·服裝品牌營銷 ·
優衣庫“新零售”模式運營策略
李雄飛,張 靜(1.84)
常熟服裝企業人才個體需求及人才策略探究
趙曉露,沈津竹,李敏峰,蘇軍強(1.89)
新零售模式下服裝品牌轉型升級現狀及趨勢
牛思佳,沈 雷(2.178)
缺貨延遲條件下的服裝庫存成本管理
林劍疊,閻玉秀(2.183)
中國傳統服飾海外接受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卿 源,周 倜,梁惠娥(3.270)
疫情防控期間醫用防護服的供需形勢及生產建議
馬海景,曲洪建(3.277)
基于綠色情感中介效應的面子特征對消費者舊衣再利用行為的影響
封 竹,梁建芳(4.364)
基于RFM模型的品牌服裝會員價格容忍度和忠誠度的關聯
劉小紅,鄭茵妮(4.372)
綠色服裝品牌形象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
何 琳,陳李紅(5.455)
以功能區為單位的服裝陳列要素評價
陳 萍,李 敏(5.463)
服裝直播營銷要素對消費者使用態度的影響
顧佳怡,李 敏(6.539)
時尚取向對服裝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
盧星宇,曲洪建(6.547)
深圳獨立設計師品牌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鄭雅舒,王永進,徐瑞光(6.557)
·書評·
用健康設計迎接新文明的到來——讀《健康設計思維與方法》
吳 翔(1.83)
漢族民間衣裳的發展與革新——評《繡羅衣裳》
金晨怡(2.177)
漢族民間袍服中的絢爛——評《臻美袍服》
張 毅,牟洪靜(3.233)
卷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