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坤蓮 邱偉芬 段加艷
(云南省心理衛生中心 云南 昆明 650301)
本文選取2019 年1 月—12 月云南省心理衛生中心60 例抑郁癥患者,所有患者的生命體征均符合病理學并且確診為抑郁癥患者,所有患者在入組前兩周內均無服用抗抑郁藥物史,其中排除有精神病史、嚴重心血管疾病以及臟器衰竭患者,以及所有患有惡性腫瘤、藥物濫用史患者均不納入研究對象。隨后隨機平均分為實驗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實驗組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齡在19 ~66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77 歲,病程為0.5 ~6.2個月,平均病程為2.85個月;對照組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6例,年齡在19 ~67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17 歲,病程為0.5 ~6.1個月,平均病程為2.74 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 >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單純心理護理,在患者入院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認真了解患者的抑郁程度、興趣愛好、家庭環境以及發病原因等基礎信息。實驗組采用心理護理聯合腦電生物反饋治療。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組采用生物反饋治療儀。首先在實施治療前,醫護人員需要先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的治療機理、方法以及過程,需要將重點放在該種治療方法的好處,通過使用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測量患者的原始腦電波數據,然后根據該數據描繪的圖從而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治療手段。其次,檢測期間詢問患者的治療感受,并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以增強患者對疾病治愈的信心。每次治療24 分鐘,持續治療2個療程,第1 個療程為每周治療5 次,共治療4 周;第2 個療程每周進行3 次,共治療5 周;對于非常嚴重的抑郁癥患者則需3~4 個療程治療。
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2 周、4 周、6 周后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根據評分下降幅度來衡量兩組干預后的效果。HAMD 量表總分在35 分以上則顯示患者有嚴重抑郁,總分20~35 分顯示患者有中度或輕度抑郁,總分在8 分以下則顯示患者無抑郁癥狀;兩組患者治療顯效率對比中,護理干預后患者HAMD 總分比干預前的評分低于75%以上為治愈;護理干預后患者HAMD 總分比干預前的評分低于30%到74%之間為顯效;護理干預后患者HAMD 總分比干預前的評分低于25%以下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實驗數據應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 檢驗,P <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1,2]。
實驗組治療2、4、6 周末的HAMD 評分與對照組治療2、4、6 周末的HAMD 評分相比顯著降低,具有較好的改善效果,同時對照組和實驗組與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兩組數據對比具有顯著差異,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2、4、6 周末的HAMD 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2、4、6 周末的HAMD 評分對比(±s,分)
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7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顯效率對比(例)
抑郁癥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心理健康疾病,每年影響約9%的美國人口,并且是工作場所殘疾的最主要原因[3,4]。在具有相同抑郁癥診斷的患者之間,抑郁癥癥狀可能存在顯著差異,并且癥狀與治療之間缺乏聯系是造成所有抑郁癥患者中約一半對藥物或其他療法無效的主要原因,并且這些藥物很常見[5]。通過選取60 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30 例和對照組30 例,對照組采用單純心理護理,實驗組采用心理護理聯合腦電生物反饋治療。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組采用南京偉思生物反饋治療儀。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2、4、6 周末的HAMD 評分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顯效率為7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3.3%。綜上所述,心理護理聯合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可以改善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