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瓊 鄒克霞 黃綺媛
(惠東縣人民醫院內九科 廣東 惠州 516000)
惡性腫瘤細胞增殖速度較快,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擴散及轉移,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威脅較大,同時惡性腫瘤發生期一般為病變晚期,病程內對患者組織細胞的損傷較嚴重,易導致患者出現神經疼痛或異常增生的癥狀[1],因此,在惡性腫瘤患者的住院治療過程中增加實施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的預后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為探究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癌痛患者心理與生活質量的影響,本次研究進行了60 例惡性腫瘤患者的護理方案比較,詳見文章。
選取我院2020 年1—3 月60 名住院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隨機將60 名患者平均分為A、B 兩組,兩組基本資料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能夠比較(P >0.05),詳情見表1。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中實體瘤的相關診斷標準,并在住院過程中主訴存在癌性疼痛[2];②患者年齡低于70 歲且高于20 歲,神經功能及語言功能正常,能夠配合醫護人員完成問卷調查;③預計生存期不少于3 個月;④對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A 組實行常規護理干預,根據醫囑要求完成各項常規護理操作,維持病房內溫濕度適宜,對患者體征指標等數據進行密切監測,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處理。
B 組實行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①心理護理。在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的基礎臨床資料,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及性格特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溝通方式進行溝通交流,傾聽患者對于病情及治療的疑惑,給予患者耐心地解答,定期組織患者進行抗病經驗交流會,會中可邀請已成功治愈患者進行經驗交流分享,積極引導對治療較為悲觀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通過運動鍛煉、欣賞電影音樂的形式轉移患者對疾病的負面情緒,此外在患者住院期間應當叮囑患者家屬定期來醫院看望陪伴患者,讓患者感受到親情的溫暖;②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癌癥患者相關病理知識、治療方法、用藥規范以及自我調節護理相關事項,印發疾病手冊使患者在日常休息時能夠翻看,便于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藥物半衰期情況對患者進行合適的藥物治療選擇,并按照服藥時間、用藥量給予患者用藥指導;③環境護理。定期清理患者病房,保持病房內溫度及濕度的適宜,使患者能夠在溫馨舒適的環境下接受治療,降低患者對陌生環境的緊張感及壓抑感,盡可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對患者護理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無疼痛為0 級,輕度疼痛為Ⅰ級,中度疼痛為Ⅱ級,重度疼痛為Ⅲ級,嚴重疼痛為Ⅳ級[3];(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狀態進行評價,患者的焦慮狀態與焦慮評分呈正相關;患者的抑郁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抑郁狀態進行評價,患者的抑郁狀態與抑郁評分呈正相關[4-5];(3)采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質量調查表對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滿分為100 分,評價依據主要為患者的食欲、精神狀況、睡眠質量、疲乏情況、疼痛程度以及自主生活能力,量表總分為100 分,由各維度加權平均值得出,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等級資料行秩和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B 組患者疼痛改善效果明顯好于A 組患者,(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疼痛程度評分對比[n(%)]
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護理后B 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評分下降程度顯著高于A 組患者,(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狀態評分變化情況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狀態評分變化情況比較(±s,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護理后,B 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A 組患者,兩組對比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對比(±s,分)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對比(±s,分)
惡性腫瘤在人體各個部位中均有發生的可能,且擴散性較強,易轉移,對人體正常代謝機能、內分泌調節系統以及神經調節系統影響較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6]。壞死的惡性腫瘤細胞組織會累積在患者體內,使周圍組織出現壞死或病變。腫瘤細胞在進入人體血管后會迅速繁衍,進而使患者出現感染、出血等癥狀,進而使患者合并出現其他疾病,造成患者原有病情加重[7]。惡性腫瘤除對患者造成病理性傷害外,其腫瘤細胞還將會壓迫患者神經,造成患者神經受損,進而使患者時常感覺劇烈疼痛,影響患者的治療與康復。因此,對腫瘤患者實施科學規范的護理干預措施來降低患者的癌痛程度十分必要。
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是一種基于常規護理的新型個性化護理模式,其主要通過對患者實行環境、心理、對癥等高層次護理以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作用[8]。晚期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一般在家臥床休養,患者可出現焦躁、沮喪、絕望等消極情緒,思想包袱過重可在潛意識中加重癌痛感覺,為減輕患者痛苦,本次研究通過環境護理,使患者臥室保持安靜、整潔、舒適,避免吵鬧、喧嘩,并保持一定濕度,避免干燥,可提高患者的休息質量;癌痛折磨甚至讓患者感覺生不如死,因此本次研究選擇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用藥相關注意事項,提高患者的用藥正確率,結合心理支持和安全看護,通過鼓勵和關懷也可幫助患者減輕病痛,簡單的聊天、談笑可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減輕身體疼痛感。
本次研究也表明,護理后B 組患者疼痛改善效果顯著好于A組患者(P <0.05);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護理后B 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改善程度顯著好于A 組患者(P <0.05)。
綜上,實施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有助于緩解癌痛患者的心理負面情緒,促進患者樹立起積極、健康的治療心態,配合醫護工作的順利完成,進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