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鄒慧 鐘春花 藺慧(通訊作者)
( 云陽縣中醫院 重慶 404500)
慢性腎功能衰竭進入尿毒癥期,由于尿毒素的刺激、皮膚肥大細胞增生及透析膜的因素而導致皮膚瘙癢,是尿毒癥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典型的癥狀是身體皮膚局部或全身瘙癢難忍,且瘙癢持續的時間不定,常呈陣發性。雖然皮膚瘙癢不危及病人的生命,但隨著皮膚瘙癢程度的不斷加重,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并間接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造成影響[1]。針對體內毒素如何排除,并緩解因皮膚瘙癢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提升,是目前護理工作的重點。在中醫理論之中表明,造成尿毒癥患者出現皮膚瘙癢的原因,主要是濕毒瘀之邪蘊于肌膚,且得不到有效疏瀉;或是患者血虛風燥,且肌膚失養而發,對其進行治療原則主要為解毒除濕、活血化瘀等方式為主[2]。此次研究,旨在對腎絡湯直腸滴入對尿毒癥患者皮膚瘙癢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分析。
選取2019 年4—12 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并出現皮膚瘙癢癥狀的60 例尿毒癥患者,隨機對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組30例患者,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平均年齡(52.21±1.24)歲,平均病程(1.62±0.35)年;對照組30 例,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齡(53.62±0.25)歲,平均病程(1.14±0.82)年;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P > 0.05,有可比性。此次的研究,患者以及家屬均了解內容,并自愿參與研究。
對照組30 例患者接受常規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使用4008S 容量控制性透析機(德國),以及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碳酸氫鹽透析液對患者進行高通量的透析治療,參數設定[3]為:超濾系數為40mL·mmHg/h,透析液流速為500mL/min,血液流速為260mL/min,每次治療持續4h,每周1 次;同時使用HA130 型一次性活性碳血液灌流器(珠海)對患者進行透析灌流治療,每周2 次,患者在接受2h 血液透析后,接受血液灌流治療,并在血液灌流結束后,繼續接受2h 的血液透析治療干預。
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研究組患者聯合使用腎絡湯直腸滴入治療:腎絡湯組方:黃芪30g,酒大黃20g,益母草30g,牡蠣30g,附片15g,丹參30g;將組方中藥物進行煎煮,至藥汁剩余100 ~150ml 后,進行藥汁過濾后,放置藥液溫度為40℃后取用,對患者進行直腸滴注治療,患者每晚睡前進行1 次,患者接受直腸滴注前,需要進行大小便排空,并選擇左側臥位進行滴注,使用一次性16 號肛管由肛門插入患者直腸,插入深度在20cm,滴注速度為40gtt/min[4]。
兩組患者均接受3 個月的治療干預。
(1)使用視覺模擬評分(皮膚瘙癢)評分量表[5]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皮膚瘙癢程度進行評分,0 ~10 分,分數越低,則患者的皮膚瘙癢程度越輕;(2)使用生活質量(SF-36)調查量表[6],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共分為8 個調查項,按照0 ~100 分對各個調查維度進行分數轉換;(3)對兩組患者干預前、以及干預后3個月的血清學指標進行檢測,包括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甲狀旁腺激素4 項。為確保各項指標的結果統一性,所有的評估與檢測均由同一組工作人員進行。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皮膚瘙癢評分顯著優于干預前,且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的皮膚瘙癢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干預前的皮膚瘙癢評分相對比無顯著差異(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皮膚瘙癢評分對比情況調查表(±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皮膚瘙癢評分對比情況調查表(±s)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干預前,且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干預前的生活質量評分相對比無顯著差異(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情況調查表(±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情況調查表(±s)
注:t1 值、P1 值表示組內干預前、后統計值。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血清學指標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干預前,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的血清學改善指標除血清尿素痰外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清學指標對比情況調查表(±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清學指標對比情況調查表(±s)
慢性腎衰竭患者,在長時間的治療中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一旦出現皮膚瘙癢的癥狀,不僅會使治療舒適度降低,同時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受到較為明顯的影響,由于撓抓,破壞皮膚的完整性,容易導致感染。目前對于皮膚瘙癢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循證護理主要認為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鈣、磷、鎂等離子出現代謝紊亂的情況,同時也可能與肥大細胞增殖,透析治療中機體出現的過敏反應等因素[7]。
現代醫學對進入終末期腎病采用血液透析進行治療,血液透析為目前尿毒癥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清除腎臟毒素。現代醫學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對尿毒癥患者的部分臨床癥狀進行緩解,但是對患者皮膚瘙癢癥狀的改善效果并不明顯。大部分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后,會出現難忍的瘙癢情況,并造成患者沉重的心理負擔及精神壓力。研究表明在臨床工作中佐以不同種類的中藥方劑熬制而成的湯劑進行中藥直腸滴入治療,可不同程度的緩解患者皮膚瘙癢癥狀、提高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8]。中醫認為,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類似于中醫學的“風瘙癢”與“癢風”表現,患者自身血虛生風,腠理郁積淤血溺毒,營衛受阻,致使皮膚瘙癢出現[9]。尿毒癥是各種腎臟病進展到最后的終末階段,由于大量氮質代謝產物等有毒物質儲留于體內,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的危重變證[10]。
中藥直腸滴注主要是通過腸壁的吸收,藥物進入腸道后,可對腸壁半透膜的滲透性進行利用,而使得藥物迅速被吸收,進而加強治療的效果[11]。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的皮膚瘙癢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的血清學改善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腎絡湯的主要成分為,黃芪,酒大黃,益母草,牡蠣,附片,丹參。現代藥理學、藥性學等研究中指出:黃芪是一種具有利尿、補氣固表,退腫,斂瘡生肌,補氣健脾功效的藥物。牡蠣的作用主要是強肝解毒、凈化淤血、并對氮質類毒物進行吸附處理[12]。牡蠣中含有極為豐富的牛黃酸,這可以有效發揮保肝利膽的臨床作用,同時牡蠣中含有豐富的磷物質,可有效幫助人體進行鈣吸收,對調節體內鈣磷平衡有重要幫助[13]。酒大黃有利濕退黃、瀉熱通便、解毒消痛、行淤通經的作用。益母草有消腫止痛、擴張血管、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效果。同時其防治初發急性腎小管壞死癥狀作用明顯,在對腎皮質血流作用進行增加的情況下,可以對腎功能進行改善,對患者腎小管細胞變性、渾濁腫脹等病理進行改變[14]。附片是常見的中藥材之一,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等功效。丹參分布范圍廣泛,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銅、鋅等成分,具有活血祛瘀、以及通經止痛等效用,在多種疾患中應用頻率較高[15]。
綜合分析臨床相關文獻,以及此次研究結果發現,在常規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方案上,采取腎絡湯直腸滴入進行中藥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并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清學指標,提升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