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國,向昱陽
(1.湖南中醫藥大學2013級本碩連讀生,湖南 長沙 410208;2.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重慶 墊江 4083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進行性破壞,并導致滑膜、關節囊的慢性炎癥[1],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屈伸不利以及僵硬等,在中老年女性中為高發疾病。向昱陽從事臨床工作20余年,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現將向昱陽治療中老年女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中醫“膝痹”范疇。中老年女性天癸竭,腎陰逐漸虧損,致肝血不足,肝主筋,腎主骨,筋骨失于滋養,再經風、寒、濕邪侵襲,容易導致局部氣血凝滯,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故發生膝痹[2]。《婦人大全良方》謂“女子以血為本”,為女性的生理特點;《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當女性經血停止來潮后,開始形體衰老,因此治療中老年女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時需考慮其生理特點,當以養血滋陰為其根本。養血滋陰之藥熟地為首選,其可“滋腎水,補真陰”,更可治勞傷風痹;再配以白術甘溫和中,健脾燥濕,祛濕除痹[3];祛風除濕之藥,防風為首選,散風寒濕痹,可治全身肢體疼痛;通絡引經之藥首選牛膝,其不僅可治腰腿疼痛,又可引藥下行,直達病所。還可根據病情加入補血活血、滋陰養血之藥如當歸、麥冬等;除濕消腫之藥如薏苡仁、澤瀉等;蟲類藥如全蝎等。
例1:孫某,女,53歲,于2020年4月15日就診。絕經2年,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膝關節的疼痛,病情反反復復,多由陰雨天引發并且加重,其間未就醫,偶服用雙氯酸芬鈉。3天前在水中勞作,致第2天晨起后右膝關節疼痛并加重,伴屈伸不利,右下肢行走困難。身體瘦弱,勞作后常伴腰酸,及久站后雙腿發軟,夜間盜汗,納食欠佳,夜寐難安,大便干結,小便清長,舌紅苔少,脈細滑。查體示右膝關節局部稍腫脹,皮溫正常,輕微壓痛,浮髕試驗(-),抽屜試驗(-),研磨試驗(+),髕骨摩擦試驗(+),右下肢肌力4級,左下肢肌力5級。右膝關節X片示右膝關節退行性變,關節周圍骨質增生,軟骨下骨硬化。中醫診斷為膝痹,肝腎陰虛、寒濕入絡證。西醫診斷為右膝關節骨關節炎。治以補益肝腎,祛寒除濕通絡。藥用熟地20g,白術15g,薏苡仁20g,防風10g,細辛5g,肉桂10g,當歸15g,麥冬10g,牛膝10g,雞血藤10g,全蝎3g,甘草6g。7劑,日1劑,水煎分3次溫服。囑患者服藥期間戒肥甘厚膩、辛辣飲食,且注意清淡飲食。2020年4月25日二診,谷雨節氣,右膝關節疼痛明顯減輕,屈伸不利已明顯好轉,腫脹已消,能夠適當行走,睡眠較前改善,大便干結,小便正常,舌紅苔薄,脈細。原方基礎去薏苡仁、細辛、肉桂、雞血藤、全蝎,加杜仲,繼服7劑。2020年5月8日三診,立夏節氣,右膝關節疼痛消失,可以自由行走,囑平素加強膝關節功能鍛煉,適當勞作,注意膝關節保暖與防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