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針,王耿新,李海燕,2,柏
(1.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開封,475000;2.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初中化學知識覆蓋面廣,且比較零碎,單一的文字講解容易導致學生學習倦怠,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知識可視化是運用圖形、圖像表達、構建、傳遞復雜知識的一種手段,將煩瑣的文字知識轉化為簡潔明了的圖形、圖像,清楚地呈現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思維地圖是一種新型的知識可視化工具,具有形式多樣、適用性強、使用簡便等優點。教師合理使用思維地圖開展初中化學教學,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鍛煉歸納總結能力,提升學習興趣,培養思維能力。
思維地圖是美國學者大衛·海涅瑞(David Hyerle)博士受“厄普頓-薩默森”(Upton-Samson)記憶模式的啟發[1],以語義學和認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開發的一種幫助學習的知識可視化工具。思維地圖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揭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學習者思考過程的表述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幫助其理解、記憶知識,提升學習效果。思維地圖依據學習者常用的思維活動,可分為以下八種基本類型,其具體的表示方式和作用如表1所示。

表1 思維地圖八種基本類型的簡介
進入初中以后,學生的學習科目增多,任務加重,學習壓力增大。初中階段的化學課程在九年級開設,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牢固掌握大量的化學知識,且能熟練解答問題,這對學生而言絕非易事。同時,初中化學教材為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采用循序漸進、層層遞推的螺旋式編排方式,化學知識點比較零碎,學生容易遺忘或混淆相關知識。思維地圖擁有靈活多樣的八種基本類型和不同的教學功能,為學生化學知識體系的構建提供良好的學習工具。學生可以結合具體內容選擇合適的思維地圖加工處理所學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目前,部分學生存在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習主動性差、化學學習興趣低等問題,導致化學成績不佳。單一的文字講解容易使學生對內容眾多的化學知識加工處理不到位,從而很難發現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2]學生缺乏有效的知識搜索能力,所以化學成績不理想。思維地圖的八種基本類型分別具有不同的教學功能,教師可以根據具體需求,選擇合適的思維地圖,采用簡單、直觀的方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加深理解記憶。利用思維地圖教學,可突出教學重難點,降低認知難度,提升化學學習趣味性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注重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學科[3],要求學生具備運用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思維地圖的每種子圖分別對應一種思維活動,依次是表征、描述、對比、分類、分析綜合、排序、因果推理和類比[4]。初中化學各部分知識之間存在緊密聯系,教師合理使用思維地圖,注重知識之間的相互融合,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網狀知識結構,潛移默化地轉變學生單一的思維方式[5],提升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本文選取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二章“我們周圍的空氣”一節的內容,結合思維地圖的功能、特點,探究如何將思維地圖應用于初中化學復習課,并依據具體內容特點,借助思維地圖歸納整理知識,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加深理解記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學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其核心知識包括空氣的成分、氧氣的性質以及氧氣的實驗室制取等內容。在復習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地圖中的流程圖分析整理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教師使用簡單的圖形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過程,便于整體把握教學流程,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使用思維地圖進行課前預習,歸納整理課本內容,找出問題,提升預習效率。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檢查學生所繪制的思維地圖,了解其預習情況和困惑點,評估學生的認知概念,掌握其預習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節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圖1 使用流程圖整理教學流程
1.環節一:問題引導
教師播放相關視頻,創設教學情境,帶領學生了解原始的空氣以及大量工業發展下的現在空氣[6],并通過問題引導,激發學生思考。問題1:空氣的成分有哪些?問題2:如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問題3: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結果出現偏差的原因有哪些?問題4:通過上述學習,請從化學角度分析如何將所學的物質進行分類。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借助多媒體課件,師生共同完成思維地圖的繪制,如圖2所示,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構建知識體系,實現零散的知識直觀化、系統化,進而提升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做題效率。

圖2 選用流程圖和樹形圖結合的方式匯總空氣知識點
【設計意圖】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使學生回顧“空氣”一節中的知識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以流程圖和樹形圖結合的方式,師生共同完成思維地圖的繪制,歸納總結化學知識點,梳理知識結構,揭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使零碎的知識點更加直觀化、系統化[7],降低認知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環節二:分組討論
教師向學生展示一瓶氧氣,引導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溶解度等方面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學生分組討論,匯總相關知識,并借助圓圈圖歸納總結氧氣的性質,如圖3所示。

圖3 使用圓圈圖歸納氧氣的性質
【設計意圖】開展頭腦風暴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思維地圖的繪制,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學習成就感。教師也可以通過檢查學生所繪制的圓圈圖,檢驗其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查漏補缺,促進其知識體系的構建。
3.環節三:制取研究
氧氣能夠給動物供氧、支持燃燒,在人類生產生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展開小組討論,歸納總結氧氣的制取方法,繪制制取裝置圖,整理實驗步驟,強調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完成如圖4所示的思維地圖的繪制。

圖4 使用括號圖整理氧氣的制取方法
【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選擇地展示學生所繪制的思維地圖,指出其不足之處,并給予指導,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傳統的復習課教學相比,使用思維地圖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者,轉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歸納、整理、重組,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思維地圖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梳理、歸納、總結,如圖5所示。層層細化知識,突出重難點,便于學生整體把握所學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思維地圖梳理課堂教學流程,及時開展課后反思,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嘗試使用思維地圖歸納整理所學知識,構建知識結構,提取化學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分析解題思路,提高解題效率。

圖5 使用括號圖進行課堂總結
思維地圖為化學學習提供了新的教學工具和學習方式,每種基本類型對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合理運用思維地圖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維地圖的使用方法靈活多樣,學習者可以根據需要適當調整原有圖示。同時,思維地圖也具有廣泛的使用范圍,適用性強,不僅可以用于課堂教學,也可以用于課前、課后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綜上所述,教師將思維地圖融入初中化學學習,能明確學習思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