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肖含
(福州第三中學,福建福州,350003)
英語寫作與漢語寫作一樣,是一種綜合的性思維活動,在教育評估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英語寫作是英語的基礎技能之一,是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中的輸出性能力。寫作水平的高低是語言綜合能力強弱的直觀表現,亦是思維能力強弱的表現。然而,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英語寫作在主流考核評估模式中所占的比例十分有限。因而,教師和學生對英語寫作的重視度不夠,英語寫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一直處于從屬地位,最終結果是學生寫作能力普遍不高或寫作能力缺失。
隨著高考試題的改革和新課標的頒布,教師和學生逐漸意識到寫作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根據高考英語全國卷命題組的說明,高中英語寫作題型以應用文為主。應用文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用于處理各種事務的慣用格式文體,是人們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的工具。應用文具有實用性,它要求作者將所要傳達的信息清晰地傳遞給讀者。正因為應用文是國家機關、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處理日常事務的具有明道、交際、信守和約定俗成的慣用格式文體,所以應用文寫作是職業素養的必備能力之一,對所有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因而,掌握應用文寫作技巧,具備應用文寫作能力,對促進學生終身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英語應用文寫作亦是如此。
然而,如前文所述,因英語寫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處于從屬地位,教師與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要求停留在形式準確、格式正確上,所以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普遍不高,更遑論英語應用文寫作能力。鑒于此,結合“寫作能力是思維能力的直觀表現之一”這一觀點,本文以寫作能力的培養實質上是思維能力的培養為立意,聚焦創新思維,結合一堂寫作觀摩課,探索如何結合創新思維的培養提高高中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所謂創新思維,是指不妄下結論,從新的角度看待問題,通過發現相似事物之間新的關聯,并結合已知概念形成新觀點的能力。過去,人們對創新思維總存有一些錯誤的認知,認為創新思維是不能被培養出來的,那是少數天才才具備的能力。實驗和實踐都已證明,創新思維并非不能培養,它需要學生思維獨立,對新事物敏感,有好奇心和感知力。但是,教師和學生都陷入過于追求單詞的正確、文章結構固定的認知中。具體表現在:教師在講解英語寫作時,經常強調文章的“總分總”結構,忽略了學生寫作其他方面的培養。而學生則表現在:(1)審題時,受限于害怕出錯的心理,一拿到題目就冥思苦想,過分在意語法、措辭和拼寫;(2)落筆前,又因無法使用某些固定搭配進行表達而左顧右盼,無從下手;(3)謄寫時,則因急于將草稿謄抄到考卷上而無暇顧及其他。由此可見,為追求單詞的正確率、文章結構的完整,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而學生也忽視了自身創新思維的發散。
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可知,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和運用常受墨守成規、自我限制和信息飽和三方面因素的影響。墨守成規的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某個功能,很難聯想到其他。自我限制像是一個魔咒,讓人安于現狀而懶于突破創新,惰于積累新知識。這二者反映在語言學習上的表現是思維的單一、詞匯的匱乏。比如,有的學生背誦了不少好詞佳句,但在提筆寫作時卻什么都想不起來,只能反復使用最簡單、最基本的詞匯。而現代社會信息量龐大,大腦無法時刻都處在全面接收信息的狀態,它會習慣性地注意這些信息而忽略那些信息。當大腦重復接觸這些信息時,它就會發出飽和信號,導致某些知識不被深度加工。上述情況既包含了學生既定思維模式、行為習慣對創新思維的影響,又包含教師教學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教師忽略思想、思維和分析能力在寫作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寫作陷入瓶頸、無法有效提升而不自知。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需要有的放矢,重點擊破,鼓勵學生不要固守第一反應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思辨、分析既有材料,構建自己的觀點和論點。
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最重要的是將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當作一種思維習慣,學會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針對寫作時過于追求單詞的正確與否、文章結構是否固定的錯誤認知,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自身創新思維的培養,主動擺脫舊的思維模式,強化質疑下意識的反應,培養盡可能多的可替代的回應方式。因此,重視寫作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是真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以下文的寫作任務為例,談談教師如何在應用文寫作課上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案例】假如你是小明,你家打算改善住房條件。現有兩套房供選擇:一套是郊區的傳統式平房,一套是位于商業區的現代公寓樓。你的家人對購買哪套房更好持不同的觀點。請你根據表1所給的內容,用英語給你的朋友Mike寫封信,征求他的意見。

表1 兩套房各自的長處
書信是應用文寫作常見的體裁。應用文寫作要求按照一定的先后順序向讀者交代一個相對完整的過程,在描述時做到步驟清晰、內容簡潔,避免使用過于專業、晦澀難懂的術語,結尾應有所交代,不可戛然而止。因此,教師需要從審題、打稿、初稿修改三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發散創新思維,找準寫作切入點。
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文章體裁,針對寫作對象,勾勒文章大致的框架結構。目標分析法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審清題目要求,即給自己的朋友寫一封求助信,咨詢對方關于兩套住房的意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寫下求助信常用的開頭和結尾,向朋友求助時的常用句型。其次,教師在學生明確文章脈絡與語氣后,再引導學生審讀某些表述需要注意的具體細節。比如,學生對“寬敞”“交往多”等單詞接觸不多,一時無法找到可替換的詞匯。此時,教師引導他們思考是否可以不用形容詞而用一個句子來表達“寬敞”的意思。當學生想到用“A flat has a large room”來形容“寬敞”時,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以轉換一下結構,使之成為具有修飾性質的結構。受教師啟發,學生立刻聯想到定語從句的表達方式,“A flat that has a large room”。這樣,學生的思路就被打開了,“A modern flat with large space and bright lighting”(“寬敞、明亮”的意思)等新穎表達信手拈來。最后,教師可以講解一些技巧來幫助學生整理思路,讓構思更具邏輯性。比如,以列表、欄目或項目的方式展現與主題相關的內容。
寫作中具體的細節表述往往是最困擾學生的部分,學生常常因無法立刻找到對應的詞匯而對寫作提不起興趣,又或者因害怕犯錯,在意語法、措辭和拼寫正確與否,而不敢“肆無忌憚”地寫。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鼓勵學生不要排斥思想碰撞產生的想法,無論想到什么都可以先記錄下來。聯系能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創新思維的橫向延伸與縱向發展都有可能激蕩出新穎而準確的觀點,有時候誤打誤撞反而碰撞出獨特的想法。創新思維有助于提升寫作的流暢性、多樣性與獨特性,而這離不開頭腦風暴的促進作用。
就應用文來說,開頭必須開宗明義,引起讀者對文章目的的關注。而且,它要求自然地向讀者展示文章大致是如何鋪陳展開的。因此,一個好的開頭可以是一個摘要,一個定義,一個問題,或一個直截了當的觀點。而應用文的結尾不僅是告訴讀者文章結束了,而且是一個總結,或引發讀者深思,或首尾呼應強調主題,既向讀者重申了文章的主旨,又將文章推向最終的高潮。因此,應用文寫作對開頭和結尾的細節要求處理得當,定位準確、收尾得體。
雖然在醞釀、構思時,學生會產生很多的想法,但如何引導他們將最貼切的觀點、表達運用到寫作中,這需要教師發揮好發散學生創新思維的作用。與其讓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在無用的信息上,教師不如從面臨的問題、寫作目的入手,引導學生先粗略地架設好文章框架,即寫好開頭與結尾,然后再推敲各段落、句子、詞匯的細節。針對本次的求助信,教師在引導學生以固有模式“I’m writing to do...”或“I wonder if you could...”明確開頭后,再引導學生在第三段重申自己的寫信意圖以及對朋友意見的重視與期盼。“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give me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I believe I’ll benefit from the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Best wishes!”
作文修改不僅是改一些不確切的代詞,還包括一些不恰當的措辭,例如是否重復使用不夠高級的詞匯。以上述作文為例,學生的通病是對所給信息的處理方式比較單一,比如“寬敞明亮、購物、上學方便、附近有公園等供休閑和娛樂的場所”,常直譯為“It is big and bright. It’s convenient to go shopping and go to school. And it has a park to relax.”。這樣的表述雖然沒有不妥,但過于直白。對此,教師應該從詞匯、句式、邏輯銜接這三個方面發揮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對初稿進行潤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將“寬敞明亮的公寓”譯為“A modern flat with large space and bright lighting”。學生對寫作銜接使用得比較呆板、生硬,往往是題目中如果有“1、2、3”的提示,他們就能下意識地寫出諸如first、second、third的銜接詞。當題目中沒有提示的部分時,他們就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因此,教師需要在銜接處下功夫,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經過訓練,學生寫出“It’s hard for us to make a right decision, so I’m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ceiving some suggestions from you.”的銜接句。它的不同之處在于,既對上文有一個簡單的交代,又水到渠成地過渡到第三段,重申了文章的寫作目的。
只有適當的細節補充,不斷潤色加工,才能將好的文章呈現給讀者。英文寫作也是如此。一個有創新思維的人因詞匯豐富,所以其表述靈活多樣、想法別具一格。為打破固定思維模式,教師應鼓勵學生展開適當聯想,補充一些細節信息,使文章表述更充分、完整、到位。例如,學生寫的“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commercial district, it offers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to shopping center or school.”,或“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available there also makes it convenient to attend class or go shopping.”,既沒有超出信息的范疇,又使表達更加準確,使文章的句式變得更加豐富。
此外,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和興趣也是經常被教師忽略的,讓學生懷著愉快的心情去開闊思路和提高寫作能力是很必要的。因此,除在審題、審細節上下功夫外,教師還應該注重詞匯積累,通過頭腦風暴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學生只有積累了一定程度的素材,才能有高質量的表達。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只有鼓勵學生創新性地呈現獨立思考的過程和獨特的視角觀點,才能避免學生一味遵循簡單的文體套路寫千篇一律的文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創新與其說是一種腦力勞動,不如說是對事情持有的一種態度,對新事物敏感、好奇。如若敏感、好奇,創新思維就極容易被開發和培養。鑒于創新思維的可塑性,創新思維能力被許多學者視為英語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和方向。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學習新知識,聯系舊知識,在完成寫作任務的時候,盡可能多地尋找不同的可替代的表達方式。在學生接觸一些高級用法時,加強對這些用法的操練,過后也要提高常見用法的重現率。日積月累,積跬步以至千里,最終建立屬于自己的豐富多樣的語言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