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永
(大連市口腔醫院麻醉手術科,遼寧 大連 116021)
DA是指牙科診治期間,患者伴有恐懼心理,使其心率與血壓迅速升高,引發多種不良反應。DA 伴CD 患者在拔牙或治牙等操作時,可能因注射疼痛等刺激性因素導致心肌梗死或心絞痛等并發癥,具有較高的風險性[1]。為此,臨床建議通過無痛麻醉法避免患者出現嚴重焦慮心理。為此,本研究選取106例DA伴CD患者,旨在探究POII麻醉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治療的106例DA伴CD患者。隨機分A組和B組,每組53例。A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40~82歲,平均(59.68±1.42)歲;患牙類型:殘根殘冠25 例,松動牙20 例,其他8 例;焦慮程度:輕度焦慮14 例,中度焦慮14 例,重度焦慮20 例,極度焦慮5例。B 組男31 例,女22 例;年齡41~86 歲,平均(59.97±1.35)歲;患牙類型:殘根殘冠26例,松動牙21例,其他6例;焦慮程度:輕度焦慮10 例,中度焦慮16 例,重度焦慮21 例,極度焦慮6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后準許開展。
診斷標準:經牙科焦慮量表(MDAS)診斷為DA,量表共5個問題,評分均為0~4分,0分示無焦慮,4分示極度焦慮,共20 分,MDAS 評分>11 分即診斷為DA。經影像學與心電圖監護等確診為CD。納入標準:伴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痪邆鋾婊蛘Z言表達能力;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心肺腎等功能不全;伴有過敏史;存在精神或意識障礙;同時參與其他研究。
1.2 方法 A組行POII麻醉:儀器為無痛口腔注射儀,注射針頭為27G 0.3/35 mm。麻醉藥物為阿替卡因(內含鹽酸阿替卡因68 mg,酒石酸腎上腺素17 μg)。連接心電監護儀,測定心率,并測量血壓。囑患者靜坐5~10 min,并與其溝通,可談論輕松話題,消除其緊張感。再次測量血壓與心率,5 min 后經無痛口腔注射儀行局部麻醉處理。注射時與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其出現負面心理。麻醉藥用藥應<1.7 mL,而后評估其疼痛度。B組行常規局部麻醉:麻醉藥物同A組,使用常規注射器進行麻醉。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麻醉前后舒張壓(DBP)、收縮壓(SBP)和HR 等指標變化。②利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疼痛程度,分值范圍是0~10 分,其中,0 分表示無痛感,2~4 分表示輕度疼痛,伴有發脹感,5~7 分表示中度疼痛,痛感可忍受,8~10 分表示劇烈疼痛,痛感難以忍受。③觀察比較兩組惡心、頭暈、心慌、竇性心動過速和室性早搏增多等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壓與HR變化比較 麻醉后,兩組血壓與HR均高于麻醉前,且A組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與HR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血壓與HR變化比較(±s)
指標DBP(mmHg)SBP(mmHg)HR(次/min)時間麻醉前麻醉后t值P值麻醉前麻醉后t值P值麻醉前麻醉后t值P值A組(n=53)74.68±5.32 77.24±5.88 2.350 0.021 139.68±9.54 143.57±9.86 2.064 0.041 74.51±4.16 79.34±4.97 5.425 0.000 B組(n=53)74.15±5.43 80.34±5.97 5.584 0.000 139.88±9.72 147.55±9.94 4.016 0.000 75.46±4.27 85.49±5.23 10.815 0.000 t值0.508 2.693 0.107 2.070 1.160 6.206 P值0.613 0.008 0.915 0.041 0.249 0.000
2.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麻醉前,兩組疼痛評分均低于麻醉前,且A 組低于B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A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66%,低于B 組的18.8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s,分)
組別A組B組t值P值例數53 53麻醉前2.21±0.26 2.24±0.28 0.572 0.569麻醉后1.04±0.17 2.01±0.59 11.501 0.000 t值27.420 2.564 P值0.000 0.012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CD 患者對牙科診治伴有恐懼心理,難以耐受治療痛感。其心臟的代償功能下降,血管彈性降低,在接受牙科診治時具有風險性[2]。DA 患者臨床表現多為精神緊張,會增加腎上腺素分泌,使交感神經過于興奮,進而導致血壓與HR 異常波動,增加CD 病情的危險度。在牙科治療期間,為減輕痛感,多采取局部麻醉方式,但注射器的針頭穿刺會使患者產生緊張心理[3]。且麻醉注射本身會產生疼痛感,使患者過度焦慮或緊張,加之對牙科診治相關操作具有恐懼感,會導致明顯的情緒反應,使神經中樞異常興奮,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表現為生命體征異常。為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減輕痛感,研究中使用POII 麻醉。其是新型局部麻醉方法,借助無痛口腔注射儀將麻醉藥注射至特定部位,進而發揮鎮痛作用[4]。采用持握式設計,操作更為靈活且輕便,且具有較強的可控性,能夠準確進針。注射儀主機有鍍鉻音頻和視頻窗口,可提示進針部位、麻醉藥物劑量等信息,體現牙科治療的精準性特征,可清晰顯示藥物注射情況。通過腳踏式設計可控制麻醉藥物的注射速度,符合醫生的治療習慣,并能避免長時間手部工作,緩解其生理疲勞,提高醫生在注射穿刺期間的舒適度。但需注意的是:治療期間需要對患者進行知識宣教,即講解POII麻醉的相關知識,指導其科學配合[5]。護士應根據用途與型號提前擺放一次性針頭,便于注射時使用。針頭頂端需確保無菌、清潔,避免交叉感染。注射前,需詢問患者有無暈針等情況,避免其暈厥。若患者出現乏力、四肢濕冷和面色蒼白等癥狀,需停止注射,將治療椅放平,對患者行對癥治療[6]。
麻醉后,兩組血壓與HR 均高于麻醉前,且A 組低于B 組(P<0.05)。說明POII麻醉對于血壓與HR的干擾性較小,可避免患者的生命體征異常波動,進而預防心血管意外。麻醉后,兩組疼痛評分均低于麻醉前,且A組低于B組(P<0.05)。說明POII 麻醉的疼痛度低,不會因痛感強烈導致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A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B組(P<0.05),說明POII 麻醉的不良反應少,不會導致竇性心動過速或室性早搏增多等嚴重反應,多以輕微頭暈和心慌為主,麻醉后癥狀可自行消失[7]。以上結果產生的原因是:無痛口腔注射儀的注射流速和壓力均有計算機控制,流速緩慢,注射感較疼痛閾值低,進針時,藥液通過正壓傳輸,且具有連續性注射特征,較傳統注射快速且穩定[8]。其采用新型針頭,較傳統注射器針頭鋒利、纖細,進針及退針操作具有微創特征,無明顯痛感。預先創建麻醉通道,并進行預麻醉,可避免針頭穿刺導致疼痛,進而減輕痛感。此外,無痛口腔注射儀的外形采用執筆式手柄,與注射器不同,可緩解患者的焦慮感[9]。且手柄可雙向旋轉,可防止進針時偏曲,提高操作精準度。所以,POII 麻醉雖會使生命體征波動,但波動幅度較小,不會產生明顯的疼痛反應,實用性更強。
綜上所述,POII麻醉可提高DA伴CD患者的牙科診治順利性和有效性,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