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
(滕州市工人醫院放射科,山東 滕州 277500)
門脈高壓又稱門靜脈高血壓,是指門靜脈系統因壓力升高而引發的臨床綜合征,常見病因包括肝硬化、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等[1]。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該病常見體征,可引發致死性大出血[2]。據相關報道稱,門脈高壓合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發生率為60%~80%,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致死率為17%~51%[3]。目前,臨床常用能譜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診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上述兩種方法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血管診斷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8例疑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4例,女34 例;年齡32~82 歲,平均年齡(55.27±5.12)歲;肝功能Chid-Pugh 分級:A 級38 例,B 級30 例,C 級30 例;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2 例,酒精性肝硬化10 例,乙肝后肝硬化64 例,丙肝后肝硬化22 例。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凝血功能正常者;②臨床資料與影像學資料均完整者;③溝通無礙者。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既往行斷流手術、門體分流、胃鏡下、介入曲張膠體栓塞術、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者;③近期出現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者;④入組前經硝酸鹽類、利尿劑、血管擴張治療者;⑤對造影劑過敏者。
1.3 方法 MRI檢查:應用美國Thermo Scientific核磁共振波譜儀,掃描范圍從膈頂到雙腎下極水平,常規軸位T1加權像(T1WI)、T2加權像(T2WI)與脂肪抑制T1WI 平掃及動態增強掃描。掃描后以速度3.0 mL/s、注射量12~15 mL,注射釓噴酸葡胺( 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045),分別于3期(門靜脈期、行動脈期、延遲期)掃描1 次,層厚5 mm,矩陣256×160,層間距1 mm。能譜CT 檢查:應用GE Discovery CT 750 HD能譜CT三期掃描(門靜脈期、行動脈期、延遲期),掃描參數為層厚=1.25 mm,準直器寬度=40 mm,磁共振掃描野(FOV)=36 cm,螺旋掃描,螺距系數=1.375∶1,球管旋轉速度為0.6 s/周。掃描范圍從膈頂到雙腎下極水平。80 kVp和140 kVp瞬間切換,自動毫安技術,使用90 mL 優維顯作為增強掃描對比劑,以3.0 mL/s 為注射速度。行動脈期于智能監測掃描CT 值到100 Hu 時開始掃描,門靜脈期和延遲期分別于行動脈期結束后35、70 s開始。超聲內鏡:應用日本奧林巴斯EUS 系統檢查,以超聲微探頭頻率20 MHz、直徑2.2 mm、軸向分辨力0.1 mm、輻式360°最大穿透力2 cm開始掃描,結果測量3次取平均值。
1.4 觀察指標 ①由兩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生評估兩種方法檢查的圖像偽影和噪聲分級情況,包括1級:無偽影/噪聲,2 級:輕度偽影/噪聲,3 級:中度偽影/噪聲,4 級:重度偽影/噪聲。②兩種方法檢查結果與超聲內鏡結果對比,分析一致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一致性采用Kappa檢驗,Kappa>0.75表示一致性極好,0.4~0.75表示一致性較為理想,<0.4表示一致性差。
2.1 圖像質量 能譜CT 檢查的圖像偽影和噪聲分級優于MRI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MRI、能譜CT 與超聲內鏡一致性 超聲內鏡檢查結果顯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血管29 例,MRI 診斷與超聲內鏡檢查結果一致性較理想,Kappa=0.508,能譜CT 與超聲內鏡檢查結果一致性極好,Kappa=0.831,能譜CT 檢查Kappa 高于MRI檢查。

表1 兩種檢查方法圖像偽影和噪聲分級情況[n(%)]
胃底靜脈曲張具有不同分流特征,分流明顯且內徑較大,可出現體循環障礙、栓塞等并發癥[4]。同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由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引發的致死性大出血,是門脈高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可致患者死亡[5]。因此,及時診斷、早期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極為重要。
據馬雅麗等[6]研究表明,能譜CT檢查門靜脈成像質量較高。據劉海靜等[7]研究表明,寶石能譜CT可高效評估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形態與側支循環血供,且輻射劑量較低,具有一定診斷價值。據王芳等[8]研究表明,能譜CT可評估胃鏡下靜脈曲張程度及出血風險,進一步減少胃鏡隨訪,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能譜CT 檢查的圖像偽影和噪聲分級優于MRI 檢查,以超聲內鏡結果為金標準,超聲內鏡檢查結果顯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血管29 例,MRI 診斷與超聲內鏡檢查結果一致性較為理想,Kappa=0.508,能譜CT 與超聲內鏡檢查結果一致性極好,Kappa=0.831,能譜CT檢查Kappa 高于MRI 檢查,提示能譜CT 可獲得清晰、空間分辨率較高的圖像,且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血管診斷中的價值高于MRI。究其原因,MRI 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血管診斷中只能反映形態學變化,不能通過血流動力學改變評估出血風險,特異性,靈敏度較差,于臨床應用中有一定限制。能譜CT 為一種快捷、簡便、無創的新型影像學技術,是以80 kVp和140 kVp 能量于0.5 ms 內瞬間切換為核心技術,采集的不同物質密度數據建成的40~140 keV 圖像,可避免CT 值漂移,獲得準確值,進一步反映物質本質,其通過物質分離技術獲得的碘基值,可直接反映組織攝碘情況,進一步反映血供情況[9]。同時,能譜CT不僅能反映門靜脈高壓直徑及側支循環的形成,其中的碘基值還可評估靜脈曲張程度與出血風險,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參考依據。能譜CT 成像可得到多組單能量圖像,有利于去除硬化偽影,進一步提高空間分辨力,突破高劑量才能得到清晰圖像的限制,與上述趙永霞等[10]研究結果一致。此外,能譜CT 還可針對某一特定組織選擇最佳觀察圖像,獲取目標組織最佳對比,去除金屬及硬化偽影,優化病灶和背景對比度,充分發揮該法重建、薄層優勢,進一步改善圖像質量,便于臨床觀察、評估。
綜上所述,與MRI 比較,能譜CT 在診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血管中價值較高,可顯著提高影像圖像質量,對臨床診治疾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