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晶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院檢驗科,遼寧 遼陽 111000)
貧血發病率較高,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飲食、生活等變化,近年來其發生率呈逐漸提升趨勢[1]。貧血是一種常見臨床癥狀,指人體內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且低于正常范圍,可造成患者乏力、頭暈等癥狀,對患者呼吸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多個系統均有影響。貧血的常見類型包括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兩者均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影響較大。由于各類型貧血患者病因不同,其最佳的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對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進行早期鑒別與診斷對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2]。目前,貧血類型診斷的金標準是基因篩查,但其操作條件較高,且費用高昂,其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血常規紅細胞參數檢測以其簡單、快捷等優勢廣泛應用于貧血疾病類型鑒別[3]。有研究顯示,缺鐵性貧血患者與地中海貧血患者在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方面差異較大,地中海貧血部分參數值上升幅度較大。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血常規紅細胞參數鑒別診斷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貧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貧血類型不同分為缺鐵性貧血組(紅細胞壓積<30%,轉鐵蛋白飽和度<20%,血紅蛋白含量<100 g/L)和地中海貧血組(血紅蛋白A2<2.5%或血紅蛋白A2>3.5%),每組50 例。缺鐵性貧血組中男31例,女19 例;年齡22~64 歲,平均年齡(41.46±4.17)歲;病程1~3 年,平均(1.62±0.54)年。地中海貧血組中男30例,女20 例;年齡21~63 歲,平均年齡(41.58±4.26)歲;病程1~2 年,平均(1.49±0.38)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血液學檢查、體格檢查等確診為貧血;所有貧血患者均有面色蒼白、心悸、食欲減退、乏力、頭暈等癥狀;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伴有嚴重肝腎等重要器官病變者;不能配合本研究者;嚴重感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①兩組患者均進行血常規檢驗,門診患者抽取2 mL 清晨空腹靜脈血,住院患者抽取2 mL 次日清晨空腹靜脈血。使用真空采血管(添加EDTA-K2 抗凝劑),對兩組貧血患者的空腹靜脈血實施搖勻處理。之后,采用貝克曼庫爾特COULTER? LH 750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設備進行檢驗,檢測試劑為儀器配套提供,按照具體要求執行操作,并客觀分析血常規檢驗結果,包括兩組貧血患者平均紅細胞紅蛋白含量(MCHC)、平均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體積(MCV)、紅細胞分布寬度(RDW)、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指標。②血清鐵蛋白(SF)采用雅培I2000 配套試劑進行檢測。
1.4 觀察指標 ①血常規檢驗結果正常范圍:MCHC為320~360 g/L;MCH 為27~34 pg;MCV 為80~100 fL;RDW 為11%~16%;RBC 為3.5~5.5×1012/L;Hb 為110~160 g/L。②SF 正常范圍:>14 μg/mL。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予以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常規檢驗結果比較 兩組MCH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缺鐵性貧血組比較,地中海貧血組MCHC、Hb 值較高,MCV、RDW、RBC 值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SF 檢驗結果比較 缺鐵性貧血組SF 為(5.34±3.52)μg / mL,明顯低于地中海貧血組 的(285.35 ±63.48)μg/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1.143,P=0.000)。
表1 兩組患者血常規檢驗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常規檢驗結果比較(±s)
組別缺鐵性貧血組(n=50)地中海貧血組(n=50)t值P值MCH(pg)22.49±1.58 23.07±2.16 1.533 0.129 Hb(g/L)81.88±11.75 109.37±13.14 11.027 0.000 RBC(×1012/L)5.19±1.58 3.11±0.87 8.154 0.000 RDW(%)19.91±1.29 12.37±0.78 35.368 0.000 MCV(fL)76.38±3.70 65.12±1.81 19.330 0.000 MCHC(g/L)279.27±4.26 320.14±5.19 43.041 0.000
貧血是臨床上常見癥狀,多種系統類型疾病均可引起,臨床表現為困倦、乏力、胸悶、氣促等,面色蒼白是其最突出特征,嚴重者可造成心功能衰竭等,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4]。貧血根據其發病機制可分為地中海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類貧血與溶血性貧血,以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最常見。其中,地中海貧血主要特征為遺傳性溶血性貧血,輕度患者無明顯癥狀,中度患者可存在頭暈、心悸、呼吸困難、心肺功能下降等癥狀,重度患者可導致眼距增寬、發育不良、黃疸等,對患者危害較大。缺鐵性貧血由于體內鐵的供給與需求失衡造成機體貯存鐵耗盡,引發紅細胞內鐵缺乏所致,其發病與鐵丟失量過多、鐵吸收障礙、鐵攝入不足、鐵需求量增加等因素相關。臨床治療地中海貧血常采用去鐵劑、輸注紅細胞方式,治療缺鐵性貧血常以補充鐵劑治療為主[5]。因此,為改善貧血患者的預后,及時鑒別診斷其不同類型,對指導臨床對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以其準確率高、簡便快捷、價格低廉等優勢逐漸應用于貧血類型鑒別診斷中,具有一定診斷價值。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通過檢測MCV、RDW、RBC 等相關紅細胞參數,進一步明確貧血發生的病因,從而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指導依據[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MCH 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缺鐵性貧血組比較,地中海貧血組MCHC、Hb值較高,MCV、RDW、RBC值較低(P<0.05);缺鐵性貧血組SF 值明顯低于地中海貧血組(P<0.05)。結果提示,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及SF 應用于貧血鑒別診斷中價值較高,能夠輔助鑒別診斷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分析其原因可能為,人體血液構成成分包括有形細胞和液體兩種,血常規是血液檢測的常用方式,其檢查主要針對有形細胞,可及時發現全身性疾病,其效果較明顯。缺鐵性貧血患者SF 含量明顯低于較正常人群,同時其血紅蛋白含量也有所降低,且其紅細胞形態呈不規則,可能由于缺鐵性貧血患者發病后機體長期處于缺鐵狀態,造成血紅蛋白合成異常情況,從而促使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出現,影響患者機體紅細胞的充盈度與體積等。因此,缺鐵性貧血患者MCHC、Hb 與SF 值顯著低于地中海貧血組[7]。地中海貧血發病原因多系遺傳因素,常由于機體珠蛋白合成異常引發貧血,在血常規檢測中,地中海貧血血紅蛋白含量下降幅度相對較大,因此,MCV、RDW、RBC 值較低[8]。
綜上所述,地中海貧血患者與缺鐵性貧血患者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及SF 值具有明顯差異,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應用于貧血鑒別診斷中價值較高,可輔助明確貧血患者的疾病類型,指導個體化治療,有利于促進患者機體恢復,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