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18年前,西方的油畫藝術與中國的傳統鄉村,在膠南這塊土地上,有了一次完美的邂逅。當大泥溝頭變成達尼畫家村,當一窮二白的小村莊變成與深圳大芬油畫村齊名的“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一段頗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誕生了。
18年過去了,已經歸屬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的畫家村依然人來人往,油畫這一舶來品已經完全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大泥溝頭這個曾以單一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村,已經變成多種產業齊頭并進的全國文明村。更為重要的是,十幾年的時間里,大泥溝村完成了從一個村的“出名”,到帶動并繁榮整個“區域”共同完成鄉村振興的非凡之旅,完成了油畫小鎮的華麗轉身。2021年國慶小長假,張家樓轄區內游客達3.9萬人次,營業收入超300萬元,鄉間休閑、生態采摘與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實現了游客數量和消費的“雙提升”。
油畫映出的美麗鄉村
走進今天的大泥溝頭村,我們已經想象不出她曾經的樣子。2003年之前,當地的村民還只能靠賣糧賣菜維持生計,除了村里自己的住房外,周圍都是一片荒地。大泥溝頭的名字,更是與藝術完全不沾邊。
解中才、董文杰夫婦的到來改變了這個村莊的發展軌跡。致力于畫院發展的夫婦二人,與當時希望在藝術領域發力籌建“畫家村”的膠南市政府一拍即合。在大泥溝頭村,兩人被淳樸的民風,秀美的風光吸引,仿佛重新找到了藝術的世外桃源,當即決定將畫院遷至這片青山秀水間。而大泥溝頭村也就此有了一個新名字:達尼畫家村。
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大泥溝頭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富民豐、畫家云集。依托達尼畫家村引進的青島綠澤畫院項目,集油畫創作、培訓、展覽、交易于一體,擁有畫師畫工600多人,年出口油畫1500萬美元,被列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成為青島市重點發展的六大文化產業集聚區之一,大泥溝頭村所在的張家樓街道,也成為名聲在外的油畫小鎮。
以油畫為媒,藝術在這里實現了與當地人生活的完美融合,隨著十里油畫長廊、文化藝術廣場等項目建成運營,帶動文化產業產值年均突破3億元,小鎮進一步聲名遠揚,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
張家樓的流量變現密碼
用今天時髦的話說,油畫小鎮的名聲鵲起為大泥溝頭村、為張家樓帶來足夠多的流量。而隨著西海岸新區上升為國家級新區,張家樓的“流量變現”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兼備。
“張家樓街道地處西海岸新區地理中心位置,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對張家樓而言是個優勢。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西海岸,就會有更多的機會提升我們張家樓的文旅知名度。”在張家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張孝水看來,張家樓的旅游資源具有唯一性,“在全區乃至全青島,張家樓的油畫藝術氣質都是數一數二的。”
與油畫小鎮名聲在外不同,張家樓還有頗多旅游資源長期“養在深閨”,這為其文化與旅游的進一步融合和提升提供了條件。很快,張家樓就勾勒出了“油畫+文化+旅游”發展圖景。“充分挖掘土山屯漢墓群、雍正帝師張謙宜、石河頭抗日武工隊、民國文匯中學、大泮知青公社、紀家店子百年古樹等歷史古跡價值,以文化為旅游點睛賦能。”
文化的潛力充分挖掘,旅游的優勢也要進一步鞏固,“在高級文化游的基礎上,輔以張家樓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締造出新的“文旅+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張家樓先后規劃建設了天一松山、大山張兩大田園綜合體,推進青島“農業國際客廳”、健力源智慧農場等一批現代農業項目建設。研學游、體驗游、度假游等新業態相繼涌現。
現在的張家樓,春有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雙崮櫻桃”,夏有藍莓,秋有高品質葡萄、紅心火龍果、荷蘭技術硅谷西紅柿等蔬果以及因航拍成為網紅打卡地的千畝紅楓林,冬有溫室小可愛草莓。用張孝水的話說:“真正做到三季有好花、四季有優果,真正做到‘文旅+現代農業’的高品質融合。”張家樓不僅成功把油畫小鎮吸引來的流量“變現”,更使其實現了指數級增長。
從一村到全域的提振之路
優質的產業融合需要高質量的規劃做引領,“如何將美麗資源變為美麗經濟,實現美麗經濟蓬勃發展,推動‘文旅+現代農業’高效融合、高質量發展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著力解決的問題。”張孝水表示,如今的張家樓正致力于創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旅游綜合改革,全面優化旅游發展環境,促進旅游業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
2017年下半年開始,張家樓邀請北京中科智景規劃設計院對轄區全域文旅資源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專項規劃調研,最終推出“一心一帶四區”的發展目標,既打造以達尼畫家村為核心的藝術產業小鎮,以G204國道、南北大通道和開城路為基礎的生態旅游帶和東部藝術休閑、西部鄉村旅游、南部文化體驗、北部山水度假為主導定位的特色片區。張家樓進入全域旅游發展的嶄新階段。
2020年7月,張家樓撤鎮設立街道,“結合撤鎮設街一年多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我們正在擬定《關于推動全域旅游的實施意見》。”張孝水表示,張家樓下一步的目標,是“推動旅游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從景區內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轉變,從部門行為向政府統籌推進轉變,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加快建設生態、人文、活力、時尚的美麗新城區”。
今年9月,“畫美張家樓”攝影比賽再次拉開序幕,越來越多的攝影師將鏡頭對準越來越美麗的張家樓,而那些美麗的風景也被更多的人看到,吸引他們來到這里。如今,人們不僅知道充滿藝術氣息的油畫小鎮,更知道還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張家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