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小古文,即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是重要的學習內容。這個階段需要打好文言文的基礎,便于以后進行更深層次的文言文學習。而文言文本身與現代語言存在較大的差異,語法結構和用詞上對小學生而言都有較大的難度。對小學生而言,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為了提升小古文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用趣味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文言語感和素養。
一、豐富教學手段,營造趣味學習情境
小學生的模仿性和表現欲均較強,所以,合適的學習情景,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興趣將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以表演的方式模擬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場景。通過模仿這一簡單的場景,既讓學生對該文的實際含義理解準確,也會讓他們加深對該文的印象。在強烈的興趣引導下,學生會愿意去鉆研該文的字詞含義,背記難度會大大降低。教師可以繼續分析其他文言文,找到適合情境表演的文言文類型。讓學生以小組或者個人表演的形式來演繹小古文,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除了通過表演的方式,還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教學。
二、運用趣味誦讀動作,提升學生語感
相較于普通的白話文來說,音律性和節奏性是古文的一大特點。小古文當中也有對該項特點的體現。文言文的誦讀需要注意一些技巧,關鍵詞句的抑揚頓挫,可以展現一篇文章的基調。例如《古人談讀書》的兩篇小古文教學,應該讓學生有節奏地進行誦讀,這對學生的背誦十分關鍵。《古人談讀書》一章中第一篇文章選自《論語》,教師在進行誦讀教學時,可以配合一些古人讀《論語》的動作,這些傳統但是略顯夸張的動作勢必引起學生的興趣。隨后應由教師進行領讀,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跟讀和模仿,這也是通過動作和誦讀進行趣味教學的方式。在完成領讀教學后,由學生進行齊讀,教師則可以傾聽學生的誦讀語氣,針對學生誦讀時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反復的誦讀過程后,學生對于的文章的節奏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背誦該文時,也會更為容易。
三、運用趣味寫作法促進小古文教學效果
要讓學生從理解層面來掌握小古文,勢必要讓學生能夠運用小古文所學的字、詞、句和語法結構進行古文內容的創作。當然,對于小學生而言,其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都較為薄弱,也沒有形成較好的知識結構和體系。較為枯燥的文言文使其在進行文言文創作時難免會遇到困難。趣味化運用寫作法則十分關鍵。可以讓學生通過模仿所學內容和篇章結構來進行創作,主要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文言文基本知識的理解,而非創作出較有新意和高質量的文言文。
例如,在進行《守株待兔》和《精衛填?!穬晌牡慕虒W時,就可以合理運用寫作法,促進小古文的教學效果。如《守株待兔》一文,可以通過讓學生變換課文主角的方式進行創作。例如“待”的不是兔,而是小貓小狗,守的不是“株”,而是其他的物品。讓學生以這種方式進行改寫,可以引發學生對文章具體內容的思考。為了合理地變換主語結構,學生勢必要將每個字詞語句之間探究清楚。同理,進行《精衛填?!返慕虒W時,也可以運用該種方法。這種寫作方式是適用于三、四年級的教學,這樣變化的方式可以吸引學生創作的熱情,讓學生有更多創新的機會。而到了更高年級的教學,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的《兩小兒辯日》一文時,就可以讓學生概括出“兩小兒辯日”的核心內容和爭論話題。在構建一篇文言文時,可以要求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資料搜集和查找,在課外資料的補充下,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文言知識,對理解文言文大有裨益。
總結
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了趣味教學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的方式。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特性,多多創新所運用的教學手段,而不是簡單地以死記硬背式教學為主,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愛上古文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