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國 周清梅
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精神財富,在新時期要將沂蒙精神發揚光大,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我們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沂蒙精神,學習沂蒙精神的文化背景、探究沂蒙精神的文化內涵,使沂蒙紅色基因在教學中煥發出新的光彩。
“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這八字特征將沂蒙精神形成的原因及其中蘊藏著的內涵揭示了出來。沂蒙精神誕生于沂蒙老區,形成于齊魯大地,蘊含著黨和人民堅定的意志。1938年,在黨中央“派兵去山東”的令下,八路軍115師挺進魯南地區,在這里建立起了抗日根據地,在齊魯大地上點燃了抗日烽火,也在這片土地上植下了革命的精神。保家衛國、救亡圖存,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向人民展示了一顆顆赤膽忠心。沂蒙老區的人民真心擁護,在和平年代也不忘黨恩。這成了沂蒙精神的力量之源、精神之魂。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這八字特征,將黨和人民生死相依的關系生動地詮釋出來。這種魚水情誼在沂蒙精神當中逐漸升華,在生死邊緣閃閃發光,達到了新的境界。沂蒙老區的人民,手捧著最后一碗米送給戰士做軍糧,手握著最后一尺布送給戰士做軍裝,手提著最后一件棉襖蓋在了戰士的擔架上。這是戰爭時期沂蒙精神的真實寫照。當地有20萬余人自愿報名參軍,成為保家衛國的革命戰士,10萬余名沂蒙山烈士的熱血灑在了疆場上。沂蒙地區的軍民生死與共,書寫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歷史。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沂蒙精神薪火相承。沂蒙老區的人民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熱情高漲地參與到了社會主義改造當中。人們不怕苦、不怕累,在沂蒙精神的支撐下用勤勞的雙手完成了山水的整治,以開拓創新豐富了沂蒙精神的內涵,樹立起了光輝燦爛的新旗幟。在改革開放之后,沂蒙老區的人民發揮九間棚精神,在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克服惡劣的條件完成了架電、修路、整地和栽樹等一系列的工作,走上了致富新道路。在這個過程當中,勤勞樸實的沂蒙人民沒有向國家請求支援,以艱苦創業、實干開拓的精神使沂蒙精神再放光芒。
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我們要用心講好沂蒙精神的感人故事,將沂蒙精神滲透到課內與課外當中,使沂蒙精神故事常講常新、深入人心。在教育當中,可以將沂蒙精神作為課程的核心,與學生一同學習革命戰士在沂蒙土地上留下的精神,在學習黨史的同時追尋當初革命戰士的紅色初心。在課外,可以與學生一同欣賞《沂蒙山》歌劇,到沂蒙老區參觀采風,學習英雄事跡、感受英雄品格。
要致力于打造具有沂蒙精神特色的語文學科教學文化品牌,以此來將沂蒙精神傳播到世界各地,使高貴的精神財富感染更多的華夏兒女,形成沂蒙精神弘揚的長效機制,使沂蒙精神在更多的角落綻放絢麗的時代光芒。
首先,可以打造“文藝創作”的品牌,將沂蒙精神作為主題來創作更多的文化作品,發揮教育功能,深入到各級機關、學校以及企業當中,將沂蒙精神文化大餐送至千家萬戶。
其次,可以打造“黨性教育”的品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沂蒙精神為黨的建設提供了營養上的滋養,為黨員干部與教育黨性覺悟提供了價值標尺。學校在開展知識教育的同時,還可以建設沂蒙精神黨性教育基地,使黨性教育的載體與平臺變得更加豐富,并基于該基地發揮品牌效應,增強沂蒙精神的滲透效果。
最后,還可以打造“紅色旅游”品牌。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可以成為生動的課堂,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可以對學生的道德進行滋養。在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當中,要加強沂蒙地區革命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使游客感受到沂蒙精神的內涵,受到沂蒙文化的熏陶與感染。
沂蒙精神是山東的,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為了將沂蒙精神傳播到更多的地方,就要將這份紅色基因傳承下去。沂蒙精神雖然誕生于革命戰爭的年代當中,但是它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在不斷完善和不斷提升,表現出了與時俱進的品格。在一樁樁英雄事跡的背后,在一個個革命烈士的身后,是民族精神在閃爍,這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條件。我們肩負傳承沂蒙精神的重任,要將沂蒙紅色基因長久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