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超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越來越廣泛,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越來越頻繁地走入課堂,已經成了常態課堂的一種必備手段。因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學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的恰當運用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改變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但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時應注重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處理好“教”的主導和“學”的主體關系
當前教師的課堂,都會事先制作一個課件,大多數是以教師的預設為教學流程而設計的。不管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有多充分,從本質上講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這無形中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課堂上,學生難免會被教師被課件牽著鼻子走,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學習的效果都會受到一定抑制。而學生的思路如果與教師的課件流程不相吻合,教師很難在短時間內于課上對課件進行修改,這勢必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學無論如何改革,教學手段不管怎樣先進,其根本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信息技術的運用無疑在很多方面為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起到了助力作用,但切不可本末倒置,將信息技術作為指揮棒,牽著學生朝前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在充分把握好教材、學情的基礎上,確定好必須用信息技術的環節,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精心設計,使信息技術發揮最佳的教學功效。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體現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的主體地位。
二、處理好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關系
我們做學生時,老師用的不過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這三個“一”照樣能培養出社會的有用之才。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介入,很多老師、很多課堂上,信息技術成了萬能之鑰、靈丹妙藥。過分追求教學手段的“新”,而忽略了教學手段的“效”。很多傳統的教學手段被掃進了垃圾堆。看過幾則某些地方正在推行無粉筆課堂的消息,以為這樣就是實現了教學的現代化。其實不然,教師的粉筆板書在課堂中,特別是語文課堂中,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一,教師的粉筆示范,工工整整,就是在告訴學生要方方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這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正是語文教學的精華所在;其二,教師板書梳理課堂所學知識的同時,學生也在心中進行著知識建構,教師寫在黑板上,學生寫在了心里,這顯然是屏幕上早已輸入的文字做不到的。教學手段的選擇是以學生、課堂為出發點的,信息技術有其獨到的,其他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勢,但同樣,傳統教學手段在語文課堂還在釋放著光和熱。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情,選擇最恰當的、最有效的教學手段,現代的、傳統的取長補短,這樣才能起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處理好信息技術的“技術的新”與教師教學理念“新”的關系
做課件的技術越來越先進,軟件功能越來越強大,實現的效果也越來越花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后已經扎根發芽,有了強大的生命力,但這種生命力絕不僅僅是因為技術的不斷升級。實用、有效,在最短的時間內創造最佳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手段任何時候都是為內容服務的,信息技術也一樣,它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輔助教學,在課堂上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教師即便有再高的信息技術水平,如果不認真研究教材、學生,不斷鉆研業務,更新教學觀念,也不能為教學起到一丁點的輔助作用。教師教學觀念、思想、業務水平的現代化,遠比技術的現代化更為重要。因此,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在挑戰教師技術運用能力的同時,也是在提醒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思想,提高業務水平。
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教與學的空間,但切不可為了用而用,一切要以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為出發點,恰當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