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滟薇
隨著人們對中西方文化認識的深入,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開始進入到反思和重構階段。人們逐漸認識到,缺乏理性地批判傳統文化是不對的,而要用科學的態度去理解和對待它。
以下筆者將試圖打破經典的時代束縛,使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在當下更具有“實用性”。
學習任何知識最好的狀態莫過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所謂內化就是把外在的知識納入自己的世界觀系統。先人們作品的精神內涵超越了時空,在現世依然具有指導力,而語文課本更是這種作品的匯集之地。以下為《勸學》教學案例分析:
完成第一課時:梳理所學作品中常見的古漢語知識、文章結構、論證手法之后,導入熱點時評:
2021年被調侃為“塌房元年”,即失格偶像不斷涌現的第一年。調侃之后,我們更應思考,藏污納垢的娛樂圈,如何弊絕風清,以營造健康良好的娛樂環境?
道德的標準容不得放松。當“吃瓜吃得底線都低了”類似的言論屢見不鮮,短期內諸多藝人的失格行為似乎一定程度上在重塑網友對藝人的道德要求。部分藝人在一波波“大瓜”的沖擊下“隱身”,即使他們也具有道德污點,卻仿佛因為“情節較輕”而得到一定的寬容。然而,當娛樂明星一次次以違反社會公序良俗的方式挑戰大眾的道德防線,我們更應該擦亮眼睛,警惕社會公德的警戒線被一再拉低。娛樂圈的道德準入門檻,只容許升高。
法律的底線容不得踐踏。“塌房藝人”的結局證明,再強大的資本、再耀眼的“頂流”,都不可能一再越界而被法律豁免。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法律并非對公眾人物唯一的約束標準,而是一道不可僭越的底線。倘若流量明星僅僅以法律自我約束而忽視道德和公序良俗,又怎能服眾?倘若他們賺取高額薪水卻僅能做到不觸犯法律,而不愿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又怎能贏人心?
娛樂圈想要弊絕風清,需要充分重視民意,抬高道德標準,咬死法律底線,堅定政治敏感。除此,還需從粉絲和藝人兩端發力,圈內和圈外雙向治理。調侃之后,嘆息之余,反思之下,我們都憧憬各方共同重塑娛樂產業,營造健康向上的娛樂氛圍和社會風氣。
(文/呂樂言,有改動)
要求結合《勸學》的觀點進行時評寫作。
高三教學中文學類文本閱讀教學更多是試題閱讀教學,大部頭的傳統小說閱讀漸漸消失。學生也曾經與筆者探討:在當下更多考核時評或者實用類文本(演講稿\倡議書)等更現實的寫作任務的情況下,以前讀的傳統作品對寫作還能有幫助嗎?
傳統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應該也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哪怕是在所謂的“現實性”很強的任務驅動型寫作中應該也具有運用性。如果讀過的經典可以內化為學生個人的世界觀,那么讀過的書,將不再僅僅是讀過,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時遣詞造句的經驗,建構初步的邏輯和修辭知識,提高語用能力,增強表達的個性化,更能幫助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體會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理解、認同、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