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祖宇
摘? 要: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社會對于電力能源需求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電力作為一種特殊的能量形式本身無法直接儲存,因此目前普遍采取電力能源進行直接利用,省去電力儲存的環節,在這種情況下減少電能輸送環節中的損失十分必要。從以往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經驗來看,輸電線路在運行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線損的情況,不僅會影響輸電的效率以及供電線路的穩定性,同時也會導致大量的電能被浪費。基于以上認識,該文從電力線損產生的原因入手分析,探討低線損目標下輸配電的原則以及輸配電技術創新的舉措,希望該研究能夠為降低輸配電線損,提升電力能源利用效益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低線損 線損原因 輸配電原則 輸配電技術
中圖分類號:TM72?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hina's productivity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social demand for electricity energy is increasing, in this case, the importance of powe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s been highlighted. As a special form of energy, electric power itself cannot be stored directly. Therefore, at present, it is generally adopted for direct use of electric energy, eliminating the link of electric power storage. In this case,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loss in the link of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powe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past, there are often line losses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s, which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power supply lines, but also lead to the waste of a large amount of electric energy.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power line loss,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under the target of low line loss and the measures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hoping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ducing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line loss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energy utilization.
Key Words: Low line loss; Cause of line damag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incipl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近些年我國電力基礎設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1]。但是總體來看,我國電力能源生產能力存在區域性的差異,一些區域受環境因素以及資源因素影響,無法實現對電力能源的大量生產,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電力能源進行跨區域的調配,從而滿足不同區域的電力能源需求,并確保電力能源能夠得到合理應用。但是在輸送電力能源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電能損耗,不僅會給電力企業帶來比較大的損失,同時也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電力能源作為現代社會重要的能源形式,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在輸送電力能源,利用電能的過程中,需要重視線損問題的解決,降低電力能源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從而減少能源浪費,提高電力能源的使用效益。
1電力線損原因分析
1.1電網設施設置問題
盡管近些年我國電力系統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總體來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電力系統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會影響到電力輸送環節的效率[2]。一些電力企業在組織實施電力工程建設,對電網設施進行配置的過程中,沒有從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大量的電網設施布置在農村,導致變電站等電力基礎設施的保障范圍半徑過大,供電線路過長,進一步加劇了線損問題。此外,沒有對變電設施進行科學的布置,線路迂回問題較為嚴重,因此在供電的過程中,發生問題的概率也相對提升。此外,供電線路在運行的過程中容易受溫度、濕度以及風力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在相關因素的影響下,供電線路的安全隱患增加,同時也導致了線路的損耗量增大,給維修工作帶來了比較大的難度,同時后期的維護工作也比較困難。因此從我國電網設施的設置來看,還存在很多細節問題,相關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了導致了線損問題加劇。
1.2分線路建設問題
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下,電氣設備被大量使用,人們的用電需求增加,為了能夠滿足社會的用電需求,因此供電線路的鋪設密度有了很大的提升[3]。一些農村地區,處于成本考慮,因此往往自行建設分線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缺乏對質量標準的了解,或者一味地降低成本,使用一些質量不合格的線纜,將這些不合格的線纜應用于分線路的建設,一方面會嚴重制約電力能源輸送的效率,線損問題較為嚴重,另一方面還可能引發安全事故,造成更大的損失。盡管這些低質量線纜價格相對便宜,能夠減少建設的成本,但是由于線纜本身質量不過關,因此在后期的使用中很容易發生故障,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維修以及維護的成本,同時也導致區域電網故障率大大提升。
1.3管理水平問題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在電力領域的延伸應用,電力系統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總體來看,部分區域電力管理系統建設相對滯后,電力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難以實現對電力系統全面的、精細化的管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力系統運行的水平。目前來看,有很多區域還在以傳統的抄表的形式來實施電力管理,不僅管理的效率較低,在管理的過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也難以實現集中管理,由于遠程抄表管理系統的普及度不足,因此無法實現對電力的集中調配。較低的管理水平也導致線損問題進一步增加,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電力管理漏洞頻繁竊電,導致電力大量流失,電力系統管理水平提升仍然任重而道遠。
2低線損目標下輸配電原則
2.1經濟性原則
電力系統發展不僅需要能夠滿足社會的用電需求,提高電力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時也需要從經濟性的角度出發,優化成本投入,確保所應用的輸配電技術在滿足電力系統性能要求的同時,將系統建設的成本投入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才能促進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電力系統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用電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對電網的供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進一步提升電網的供能力以及供電的穩定性,減少故障發生的概率,就需要完善電網的建設,在建設電網的過程中重視經濟性原則的應用,減少建設過程中的成本投入,依托更為完善的電網建設,減少輸配電過程中的損耗。
2.2高效原則
在用電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電力企業需要重視對輸配電技術進行革新,從而進一步提升供電能力,滿足人們的電力能源需求。比如針對跨區域的電力能源調度,可以應用特高壓輸電技術,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輸電的效率,促進電力能源的合理分配,滿足人們的用電需求,另一方面能夠減少電力能源在輸送過程中的損耗。因此在輸電網絡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新技術的應用,依托新技術進一步提升供電的能力水平,并減少線損問題的發生,這對于供電企業的發展來說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高效性原則下需要供電企業在進行輸配電線路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從當地實際的用電需求出發,合理地設置輸配電設備,重視應用先進的輸配電技術,提高供電能力,并實現低線損的目標,起到節約能源提升供電水平的效果。
3低線損目標下輸配電技術創新措施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各行業領域對于電力能源的需求也有所提升,現有的供電系統需要能夠滿足大容量的供電需求[4]。目前來看,供電企業在輸配電線路建設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線損問題嚴重制約了供電能力的提升,并導致電力能源大量浪費,在供電系統中,管理、變電站設置以及線路建設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供電企業在進行電網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秉持低線損目標原則,對供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解決,創新輸配電技術,從而使電網系統更加具有完善性,為提升供電能力提供基礎的技術條件,確保所建設的輸配電網絡能夠滿足當地的用電需求,在為當地發展提供能源支持的同時,促進電力實業的進一步發展。
3.1完善管理制度,提升電網系統管理效率
電力管理水平對于電力系統運行水平具有直接影響,為了進一步提升供電系統運行水平,實現更好的輸電效果,就需要重視完善現有的電力管理制度,根據現階段電力事業發展的需求以及用電的特點,建立起更加全面系統的管理體系。從實際的用電需求以及管理環節內容出發,對輸配電技術的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在明確管理重點以及難點的基礎上,針對線損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并將降低線損作為重要的管理目標。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將管理任務分配到個人,進一步明確線損維護的職責,同時也能夠提升工作人員對于線路維護的重視,形成緊張有序的工作環境,能夠降低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生失誤的概率。此外,還需要重視完善電力基礎設施,針對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的農村地區,需要加強資金以及技術投入,加強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應用,采取遠程抄表方式,實現對電力能源的集中管控,同時也能對電力系統進行實時監控,防止違法分子盜取電力,從而進一步減少線損量,提高供電效率[5]。
3.2積極推進電力建設合理布置變電站點
從線損發生的原因來看,變電站的不合理布置也是重要的因素,變電站點分布的過度集中以及過度分散都會導致線損問題的發生,同時也會影響輸配電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6]。針對這一問題需要提升變電站分布的科學性,為了降低供電線路發生故障的概率,并方便后期的維護需要盡量縮小變電站的供電半徑。針對一些人口比較密集,用電量比較多的區域,需要適當增加變電站的數量,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分散供電的壓力,并進一步優化當地的電網結構。為了確保變電站布置具有較高的合理性,建立企業可以先對變電站布置方案進行試點實驗,根據試點實驗的結果,不斷優化變電站的布置,提升供配電的效果,降低線損。
3.3重視應用狀態檢測技術,提升配電自動化水平
在對供電線路進行維護的過程中,需要能夠及時發現供電線路存在的問題,從而減少線損,提升供電的穩定性。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應用監測手段,從而實現對供電過程的動態監督。在信息技術不斷向電力領域延伸應用的過程,電力系統檢測技術也在快速發展。尤其在電力維護工作中,覆冰檢測技術以及泄路防盜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線路維護的水平。基于以上認識,供電企業在建設輸配電線路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應用狀態檢測技術,建立完善的監控體系,確保在輸電過程中能夠及時對故障部位進行定位,提升故障排除的效率,降低線損。
參考文獻
[1] 鄧水群.基于低線損目標的輸配電技術創新策略[J].技術與市場,2020,27(10):118-119.
[2] 孫學軍.基于低線損目標的輸配電技術創新策略[J].電力設備管理,2020(5):54-55.
[3] 劉奶軍.低線損目標下輸配電技術創新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8(24):214.
[4] 張濱棟.低線損目標下輸配電技術及創新分析[J].民營科技,2018(8):31.
[5] 王聰,李乾,仇偉杰,等.基于巡檢機器人的電網地下輸電線路狀態智能監測技術[J].科技通報,2021,37(4):72-77.
[6] 余海翔,陳保剛,彭飛,等.基于無人機技術的輸電線路無損探傷應用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21(3):2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