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蓉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閱讀過程中,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其寫出更美的作品。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式。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堂上提升閱讀有效性的路徑,探索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以及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研究。
【關鍵詞】語文課堂;有效閱讀;策略探討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新時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新課改之后的小學語文教學變動比較明顯,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情況。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部分,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將對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造成直接影響。教師要高度重視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問題,加強對關鍵段落和語句的分析,以及對學生語文知識應用能力的訓練。
一、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各地教師都在不斷創新,不斷開設各種新課程,包括課堂游戲、經典作品朗誦大賽、走進生活之旅等。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非常關鍵,它能為后期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道路。教師需要結合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求,通過對現代化教學理念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促進教學實踐活動的改善,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指明方向。比如,在學生完成某一章節的閱讀后,教師可結合全新的教學目標,促進合理化教學活動的有效落實,關注學生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鼓勵學生結合個人的學習收獲進行簡單的探索及分析,充分發揮想象力解讀文本的內涵,分析文本中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這樣有助于學生得到更多的收獲,提升個人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心智處于快速發展期,他們早期就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然后才有自己的思考。語文閱讀內容要吸引學生,這樣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進行閱讀。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特點,抓住其聽覺和視覺的感官能力,有效地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本內容上,增強其主觀感受。相對于單純的文字,小學生更容易被色彩斑斕的圖片、繪聲繪色的動畫吸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例如,在學生閱讀與黃河有關的文章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展現黃河磅礴氣勢的圖片和視頻。學生聽到洶涌澎湃的水聲,感受“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恢宏氣勢,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嘆之情油然而生。教師利用多媒體令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深入感受自己閱讀的內容,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依托媒體創設有效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與不斷普及,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是營造課堂氛圍,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有效手段。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之時,需要意識到利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創設有效情境的重要性,用多種方式為學生呈現教材知識,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保持閱讀動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旁征博引的能力。
四、借助生活元素開展閱讀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天性活潑,容易對內容有趣生動、組織形式靈活多元的教學活動產生濃厚興趣,進而產生自發的學習和探究行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找到教學活動的出發點,然后采用興趣遷移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但很多教師并未意識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習慣性地沿用過去的教學經驗,以單一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較低。通過與小學生接觸,筆者發現小學生對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大自然的風雪雨露,鳥獸蟲魚,在他們的眼里都是靈性的存在,這為生活化的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
五、 建立有效評價機制,提供良好閱讀環境
要想讓小學生具有較大的語文閱讀興趣,在閱讀學習中建立信心和成就感,教師還應當注重教學評價。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當掌握教學評價的藝術,除了評價學生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使學生也成為學習評價的主體。這樣能夠讓學生樹立主人翁精神,閱讀動力更足。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肯定,對于表現欠佳的學生多加鼓勵,讓學生明白,只要多努力,今后也可以做得更好。而在學生評價中,教師要指導評價方法和原則,讓學生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明白評價的目的不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是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學習他人的長處。如:閱讀分析時,其他同學從哪些角度思考問題?提出了哪些有價值、有新意的觀點?通過相互學習,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在語文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同時,有效的評價還可以在班級中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六、 留心學生的情緒,給予適當指導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教師需要不斷地發展課外閱讀,以開拓閱讀的視野。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使學生由課堂內學習轉向課堂外學習,逐漸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若能讓學生很好地完成課外閱讀,就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也有利于學生自身的成長。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更要不斷地優化閱讀教學策略,以適應教學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給學生閱讀的自由。例如,就閱讀內容而言,除了不健康的內容外,歷史、科技、社會等都可以閱讀。閱讀指導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比如,選擇書籍和閱讀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經常閱讀的習慣、做筆記的習慣、讀書提問的習慣等等。
語文閱讀能力必須通過有效的閱讀指導來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豐富課堂閱讀活動,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只有科學合理的方式,才能保證在一定時間內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有效教學手段就是要提高閱讀指導的效率,改善其方法,為未來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愿.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研究策略[N].黔西南日報,2021-7-5(7).
[2]姚淑筠.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26):42.
(責任編輯:周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