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慶

摘要:目的:針對急性重癥胰腺炎病人早期經鼻腸管腸內營養護理中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的臨床護理療效研究。方法:選取2020-2021年我院8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病人,根據接診先后順序均分為觀察(40例)與對照(40例)兩組,常規護理施于對照組,集束化護理干預施于觀察組。結果:護理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且住院耗時以及住院花費比較,觀察組少于對照組,血清各項指標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結果存在統計學價值(P<0.05)。結論:針對急性重癥胰腺炎經鼻腸管腸內營養病人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的意義,在于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積極改善病人的各項血清學指標,縮短住院耗時,減少病人的診治費用,減輕病人的負擔,值得推廣。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干預;重癥急性胰腺炎;腸內營養
文章選取8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病人,對比兩種護理模式下病人的血清學相關指標變化、重癥監護室停留耗時以及住院費用,同時對比兩組病人并發癥的發生概率,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2021年我院8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病人,男女選取比例3:2,年齡取值范圍(48.51±1.56)歲,根據接診先后順序均分為觀察(40例)與對照(40例)兩組,常規護理施于對照組,集束化護理干預施于觀察組,比較兩組病人的基本臨床資料無差別(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具體包括:責任護士每天遵照醫囑予以病人有效的腸內營養支持診治,落實常規的護理措施,關注營養輸注的速度,完成輸注后用溫水進行沖管,在病人輸注的過程中加強巡視。
觀察組病人落實集束化護理服務,首先成立相應的營養小組,組內成員以循證醫學為基礎,設計出針對性的急性重癥胰腺炎腸內營養護理計劃,具體包括:置管材料選擇聚氨酯材料,嚴格固定病人的鼻腸管,每四小時檢查一次具體的位置,詳細測量并記錄長管外漏的部分長度。維持鼻腸管正常的通暢,開始滴注營養液之前與結束時充分使用溫開水或者鹽水沖洗干凈。持續滴注的過程中,每四小時進行一次沖洗,選擇對病人胰腺的刺激程度較輕的營養劑,以免影響胰腺正常的休息狀態。起始予以濃度為5%,根據病人的耐受情況,逐漸增加劑量。同時,營養液必須在使用當日迅速配置,配置好的營養液室溫條件儲藏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冰箱內保存不得超過24小時。在病人接受腸內營養之前以及連續輸注時,每4小時要抽取病人胃內的殘余量。如果超過150ml,即可延緩病人胃內營養的支持。抬高病人床頭成半臥體位,營養液在滴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濃度循序漸進、堅持24小時均勻滴注原則,重點監測病人的病情變化以及落實口腔護理。
1.3評價標準
對比分析兩種護理模式下病人的血清學相關指標變化、重癥監護室停留耗時以及住院費用,同時對比兩組病人各項異常事件的發生概率。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 ±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后各項異常事件的發生概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且住院耗時以及住院花費比較,觀察組少于對照組,血清各項指標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結果存在統計學價值(P<0.05),詳見表1。
3、討論
急性重癥胰腺炎屬于內科急腹癥,發病非常危急,合并多種并發癥,致死率極高。對該類病人實施早期腸內營養,可以幫助病人確保良好的預后療效,但是病人在接受腸內營養的過程中,合并較高的多種并發癥風險,特別是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概率高達10%-43%[1]。集束化護理是建立在循證醫學的基礎上,將護理、診治以及操作等各方面的措施整合在一起,針對診治難度較高的臨床疾病病人,讓病人在住院診治期間收獲高質量的護理服務[2]。
針對急性重癥胰腺炎經鼻腸管腸內營養病人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的意義,在于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積極改善病人的各項血清學指標,縮短住院耗時,減少病人的診治費用,減輕病人的負擔,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瑞,許先玲,李艷萍.集束化護理模式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腸內營養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9):91-93.
[2]湯佩英,陳敏,姬文華,劉鳳琪.集束化護理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腸內營養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20,27(1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