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芹 商學芳 姜小梅
“雙減”政策落地,對學校課后教育供給提出了新的課題。學校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為出發點,整體思考、統籌安排,全面推進“5+N”課后服務,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5+N”課后服務,“5”是指五天全覆蓋,“五育”并舉落實;“N”是指體育鍛煉、課業答疑輔導和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包括:菜單式可選擇的體育、藝術、科技類社團活動,主題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早晚延時托管。
1.答疑輔導設計突出針對性
教師們通過前期調研,聚焦學生需求,設計答疑輔導,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解決作業中的難題。學校制定了答疑輔導管理細則,明確了輔導教師的工作職責,在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安排語文、數學、英語教師承擔答疑輔導工作。輔導教師既要面向全體,更要關注個體;既要做好答疑,還要準確把握普遍性問題,進行集中輔導,更要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解決存在的問題,在校內完成當天作業。各教研組定期研究學情,整體設計分層次、有針對性的輔導形式和內容,不斷提升課后輔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入“時間管理,我能行”自我管理規劃單,引導學生學會自主規劃時間,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2.菜單式社團活動滿足多樣性
在調研的基礎上,學校提供了菜單式社團活動,分為體育、藝術、科技等共93個項目,讓不同學段的學生自主選擇,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以體育社團活動為例,學校以“健體育人”為宗旨,整體構建了包括基礎性社團和拓展性社團在內的全方位、多項目的體育社團體系,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運動,享受體育的激情與樂趣。籃球、足球、排球、棒球、健美操、跆拳道、花樣跳繩等30多個項目的體育社團活動,使學生的校內體育運動時間明顯增加,為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創造了條件。學校還積極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小型單項體育競賽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確保學生校內每天至少鍛煉1小時。
3.主題教育活動強化教育性
各年級每周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自主設計安排一學時的主題教育活動,內容包括安全自護、環境保護、衛生保健、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等,開闊了學生視野,起到了明理導行的作用,引導學生人人爭做“人格健全、志正修遠的潞河好少年”。
例如,學校每周五下午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內容豐富。一是組織學生觀看《大國工匠》、聆聽勞模事跡報告,引導學生理解勞動創造了美好生活,感受到勞動最光榮,并由衷致敬勞動者。二是各班開展教室和衛生責任區的大掃除,同學們清理桌斗和小柜子,擦玻璃、窗臺和講臺。三是組織六年級學生參加校園小菜園的種植、采摘等活動,學生們在實踐體驗中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同時鍛煉了勞動技能。
4.延時托管落實服務性
對于早上7:30之前需要到校的學生,學校安排值班干部教師分年級做好管理,確保學生安全;對于17:30以后家長不能接走的學生,由學校集中安排托管。目前這部分學生并不多,但干部教師也始終陪伴,值班干部教師在做好組織管理的同時,解答指導學生的問題。
“5+N”課后服務,“五育”并舉、豐富多彩,有力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助推了“雙減”政策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