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
教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和依據。北京版英語教材編寫體系基本以話題為主線,單元的各個板塊都緊緊圍繞單元話題展開,各板塊間既具有不同的語言功能和教學任務,又是相互影響且緊密相關的統一整體。基于教材的編寫特點,教師要對單元進行整體深度發掘,確定單元主題及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引導學生在話題語境中感知、體驗、實踐,逐步達成教學目標。
本文以北京版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為例,闡釋我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1.整體把握教材,提煉單元主題
單元整體教學與傳統的單篇教學不同,是以整個單元為主題進行教學。在一個單元內,教學內容雖然不同,但是它們所呈現的主題卻是統一的。例如,五年級下冊Unit6“What will you do in the future”,通過分析單元中的教材內容我發現,這一單元的所有單詞、情境都是圍繞著“未來職業”這一主題展開的,因此,將本單元主題確定為“Future Jobs”。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要準確提煉單元主題意義,關鍵是明確該單元的教學主線。首先,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基礎的梳理和分析,這樣能夠幫助教師把握整個單元學習的主線;其次,圍繞主題意義,探究、確定單元教學文本并進行調整,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究本單元的重點內容與語篇;最后,在提煉主題意義后,單元教學要圍繞整體性、關聯性、遞進性展開。
2.深入研讀教材,確定單元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單元目標的制定要緊緊圍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進行。
三年級下冊Unit5“Children’s Day”整個單元中的三節新課都是圍繞兒童節進行的,按時間順序排列分別為:兒童節前、兒童節當天和兒童節后。我將本單元教學目標確定為四個。一是語言能力,掌握兒童節相關的單詞和短語,理解對話內容,并在相應的情境中談論兒童節的計劃等。二是文化品格,了解兒童節的起源和各國兒童節文化的異同。三是思維品質,通過思維導圖,情境創設等學習對話內容;通過小組學習、分組評價等方式學會合作,并學會恰當地評價和贊美他人。四是學習能力,鍛煉觀察、推理和記憶能力,學會提煉關鍵詞和句型,能填寫兒童節愿望卡。
3.正確處理主題與課時的關系,形成單元框架
不同課時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要梳理好單元主題與各課時之間的關系,在掌握其關聯性的同時,以此為紐帶,將教學內容合理地聯系起來。當這種聯系作用到單元教學目標時,就會形成單元的框架圖。
三年級下冊Unit5“Children’s Day”的單元框架包括基礎課時和拓展課時。基礎課時包括“Tomorrow is Children’s Day”“Let’s have a party”“Children’s Day gift”和“My Children’s Day”,拓展課時是指繪本課《Rebecca at the Funfair》。“Tomorrow is Children’s Day”主要是通過創設情境學習對話,讓學生能用“Do you want to”等句型征求別人的意見并回答;“Let’s have a party”主要是通過兒童節聯歡會的情境創設學習對話,讓學生能夠詢問和表達自己未來要做的事情;“Children’s Day gift”主要是通過創設分享兒童節禮物的場景學習對話,讓學生能夠簡單地表達自己喜歡的人或者事物,并能簡單地說明原因;“My Children’s Day”主要是通過聽、說、讀、寫活動的設計,復習整理該單元的知識點,并最終設計自己的兒童節愿望卡。繪本課《Rebecca at the Funfair》主要是通過問題引領閱讀,通過圖片環游的方法引導學生梳理故事內容,并嘗試與他人交流、分享心得。
4.關注學情,整合教材內容
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要善于根據學生的需要,對教材內容、結構、順序、教學方法等進行適當取舍、調整或補充。我在執教三年級上冊Unit5“It’s a nice autumn day”時發現,在Lesson15“Listen look and learn”板塊中,內容過于簡單且缺乏邏輯性,所以,我將此部分調整成為一個有趣的自制小繪本,加入適當的角色和動詞短語,讓原本枯燥的句型練習充滿童趣和懸念。在第五課時補充相應內容的繪本,從而解決教材深度不足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5.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升核心素養
小學英語單元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英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過程,也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教師應從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視角,審視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學習內容,優化教學方式,引導和推動學生參與有情境、有層次、有意義、有實效的英語學習活動,幫助其初步實現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是運用思維導圖,提升思維品質。思維導圖把文本知識顯性化、言語信息圖像化,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提升思維品質。在執教六年級下冊Unit2“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her”時,前3課時教師的板書一直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人物信息,第4課時讓學生先制作思維導圖,然后在導圖框架的引領下通過寫作介紹自己的家人。
二是巧設語言情境,提升語言能力。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各個課時要根據不同的主題情境,整合相對應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教三年級上冊Unit5“It’s a nice autumn day”時,我設計了四個連貫的主題情境:It’s a sunny day,It’s a rainy day,It’s a snowy day,My nice day。這四個主題情境分別對應本單元的四個課時,將單元里各個課時中的板塊與主題情境進行了融合。
三是調動集體智慧,開展合作探究。合作學習是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常用的方式,能夠匯集集體的力量進行思維的碰撞與融合,使學生產生更為豐富的學習體驗。三年級上冊Unit5“It’s a nice autumn day”中涉及季節、天氣、服裝等內容,我設計了分組整理雜亂衣柜的活動。學生可以根據服裝類型進行分類,還可以依據季節所選服裝進行分類,然后在組內根據不同天氣和溫度選擇合適的服裝穿搭。學生在活動中不僅提升了語言能力,實際生活能力也有了提高。
編輯 _ 張曉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