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英
繪畫是兒童與生俱來就喜歡的表達方式,在繪畫活動中引導幼兒表達真情實感,既可以啟迪思維,還能夠促進語言表達。
1.讓繪畫成為幼兒情感的記錄
幼兒最初的涂鴉作品中,常常出現點、線和不規則圖形,這些線和圖形是兒童按照自己的主觀愿望創作的。隨著生活經歷的不斷豐富,他們愿意用繪畫與外界事物建立聯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且解釋不固定。比如,畫面中的一條線,一會兒被解釋成天空,一會兒又說是大海。伴隨著繪畫實踐活動的增加,兒童對繪畫內容開始有了主題和構思,也會把心情帶進繪畫作品中。羅恩菲爾德論證這一時期的幼兒“正處于無控制向重復可控制過渡的階段,繪畫開始成為幼兒概念和情感的記錄”。
此時,教師要給幼兒提供更多的傾聽和解釋的機會,讓幼兒大膽地講解自己的畫,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在“小手繪高樓”的活動中,一位3歲半的小朋友與眾不同地畫出了黑色的背景。孩子解釋說,自己畫的是夜晚的高樓,還想畫星星和月亮,可自己不會畫星星。于是,教師提供了兩種星星的畫法,讓孩子自己選擇。小姑娘畫好后還添上了兩朵花,代表她和媽媽,把對媽媽的愛畫進了畫里。
2.鼓勵幼兒用畫筆記錄生活中的所見所感
從中班開始,我鼓勵孩子用畫筆記錄生活中自己的所見所感。在繪畫活動中,教師并不要求幼兒把形狀畫準確,而是引導他們認真觀察、大膽想象,把富于想象力的潛意識變為繪畫習慣,從小埋進幼兒的心里。
幼兒需要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進行觀察和記憶式繪畫。教師可培養他們觀察的習慣,并以繪畫日記的方式把觀察和感受記錄下來。最開始,幼兒會用線和形做簡單的記錄。慢慢地,幼兒會主動提出技法學習的要求,他們開始學習畫面的布局、比例、遮擋,遠近、人物的動作表情以及色彩的運用搭配,這是質的飛躍。繪畫發展了幼兒觀察生活的能力,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
3.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發現主題并進行創作
幼兒一旦對繪畫有了濃厚興趣,就會有強烈的繪畫表現欲。此時,教師要引領幼兒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主題并進行創作。例如,一位小朋友在分享了一條航母的新聞后,大家熱議起來,男孩子尤為感興趣。于是,其中的一位小朋友當即畫了一幅海上航母的繪畫作品。“捉迷藏”是另一幅來源于幼兒生活的主題繪畫作品,幼兒用真情實感來描畫自己喜歡的游戲情景,畫面愉快而美好。
繪畫活動豐富著幼兒的內心情感,啟迪著幼兒的智慧創意,激發著幼兒的生活熱情,是兒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實踐活動。巧妙地點燃起這份激情是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更是給幼兒搭建了創造的樂園。
編輯 _ 張曉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