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華
北京市豐臺區群英幼兒園周邊有中國評劇院、北京京劇院、北京戲曲職業藝術學院,戲曲教育資源豐厚。2009年以來,幼兒園根據園所發展需要,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綱要》《指南》)的精神,致力于將京劇中對幼兒身心發展有價值的元素與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相融合的實踐探索,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發展的同時,在幼兒的心田播撒京劇文化的種子。
1.以環境教育為核心的戲曲教育
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在環境中滲透京劇元素,提供具有傳統藝術美感的欣賞環境,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看到、摸到、感受到。
2.以園本課程構建為內涵的戲曲教育
依據《綱要》《指南》精神,以環境、游戲、活動、家園共育為主要途徑,將戲曲元素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各方資源,激發教師自主研究熱情,探索特色園本課程實踐。
以園本教研為抓手,探索融入生活的戲曲教育課程。充分挖掘京劇文化中的各種藝術表現形式、手段,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并結合《綱要》《指南》及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不斷創新,現已形成了較為科學、系統的園本戲曲教育課程,并運用到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以“群英娃娃京劇藝術團”演出為契機,構建大型活動戲曲教育課程。將大型活動環境與表演區、圖書區、美工區相結合,以幼兒興趣為切入點,生成大型活動環境課程。利用參與大型活動演出這一資源,以京劇歷史人物為腳本,形成生動的活動德育課程。圍繞大型活動,各班講“京劇故事”,使幼兒了解感悟國粹藝術中傳遞的忠孝節悌等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家長進課堂,豐富戲曲教育課程內容。在教師指導下,家長志愿者為幼兒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如在北京京劇院工作的家長,利用特長為幼兒進行“猴戲”“畫臉譜”等活動;中國評劇院的演員為幼兒園創編健康評劇演唱等。
3.以幼兒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戲曲教育
以激發興趣為主要目標,引導幼兒從生活中感受京劇藝術。一是充分利用與北京京劇院共建的資源,為幼兒提供與王玉珍、胡文閣等名家互動的機會,體驗京劇之美。二是精選易懂的京劇內容,激發幼兒參與京劇活動的興趣。三是在美工活動中,京劇的臉譜、服飾、道具都成為了幼兒表現的元素,讓幼兒在做中、玩中感受京劇國粹之美。
4.以家園社協同為合作形式的戲曲教育
定期開展“群英民間藝術節”活動,將戲曲教育向社區輻射。“群英娃娃京劇藝術團”多次與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同臺演出。梅先生為幼兒園親筆題詞:“體驗京劇藝術 熏陶傳統美德”。在與北京京劇院合作的基礎上,又拓展了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中國戲曲學院為共建單位,聘請京劇教育專家為顧問,不斷深化幼兒園的戲曲教育文化內涵。
編輯 _ 湯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