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根”,根扎得不深不穩,教學就會缺乏針對性,學生的基本知識、學習能力、核心素養也得不到應有的提高。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每學期我都會結合教材中有關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認識某圖形的概念”進行深度研究。
1.深度學習,理解教材教參要求
教材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將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并結合學生的現有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二次目標制定。同時,教師也要重視《教師教學用書》的使用。相同的文字內容,不同教師的理解也有所不同,這就需要以教參為標準去衡量教師的理解是否準確。在教參的輔助下深度學習教材,才能充分理解教學內容,明白知識結構、課程編排邏輯,明確教學思路,為制定目標做好知識理論準備。
2.把握學情,了解學生已有能力水平
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往往采取問題回答和訪談的方式。在設置問題時,教師必須明確每一個問題的意義,即了解學生該方面已經具備的能力。比如,教師出示問題,問學生想用什么方法研究,寫下思考過程。這樣的問題不僅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的具體知識,也可以了解其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和應用水平。通過對全班學生的了解分析,可以大致明確班級的學習需求。同時我發現,學情研究多用于課前,但是課中、課后的學情分析也很重要,尤其是課后學情分析能夠讓教師及時了解教學目標、教學環節的設置和落實效果,從而為下節課的目標制定做好準備,也可以避免在之后的同類課中出現相同的問題。
3.確定方向,明確核心素養培育目標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最終要達成的綜合能力,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并不斷發展的。教師應當明確并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和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能力要求。明確培養方向才能準確制定教學目標。如教“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一課時,要著重培養核心素養中“幾何直觀”這一能力。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明確從邊和角兩方面思考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反之,可以利用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解決未來可能遇到的復雜問題。
4.注重細節,制定精準的教學目標
對教學目標的語言描述也需要不斷地推敲,如制定知識目標,哪些內容需要了解、哪些內容需要掌握、哪些內容需要通過分析理解等,不同的內容要求學生掌握的深度不同。目標制定的用詞也要有所區別,如“了解”“認識”“理解”等。用詞程度不同,重點難點也隨之區分出來。無論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每一個措辭都可能對我們制定的目標產生影響,所以再小的細節都不能忽視。
綜上所述,加強對教材、教參、學情和核心素養的分析,制定精準的教學目標,能夠使教學目標更加科學、規范、合理、有效,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起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