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梓亮 李紫怡
摘要: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單一,人才培養質量有待提升。本文基于校企聯合實踐育人共同體的實例,結合國內研究現狀,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和學校資源,構建共同體理論模型,將創新創業領導力培養與實踐育人共同體有機融合,打造以“雙創”領導力為核心的農科英才培育模式,試圖為高校實踐教學體系提供依據和長效機制。
關鍵詞:整合資源;實踐育人共同體;人才培育模式
實踐育人旨在通過知識、經驗的傳授和方式方法的創新,促進價值的認同,增強目標群體的個體素質。實踐育人共同體是近年教育部提出的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明確要求,也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織形式。本文根據華南農業大學人才培養的需求與現狀,提出整合社會資源和高校資源,構建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模型。
1.國內相關研究情況
目前國內學者對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的構建方式在近年開始了方向性探索,張玲玉(2019)、王康(2018)等認為提升高校實踐育人的時代性也需政府、社會、企業等多方的共同參與,發揮最大整合效應;李姣(2019)、李桂蘭、孫雪琳(2020)等學者們強調應通過實踐育人共同體構建,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吳洛嬋、樂鳳(2018)通過江蘇首個女大學生工程師俱樂部的實踐案例,提出實踐育人共同體的有效建議。
總體來看,我國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的相關研究在我國“三全育人”“十大育人體系”提出后迅速地開展相關探討,呈逐年遞增趨勢,研究上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目前國內學者在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的構建方式已形成共識,并認為通過此共同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但理論基礎仍較為薄弱,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的研究欠缺定量研究和具有實操價值的實證研究。本文擬采用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構建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模型進行探索。
2.本文研究思路與方法
目前,高校實踐育人普遍存在局限性,課堂內容單一、與社會和學生實際相差太遠,課程相關師資力量薄弱等。其次,高校實踐教育平臺匱乏,大部分高校建立的創業基地平臺的專業性和可操作性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整合資源構建高效實踐育人共同體理論研究首先從構建共同體模型著手,整合企業、政府、科研機構等社會資源與校園資源,為實踐育人共同體提供雙重教育保障。同時以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為目標,構建以教師團隊、資金支持和實踐場地三位一體的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
3.拉多美創新創業班案例簡介
(1)模型設計
拉多美創新創業班是由高校主導的以“雙創”領導力為核心的實踐育人共同體模式。該班由華南農業大學與廣東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聯合共建,是整合了高校創新創業的豐富資源和廣東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豐富的實踐資源和社會資源的一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共同體構建的嘗試。由學校主導,政府進行宏觀調控與監督,企業積極參與,社會提供創新創業實踐的大環境。學校、企業、學生各方主體以信任為基礎,以協議為保障,進行人才培養的戰略合作。高校是構建實踐育人共同體的中堅力量,高校將課堂教學的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創新創業項目打造、項目實施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育人相結合,提高育人成效。
(2)資源的探索與整合
資源探索與整合是構建以“雙創”領導力為核心實踐育人共同體的樞紐。華南農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提供豐富的教學和理論資源,廣東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提供實踐場地、技術專利、企業文化思想等資源,社會提供創新創業的大環境,政府提供政策保障、項目資金等支持,“雙創”領導力實踐育人共同體整合多方資源優化配置和進行合理利用。廣東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為學生提供實踐經驗和實踐的機會,同時也積極尋求和培育優秀人才;學校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推進實踐育人共同體的建設,向企業、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創新創業型人才資源;政府出臺有關政策保障企業人才來源,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獲得公共利益;社會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促進高校和企業的良性合作,保證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學生在保證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綜合素質,創新創業領導力的提高也賦予其更加適應社會環境,更快實現個人職業理想的優勢。
(3)班級開展建設
“拉多美創新創業班”著眼于學生的實際需要,在課程中,由企業與學院安排經驗豐富的教師授課,在講授創新創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外,還開設職業發展素養、銷售、溝通技巧等通用素質課程和專業素養講座,定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在校生提供一個走向職場的平臺;課程形式以交流互動為主,打破僵化的說教模式,力圖在交流探討中為每一位敢于突破常規的創新創業者提供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課程內容包括經濟現狀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理論;也包括技術創新管理、新產品開發、創業管理、項目投融資決策以及創業投資管理等多個方面。同時要求學生團隊形式動手打造創新創業項目,促進學生理解和把握與創新創業有關的專門知識和技能,與第一學位專業學習充分融通,站在未來時代需求的高度,能與創新創業實踐相結合,有效提高創新創業領導力。
4.實踐育人共同體的成效與作用途徑
“拉多美創新創業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雙創”領導力為核心培養農科英才,取得良好的成效。該班級成功納入全校性的公共選修課,推動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了校企聯動教學,提升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拉多美創新創業班致力于為學員與企業一個“直接對話”的平臺,并以此形成講授、交流、思維導向等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無論在理論學習還是實踐課程中,學生能直接與創業者進行交流碰撞,也可更好地完善自身的創新創業計劃,啟發思考、認知自我。
拉多美班本課程開展至今,依托我校創新創業學院的豐富資源,理論課程邀請相應的專業教師講解,讓最優秀的教師投入到本課程一線。同時校企合作,對優秀的學生項目進行專門指導與資金支持。在拉多美班七期課程中,教學內容都在不斷地更新完善之中,每期課程后,學院會根據學員們的反饋,對課程進行動態調整,盡可能將課程內容涵括學員們的所有要求。拉多美班不斷強化“課程思政”功能。通過主題教育,強化農科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盧永根院士精神融入教育教學中,引導農科學生樹立“一懂兩愛”的情懷,保持艱苦奮斗、克難攻堅的鉆研精神。
5.結語
以拉多美創新創業班為例,打造以“雙創”領導力為核心的農科英才培育模式,對于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豐富和完善構建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的理論基礎,鞏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而言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但是探索更可行更高效的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模式,打造更優質的育人體系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一、豐富實踐育人共同體載體,打破運行載體單一的現狀。在新媒體對社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的現狀下,把教學與新媒體結合起來,依托各種新媒體、網絡平臺進行實踐育人將成為更好的選項。二、完善體系中的學生考核系統,體現對大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評估的參考價值。聯動企業人才招聘,高校學科建設評估和學生個人發展,讓各個主體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三、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斷優化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模型。及時反饋教學育人的效果,好的模型可以繼續推廣,不合適的也能繼續改善或者提前終止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龍. 新時期構建大學生實踐育人共同體的路徑探析[J]. 教育現代化. 2020, 7(02): 20-21.
[2] 鄧歡,嚴敏. 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育人共同體的構建[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1(01): 94-96.
[3] 劉宏達,許亨洪. 我國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的內涵、問題及對策研究[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 55(05): 170-176.
[4] 宋璐,張海培. 整合思維下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共同體構建研究[J]. 新疆職業教育研究. 2019, 10(03): 41-45.
[5] 盛濤. 高?!皩嵺`育人共同體”建設研究:回顧與展望[J]. 中國輕工教育. 2019(04): 15-18.
課題:2020年華南農業大學學生工作專項基金——(2020Y006)資源整合視角下構建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研究——以拉多美創新創業板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