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波
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舊的教學模式也在發生根本的變化。改變以往“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師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將多媒體融入其中,運用多媒體絢麗多彩的畫面生動形象地演示及化小為大,化靜為動的特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直接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一、創意設境,激情引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屑ぐl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才能樂于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F在的學生學習語文為“苦”之者大大多于“樂”之者。致使語文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不高。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學生心情舒暢,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接受信息處理迅速而敏捷。他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敢于發表不同見解,進行創造性學習。如執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詩,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與詩的意境相近的課堂氛圍,選擇鋼琴曲“星空”,并用Powerpoint展示幾幅城市夜空燈火閃爍和暗夜星空的圖片。再自定義動畫使詩句字幕式的出現。在一幅城市夜空與星空相互輝映的圖片上,要求學生不用看書,只需注視畫面傾聽范讀。學生很容易投入到詩的意境中去,這種學習氛圍是傳統的“講”和“讀”所無法實現的。教師教得積極,學生學得投入。
二、加大容量,提高效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所見所聞的觀察、傾聽和體驗,猶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教會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筆者在實踐過程中,曾制作了《背影》一文的課件。在設計課前預習部分時,制作了一組有關背景的幻燈片:一是一組背井離鄉的電影畫面;二是將書中的朱自清的畫像,配以二胡獨奏《牽手》。這樣的幾幅畫面更能激起學生深切的情感,能進一步地體會到朱自清寫作這篇文章的背景,從而在沒有對文章的內容學習之前,學生們在心中已經蘊蓄了一定的情感,從而提高閱讀效果。
三、突破重點,訓練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就像一個圓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只有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取最能體現該目標的教學媒體,實現媒體與目標的統一性、協調性、突出性,才能達到解決重、難點的目的。縮短學生從形象到抽象思維的發展,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钡哪康?創設了良好的育人環境,達到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的目的。
如教《春》一課,對于七年級學生理解重點句意是比較困難的。教師針對學生實際,制作幾組課件對比:一組是春風,讓學生得到柳條拂動,吹面不寒的感受;一組是春花,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的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并配上優美的音樂,使學生賞心悅目;另一組是春雨,讓學生體會春雨“像牛毛,像花針,細細的斜織著”的動態美。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把這樣的課奉獻給學生,誰還不愿意聽呢?
四、巧用課件,快樂作文
相對于傳統的寫作資源領域,媒體信息資源集文字、圖片、影像、聲音于一體,能化單調為豐富,化抽象為具體,從多種層面上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會給寫作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撞力。如習作課《古老而年輕的從城》,教師用一句話“從城是古老的,但他又是年輕的”。緊扣課題,大屏幕放映的是“溫泉賓館”、“廣裕祠”、“鐘樓”等光輝燦爛的歷史片斷畫面,教師不失時機點撥。引導學生聯想,一陣鍵盤敲擊,屏幕上又出現了東風地鐵站,欣榮宏商貿城。因為有生活基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從城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作口頭描述,再讓其他學生提出修改意見,一篇本不出色的片斷作文,經過修改后,令人耳目一新,有效地完成了本節課學習內容。
總而言之,恰當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能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使教學活動生動形象,能夠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思維,充分發揮視覺和感知的作用,把學生領入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從而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