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楠
摘要:民營企業家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不存在個人問題,關系到整個企業的生死、職工的就業、家庭成員和其他合作者的安全,關系到國家經濟結構的穩定。在這方面,國家充分注意到,目前司法實踐中仍然存在著以犯罪手段打擊私營企業的問題。也就是說,不構成犯罪的行為被視為犯罪;二是存在的問題,包括審前羈押的規范化、最大限度的扣押、財產處分的前置化等,本文件概述了私營企業家犯罪的特點,并提出了預防和控制措施,以闡明和幫助私營企業家預防和管理刑事法律風險。
關鍵詞:實體法;犯罪主體;人格權
一、民營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
(一)產權風險
產權風險是困擾民營企業的首要法律問題,從法律角度看,產權是人們對某些具有使用價值的資源所享有的一系列權利。其本質是排他性的,產權的排他性帶來了潛在的法律風險,產權的法律風險是我國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許多民營企業的產權狀況并不明確。特別是那些戴著紅帽的人,以及其他私人擁有的企業,也存在著產權問題。
由于民營企業的特殊歷史背景,一些民營企業為了規避政治風險,獲得特許經營權,戴上了"紅帽",但隨著企業規模的發展,潛在的產權風險凸顯出來。一些附屬單位如本企業,產權糾紛是不可避免的。最重要的產權問題是合伙制,合伙制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家族企業,這種企業在成立之初就沒有產權意識,另一種是幾個自愿的朋友共同經營的企業。合伙人關系比法律更重要,注重創業,不注重產權,一旦成功,問題就出現了。每個人對公司的投資和貢獻各不相同,在分配的內容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沖突,合作伙伴對公司的定位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這被認為是沖突的根源。解決這些沖突涉及到所有的產權。如果產權問題得不到解決,私營企業很難得到加強,更不用說變得更大了。
(二)企業設立的法律風險
一些私營企業從成立之初就留下了法律風險,這部分是由于國家對私營企業的政策,這些企業可分為以下幾類:1.夫妻商店企業。公司登記為夫妻財產、公司財產和家庭財產混合。這使得公司失去了獨立人格,可能是家族財產承擔了公司的債務。未成年子公司。法律不允許以未成年子女的名義登記為股東,此類公司最初無效。也就是說,實際投資者和名義股東不同意。如果雙方發生沖突,雙方和公司都將面臨法律風險。實際投資者的權益可能受到損害。名義股東可以承擔注冊資本不真實、不到位或未提取的法律風險。貸款公司。有些公司,即所謂的投資公司,借錢,不參與經營,不承擔經營風險,并同意每年分配擔保資本,這是法律不允許的。
(三)融資相關的法律風險
近年來,私營企業的融資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通過銀行貸款獲得融資是不太容易的 。一些私營企業利用非法貸款甚至逾期貸款等融資方式獲得正常運營所需的資金,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一旦遇到資金周轉困難,他們可能會被迫借錢并造成破壞。其他公司為了獲得更多貸款,偽造文件以獲得欺詐性貸款,最終被判犯有貸款欺詐罪。
(四)知識產權風險
私營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便是商業秘密的安全保障,在一些私營企業中,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市場營銷人員在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后,往往掌握了企業商業秘密,但經過他們更換從業公司便可能會導致秘密泄露。因此,知識產權問題也對私營企業構成嚴重威脅。近年來,中國民營企業在海外遭到知識產權伏擊。一些私營企業利用非法貸款甚至逾期貸款等融資方式獲得正常運營所需的資金,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
(五)勞動爭議的風險
勞動爭議產生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各自權利義務的沖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勞動者因被辭退、除名、辭退、辭職而產生的沖突;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和勞動保護的規定而發生的爭議;第三,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糾紛,有時涉及到保護商業秘密和打擊不正當競爭。
(六)合同法律風險
在現代社會,合同和法律關系是每一筆交易的基礎。私營中小企業在簽訂合同前對風險防范關注不夠,一些私營企業在簽訂合同時存在很大的疏忽。董事會也沒有批準合同的制度,董事會也沒有監督合同的制度,這導致了越來越多的沖突、矛盾和難以彌補的損失。
二、國家應該改善市場環境
一方面,國家依法懲處犯罪行為,無論是用權力還是金錢,都要確保犯罪行為符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加大打擊民營企業家犯罪的力度,促進預防,保障民營企業家的健康發展,保護廣大守法企業家。凈化市場經濟競爭環境,引導民營企業走法治之路,作為企業家,必須培養法律意識,培養法律人才,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引導自己的行動。另一方面,國家還應通過立法和平等對待所有市場參與者,為私營企業創造平等的競爭條件,確保公共資源的公平利用。依法查處私營企業主,保護私營企業主和非經營、非關聯企業的合法權益,依法執法與依法保護相結合。
三、預防性的建立民營企業內部管理監督機制
首先,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特別是對大中型企業和重點企業而言,需要建立一個與企業管理體系相適應的經營管理體系。加強內部控制,使民營企業的決策者和管理者不敢犯罪。
第二,建立企業內部犯罪預防體系。民營企業,特別是大型民營企業,建立預防犯罪組織或指定專人負責監督和實施犯罪預防工作。而預防犯罪體系中,最重要的是企業要加強財務、采購,供應與營銷等,都有可能觸發犯罪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
四、培養民營企業家法律意識
民營企業家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規則意識。特別是,他們必須對刑法的基本原則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種素質不僅是指受教育程度,還包括法律意識和法律經驗。他們需要了解什么時候和什么與刑法有關,哪些問題需要專門從事刑法風險控制的律師來解決以確保發展。
參考文獻:
[1]田維筱.檢察機關對民營企業刑事合規的引導探析[J].法制與社會,2020(27):64-65.
[2]武曉雯.民營企業及企業家刑事司法保護問題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20(08):34-42.
[3]汪建成.為民營企業構筑良好法治環境[J].人民論壇,2020(23):113-115.
[4]張帥.民營企業民間融資的刑事法律風險探究——以優化營商環境為視角[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20,32(04):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