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靜
【摘? ?要】? 小學低年級寫話訓練是高年級寫作訓練的基礎,也是小學生認知自我、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由于二、三年級小學生的寫話要求有所區別,需要做好小學二年級寫話訓練和三年級寫作訓練的有效銜接。首先,從文本煽情、文本空白和以說代寫三個方面介紹小學三年級前寫話訓練的主要方式;然后,從小學三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新課標角度分析三年級寫話訓練的要求和特點;最后,提出提高小學三年級寫話訓練的方法,以期為小學生寫話訓練教學方法的豐富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寫話訓練;語言表達;有效銜接
語文學習是小學生文字積累和寫作訓練的主要習得方式,一年級小學生寫話剛起步,重點培養和激發學生敢說、愛說,從簡單的詞組到完整的句子;二年級小學生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初步掌握了看圖寫話的能力,并學會查字典主動識字、寫字;三年級小學生是低年級看圖寫話到寫作能力的過渡時期,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學生捕捉說話、寫話的靈感,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一、小學三年級前寫話訓練主要方式
1.文本煽情,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小學生情緒波動大,只有進入相應情境內才能正確用語言表達個人情感。文本煽情教學方法就是建立小學生和語文課文之間的情感橋梁,捕捉課文語言文字的“動情點”,點燃小學生內心情感磁場,進而引導學生表達豐富的情感。二年級上冊《風娃娃》通過語言文字來描述風娃娃形象,“高興極了”“很傷心”是很適合二年級小學生情感表達的詞匯,二年級的小學生對生活充滿了好奇,懷有一顆熱忱的心,但認知世界能力有限,常常“好心辦壞事”,教師在講解完課文后,可以引導學生給風娃娃寫個字條,開導一下風娃娃。學生可以基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如幫助媽媽洗碗卻把碗打碎了,幫助爸爸買東西卻買錯了等,將自己當成“風娃娃”,學生在字條上寫道:“我也做過一樣的事,爸爸媽媽還批評了我,我傷心極了。我們下次做事情前可以先問問別人是否需要,這樣就不會做錯事了。”
2.文本留白,激發學生想象力
文本留白是文化含蓄之美的體現,無論是詩歌還是寫作,留白均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的結尾“小鳥讓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課文寫到這里就結束了。此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猜一猜青蛙到底有沒有跳出井口呢,并以此寫一段自己的感想。小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文章進行續寫。有的學生寫道:“小青蛙勇敢地跳出了井口,它看到外面的世界原來這么大,然后開心極了,下定決心離開這口井去外面看一看。”有的學生寫道:“小青蛙努力向井口跳,但是沒有跳出來,小鳥也沒有再來過,小青蛙就這樣一直在井底生活。”有的學生寫道:“小青蛙跳出井口后發現原來比自己大的動物有這么多,它還和小鳥成為朋友,經常跳出井口和小鳥一起開心地唱歌。”這些寫作內容均是小學生想象力的文字表達方式,沒有對錯,不分好壞,教師都要以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這樣可以促進小學生創作能力的提高。
3.以說代寫,提高學生表達力
二年級小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文字表達能力不足,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以說代寫,先讓學生通過口頭形式來表達自己對某個故事、段落、文章等的想法,然后引入一些詞匯,讓學生口述的內容更加立體和豐滿,進而積累詞匯,鍛煉學生的語言思維。在教學二年級下冊《鄧小平爺爺植樹》一文時,教師要通過語言文字引導學生認識植樹綠化和環保的意義。教師講解完后,讓學生講述生活中的環保舉措,教師可以帶頭說自己做過垃圾分類,問問小朋友做過哪些事情。學生可以先說環保想法,然后詳細說出環保行為。講完后,教師留課下作業,讓學生將自己剛剛講述的內容寫成文字。通過學生的寫話訓練,教師還可以檢查作業中的錯別字,提高學生的整體表達能力。
二、小學三年級寫話訓練要求和特點
1.小學三年級寫話訓練要求
一是詞匯積累。三年級語文寫話訓練的關鍵仍是詞匯積累,由詞語組成段落,三年級小學生寫話訓練需要積累這些語言元素,然后熟練掌握才能應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教師在寫話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借助聽、說、讀、寫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來積累豐富的詞匯。
二是背誦積累。從三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看,其記憶力較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背誦美文,并加以表揚,讓學生樂于背誦,為寫話訓練提供豐富多樣的語言和修辭方法,也可以將背誦的內容引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背誦,培養語文思維。
2.小學三年級寫話訓練特點
由于年級不同,小學語文寫作難度也有所差異,三年級以下的訓練重點是看圖寫話,主要是通過簡單的詞語、句子來描述某個事物。一年級注重讓孩子開口說話,敢于說話;二年級注重培養孩子識字和查閱能力,可以將口頭句子和簡短段落轉化成文字形式;三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寫話能力,可以初步進行寫作,以整段的方式來描述事物。具體寫話訓練特點包括基礎性、廣泛性和多樣性,基礎性為寫作內容基礎,貼近日常生活;廣泛性為選材沒有局限,注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多樣性為寫作方式多樣,可以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豐富文本內容。
三、小學三年級寫話訓練方法
1.組織活動,提高說話寫話的空間
適當、適量的課內和課外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拓展思維,為小學生語言交流和寫話訓練提供廣闊的空間。根據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架構,第二單元包括三篇寫景類的文章,這些文章讓學生了解如何用語言描述自然美景,教師可以在《聽聽,秋的聲音》授課之前告訴學生這堂課以課內活動方式進行學習。該活動由三個環節組成,一是教師組織學生在白紙上繪畫秋天的水果、蔬菜、動物等,能象征秋天的都可以畫在紙上。有的學生畫出楓葉、大雁、樹葉落下等,教師讓學生以畫為主題,說出自己對秋天的理解,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將先前所說的話概括成簡短的一句話,如描述畫出的楓葉,引導學生使用比喻句,如“火紅的楓葉像彩蝶一樣紛紛飄落到地上”。二是引導學生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讓秋天的景物更加立體和飽滿,如“楓葉在夕陽的照耀下閃閃發亮,遠遠望去像一只只小手在與我揮手”。三是讓學生在環節一和環節二的基礎上,以繪畫為主題完成一篇生動有趣的作文。教師通過組織類似的活動,不僅是以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學生學會了修辭手法,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如何去表達和描述對某種事物的喜愛。該活動不僅讓學生動手實踐,還為其寫話訓練提供了廣闊空間,也讓寫作更加妙趣橫生。
2.聯系生活,捕捉說話寫話的靈感
小學生的社會實踐不多,對外界的認知和理解主要來自日常生活,但這種解讀又高于生活,教師要以此為出發點,做一個有心人,善于發現生活和寫話之間的聯系點,為學生捕捉更多的寫話訓練靈感。教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石榴》時正好處于秋天,而校園內種植的石榴樹也剛好結果了。教師在課前讓學生對校園內或社區內的石榴樹進行觀察,并布置了如下課前作業:一是讓學生先從遠處觀察石榴樹的樣子,然后走近觀察;二是近距離觀察石榴樹的樹干、樹枝、樹葉和石榴果實的大小、顏色和形狀等;三是用手摸摸石榴樹的樹干、樹枝、樹葉和石榴果實,用鼻子聞一聞石榴的味道;四是在集市中買一個石榴果實,嘗一嘗味道。上課時,教師讓學生講講自己對石榴樹和石榴的認知,有的學生說:“石榴樹很高,樹枝很細,像柳樹條一樣,枝葉茂密,仿佛一條條綠色的絲帶。”有的學生說:“石榴果實有大有小,果實小的石榴是青色,大的是橘紅色的,身體也胖胖的。”有的學生說:“石榴成熟的果皮是鮮紅色的,打開后果實飽滿,像一粒粒紅寶石一樣。”在學生描述的同時,教師進行點評,鼓勵學生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去描繪所觀察到的事物,然后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介紹生活中其他水果或熟悉的事物,留心生活中的點滴,發現生活中的美麗。
3.借助媒體,激發說話寫話的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展,寫話訓練的內容逐漸豐富起來,尤其是信息科技的發展,讓教學手段不斷更新,學生學習的內容更加形象。多媒體教學和電視不同,它是一種正規的教學影音,有助于學生視野開闊和智力開發。例如,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措辭優美,對西沙群島的描述也很細膩,但是學生未親自去過西沙群島,無法想象出“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種各樣的珊瑚”“各種海鳥”,此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課時選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先為學生呈現出生動形象的西沙群島影音,然后再結合課文進行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真正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需要注意不能長時間使用,否則學生會養成貪戀電視、視頻等不良習慣,教師要根據語文課文類型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教學后,教師要讓學生結合課文和視頻寫觀后感,總結觀察到的細微事物,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寫話習慣,注重日常積累,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
綜上所述,寫話訓練是小學低年級口語訓練的主要方式,就目前教師采用的寫話訓練方法來看,主要是圍繞圖畫本身進行敘述,缺乏有效引導和拓展,學生無法充分發揮想象力,進入高年級后無法用文字表達個人情感。因此,二年級到三年級的寫話訓練要進行有效銜接,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小學三年級學生認知能力來看,可通過組織活動、聯系生活和多媒體教學等方式來豐富三年級小學生說話、寫話的空間,激發其說話、寫話的興趣,是實現教學銜接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周勝莉.小學語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6):57.
[2]秦長群.隨文寫話,表達自我——語文低年級如何做好寫話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1(14):35-36.
[3]郭愛紅.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