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化名)是一家圖書公司的編輯部主任,為了趕圖書出版進度,今年國慶節8天長假,她5天在加班,甚至有幾天加班到凌晨,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給下屬改錯,另外3天處在焦慮的等待中。最后一天,她終于忙完了,刷著朋友圈,看到有的人曬擁堵的回程,還有的人曬吃到的美食,她想起了一位同事的話:“你是不是把工作當成活下去的目標了?”她很詫異,不知道那是同事長期觀察的結果,還是單純地誅心。假期結束后,她仍要上班,卻常想要怎樣走出“工作很忙”的怪圈。
很多人會對自己所做的工作產生質疑:我看到的和一直以來努力在做的事情,真的是對的嗎?如這個案例中所述,國慶8天假,張紅雖然每天都在忙碌,但是到了最后一天,她回首望去會覺得有必要嗎?當然,這或許是一個好的契機,她可以通過自己的反思,清醒地認識工作中的問題,不再逃避出現的問題,而是想辦法去解決。正如案例中的張紅一樣,她通過那幾天的加班,順便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才發現很多事情在前期就可以解決,但因為前期沒有和同事溝通,把問題遺留到了后期。于是,臨到圖書下印廠前,就形成了“剪不斷,理還亂”的局面。她明白了這一點后,再來反觀自己,就漸漸地走出了迷霧,最后對自己的懷疑也慢慢消解了。
有些企業管理者總覺得每個人都有自知之明,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很少。有的下屬會將上級提醒的話當作耳旁風,只是按照自己的工作模式行事。而且還有這種現象,一位下屬犯了錯,其上級提醒她兩次,但是當其第三次再犯時,上級也就懶得提醒了,這樣就難免再出現問題。企業管理者在工作中,需要的是果斷利落的獎懲措施。而有的管理者為了避免讓下屬不開心,一直沒有采取這種措施,于是前期的工作中錯誤百出,后期便是無限地填補漏洞。所以說同事之間提前有效溝通很有必要,可以規避很多問題。

作為職場中人,要時常反思出現的問題,尋找自己的缺點,彌補工作中的不足。自以為在努力工作——這大概是很多人的缺點,其實不過是深扎其中并逃避現實而已。有些人之所以愿意扎在工作中,是因為有很多工作,總是靠著自己獨立完成。我們一生中,會遇見很多人,也會經歷很多事,很多時候也會懷疑此刻的自己是否已經迷失。其實,人和人不一樣,有些人追求的是物質,有些人追求的是精神。
千萬不要只是為了感動自己而去做一些事情。有些人以為,這樣的事情永遠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后來才發現,自己也深扎在工作中,最后個人很辛苦,營造出了一種“我工作很忙”的假象,總是走不出“工作很忙”的怪圈。他們雖然“感動”了自己,也給旁人營造出了“工作狂”的假象。熟不知,總喜歡一頭扎在工作中,會讓自己深陷其中。
正確的做法是要跳出來看清整個局面,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彌補工作上的不足之處。經過一段繁忙的工作之后,你在做反思時,才有可能發現自己曾經所做的可能不是對的。在過去的一年中,如果你能跳出給自己挖的深坑,俯視整個大局,必然能避免許多錯誤,也能激發出同事對于工作的熱情,而不會導致“忙的人很忙,閑的人卻很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