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會代表合影
12月3日,由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研)、《環境技術》核心期刊主辦的“ETS 2020第六屆環境技術研討會”在海口順利舉辦。會議邀請13位院士、專家學者以及國家重點項目帶頭人緊密圍繞環境適應性與可靠性技術熱點議題,開展前沿技術研討,為促進高端制造、先進制造產品裝備可靠性研究貢獻智慧和力量。會議由《環境技術》主編熊素麟主持。
張序星在致辭中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對先進制造、高端設備制造提出了明確方向,環境可靠性與適應性作為保障產品質量的核心要素,對提升裝備制造的質量,保障國家裝備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舉辦技術交流研討會,搭建高層次行業對話平臺,助力可靠性前沿技術、高端裝備、先進制造等全方位的深入探討,對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中國電研副總工程師 張序星
某裝備質量總工程師 王樹榮
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國家重點實驗室 常務副主任、《環境技術》社長 揭敢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李曉鋼
今年受疫情影響,會議從策劃到籌備都面臨不小的挑戰,會議的成功舉辦得到諸多行業專家的鼎力支持。王樹榮老師對諸多行業專家學者的鼎力支持表達感謝,同時也對《環境技術》雜志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期待雜志能夠繼續不忘初心,穩步前行,為國家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為擴充雜志辦刊水平和影響力,《環境技術》雜志于2020年陸續邀請行業知名專家和學者加入《環境技術》編委會,揭敢新宣讀了2020年《環境技術》新增編委和理事名單。
2020年《環境技術》雜志新聘任編委專家
楊 勇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 研究員
熊長武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研究所 研究員
韓清凱東北大學 教授
鄧俊泳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總經理
石成英火箭軍工程大學 教授
陳 循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教授
本次會議舉辦了“高質量戰略之下的產品環境可靠性支撐方案” 高峰對話,以及“海洋環境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研究”、“航空航天環境可靠性技術及試驗方法”兩場專題研討,邀請李曉鋼、揭敢新、施榮明等專家學者擔任特邀主持嘉賓。上午高峰論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曉鋼教授主持。
高峰研討 高質量戰略之下的產品環境可靠性支撐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 譚建榮
智能裝備需要多維度結合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通過視頻形式向與會嘉賓作“智能裝備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報告。譚院士詳細解讀了智能裝備在當今時代的發展路徑和方法,他指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與西方仍存在差距,要想實現真正的智能制造,智能技術產品化、傳統產品智能化是關鍵,同時必須認清高端(智能)裝備的內涵及特征,不能只重視產品盈利模式,要大力發展自身的工藝和技術,做到一代設計、一代產品、一代研究。
中國航空工業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所長 施榮明
振動試驗加速試驗避免加速過低或過高
施榮明老師對鑒定試驗中的加速試驗進行了詳細介紹,GJB150.16A的附錄B中B2.1.3節鑒定試驗中,對振動耐久試驗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振動試驗應如何做加速試驗?如加速過高,振動應力太大,會使S—N曲線進入非線性段(由于裝備特性、連接處的摩擦、隔振性能、熱效應引起的非線性),也不能太低,太低對時間縮短的貢獻太小,不能達到原來希望的加速目的。
航空部303所研究員 胡志強
正確了解“PSD”圖和“RMS”值意義重大
當前環境試驗規范的發展趨勢是要求PSD的控制精度越來越高,現實中,對 PSD(功率譜密度)圖、RMS(方均根值)值的認識有誤。胡志強教授深度剖析“PSD”圖和“RMS”值的物理含義。控制儀屏幕顯示 PSD曲線是統計結果,必須追求很高的統計“自由度數”,可以采用算術平均、幾何平均、時域求和等多種措施得到高的統計“自由度數”。而由PSD圖積分得到的RMS,非實時值,他提出使用:利用均方值表,直接采樣→DFT→RMS得到實時的RMS。這兩個數值對提高工程產品隨機振動模擬試驗結果的置信水平及控制精度有重要意義。
清華大學教授 賈志東
建立新的電力及材料運行可靠性評估體系迫在眉睫
硅橡膠的應用是電網防治污染的一個根本手段,華南地區濕熱環境對電氣設備運行影響非常嚴重,部分已經成為我們的短板效應,造成與初始設計的巨大偏差。賈志東教授指出:研究電力設備及材料在濕熱環境下的失效機理,建立新的運行可靠性的評估體系非常迫切,亟待完善現有電器設備環境適應的標準體系,探究具有等價性的實驗方法與評估手段。同時應考慮運行環境應用場景等因素,對現行的電氣設備進行差異化的設計,探索切實可行的低成本的改進方案。
重慶哈丁試驗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楊冬甫
PTC控溫過程空氣溫度范圍要正確設置
哈丁技術總監楊冬甫就試驗箱試件表面控溫(PTC)功能介紹及在GJB 1027A-2005中的應用進行解讀,他同時提醒:PTC控溫過程空氣溫度范圍過大或不可設定,甚至是超出試驗箱溫度能力范圍,將導致增速溫差過大,可能導致熱容量小或者傳熱快的器件出現過應力。
專題論壇1 海洋環境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研究
由南海輻射的一帶一路包括粵港澳大灣區,是海洋戰略很重要的區域,從國家戰略和環境可靠性和適應性行業,如何去滿足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為海洋戰略支撐提供更好的產品?這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此次研討會特設“海洋環境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研究”專題論壇,邀請行業代表性專家從材料、工藝等方面開展討論,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揭敢新作為分論壇主席主持論壇。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三研究所主任 孫巖
非金屬材料是車輛平臺實現高機動性和輕質化的重要方向
孫巖主任圍繞典型兵器非金屬材料及構件海洋環境處理研究進行專題報告,他提出:非金屬材料能夠有效地減輕系統重量、提高機動性、威力和經濟承受能力,是車輛平臺實現高機動性和輕質化的重要方向。兵器裝備對非金屬材料及構件海洋環境腐蝕研究主要在于:進行非金屬材料腐蝕表征,滿足武器裝備發展要求;開展海洋環境腐蝕研究,完善非金屬材料評價考核體。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722研究所研究員 程照明
船艦裝備面臨諸多環境威脅,要從多方面考慮試驗驗證
艦船裝備面臨的環境威脅主要來源于人為、自然、沖擊、電磁等環境。隨著環境適應性效能的驗證需求為牽引,試驗驗證技術以更大的力度和先進的技術研究試驗驗證的方法。程照明主任指出:試驗驗證也不是簡單的因測而測,相對于試驗的實施,試驗需要關注的問題在于試驗的:試驗目的、試驗流程、試驗條件與負載、測試參數、故障判據、試驗數據的控制與分析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研究所總工藝師 胡國高
標準電子模塊的耐海洋環境設計
當前海軍飛機腐蝕的原因主要在于嚴酷的服役環境,腐蝕控制與防護措施薄弱。胡國高總工藝師從海軍航空綜合化電子設備特點出發,介紹了航空綜合化標準模塊耐海洋環境設計措施,分析了全過程控制原則:方案論證,技術設計,材料與工藝選擇,研制和生產過程的腐蝕與控制和綜合控制原則:環境條件,結構設計,材料選擇,金屬腐蝕與預防,表面防護,有效的防護包裝。并對防止腐蝕的基本方法、防腐蝕設計的基本步驟進行詳盡分析。
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總經理 車漢生
建議采用IEC 60068-2-52的方法7和8作為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的循環腐蝕試驗方法
中汽中心發布2018汽車腐蝕環境研究成果,腐蝕投訴已位居汽車投訴排行榜前五位,對車企的品牌形象影響頗深,所以重視腐蝕防護技術顯得頗為重要。車漢生總經理從美系、歐系、日系、等方面對不同品牌汽車的零部件及材料加速腐蝕試驗方法及評價對標分析,并建議采用IEC 60068-2-52的方法7和8作為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的循環腐蝕試驗方法。IEC標準的操作性以及對設備的要求比較適中,無論是檢測機構或者供應商都較容易采購設備和開展測試,有利于篩選和控制產品質量。
中國電研海南分公司副總經理 張曉東
現有環境試驗方法對熱帶海洋環境的失效特點無法有效評價
我國南方熱帶海島大氣綜合環境嚴酷度等級最高(國內),對空調產品的老化腐蝕影響非常強烈。調研表明,空調產品壽命只有3年左右,只能達到正常預期壽命的1/3。張曉東同時指出:現有的環境試驗方法對熱帶海洋環境的失效特點無法有效評價,熱帶海島用空調產品的設計、選材、防護工藝、評價方法等都有待盡快完善。
專題論壇2 航空航天環境可靠性技術及試驗方法
航空航天環境一直是我國裝備戰略的重點領域,專題論壇2從試驗方法、空間輻射效應等方面邀請行業代表專家圍繞環境可靠性技術和試驗方法進行演講。中國航空工業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所長施榮明作為專題論壇主席出席并主持。
北京衛星環境工程研究所副總師 楊勇
航天器環境試驗與可靠性試驗既深度融合,又各有側重
航天器環境試驗與可靠性試驗既深度融合,又各有側重。正確區分對于工作的開展非常有意義,楊勇副總師圍繞航天器產品環境與可靠性試驗進行詳細辨析。他提出:一般情況下不采用基于統計的可靠性試驗模式來驗證航天器產品的可靠性,更多的是采用可靠性工程試驗。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陸嫵
電子元器件的空間輻射效應是導致航天器故障的主要原因
陸嫵研究員就宇航電子元器件的空間環境適應性研究主題進行演講。電子元器件的空間輻射效應是導致航天器故障的主要原因,據NASA統計,大概有45 %的航天器故障是由空間輻射環境引起的,當前國內外都開展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工作。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長期致力于空間輻射環境中電子元器件和電路的輻射效應、損傷機理、評估方法及抗輻射加固技術的研究,通過揭示輻射環境下功能材料和器件的性能退化機理,發展模擬實驗技術,探索抑制損傷的方法,為國產器件的研發和評估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北京機電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曹文洲
環境適應性典型故障問題值得關注
當前產品各功能單元全部通過試驗,但集成到系統后卻出現性能下降或喪失?曹文洲研究員在會上根據常見的典型故障問題,從故障現象、原因、結果等方面詳細剖析,他歸納出傳熱/散熱考慮不足、結構振動放大是常見問題的主要原因。
實地考察 海南試驗站
會議還同期召開了“第五屆《環境技術》理事會、編委會擴大會議”,近三十名編委、理事及特邀專家、學者等齊聚一堂,暢所欲言,對《環境技術》雜志的發展提供諸多寶貴意見,共同期盼雜志更好發展。
在當前國際形勢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國內推動雙循環經濟戰略格局下,ETS 2020第六屆環境技術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行業代表提供了深入、專業的交流機會,未來《環境技術》雜志將繼續秉承“科學、嚴謹、公平”的辦刊理念,進一步發揮核心期刊的行業影響力、凝聚力和專業媒體優勢,整合資源,打造更加專業的技術交流平臺,為推動行業的進步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參會代表前往海南試驗站考察。海南瓊海自然環境試驗站建于1958年,地處海南瓊海市,位于海南省東部,距萬泉河1 km,離海邊約20 km,年平均溫度27.4 ℃,年平均濕度87 %,屬于典型的濕熱帶內陸氣候。
環境技術研討會(ETS)
環境技術研討會(ETS)作為環境可靠性和適應性技術領域品牌論壇,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會議以《環境技術》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為載體,充分發揮科技研究以及選題策劃優勢,緊密圍繞環境適應性與可靠性技術的熱點議題,聚集航天航空、電工電子、儀器儀表、兵器船舶、電器、汽車等行業領域尖端院士、專家學者以及國家重點項目帶頭人開展前沿技術研討,為促進高端制造、先進制造產品裝備可靠性研究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