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依茜 張洪亮 廣東工業大學
設計心理學是一門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人們對心理需求借助意識作用在設計上的學問,也是其帶有創造性的活動。目的在于達到某種特別要求。而一部動畫電影怎么贏得觀眾支持,就要在設計心理學上下足功夫,提高動畫電影的品質。本文以《天書奇譚》動畫電影為例,探討設計心理學在動畫電影中的創作運用,著手場景色彩、音樂節奏、畫面構圖和性格塑造的研究,從而在理論上進一步深入分析設計心理學在動畫電影中的應用指導。
動畫中的色彩則是畫面視覺元素中重要的一部分,色彩的合理運用不僅可以起到渲染畫面意境的作用,同時豐富的色彩還可以給人們帶來心理和精神的滿足,引起觀眾的共鳴[1]。動畫電影有好的畫面色彩相當于成功了一半,抓住觀眾的心理刺激,就贏得了票房。在《天書奇譚》里,色彩強大的表現力吸引觀眾的眼球,引導人們享用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覺盛宴。
當人類的眼睛在接受如產品、廣告等其他外部條件刺激的時候,大腦會不由自主的聯想到與其他事物有關的色彩記憶,然后會把眼前的色彩刺激與以前的視覺已經聯想到一塊[2]。簡言之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成年累月中會形成自己對顏色的經驗聯想。比如:紅色代表好勝、勇敢、熱情;黃色代表能量、溫暖、希望;藍色代表優雅、靜謐、憂郁;紫色代表浪漫、神秘、高貴等。那么在動畫創作中,我們往往會使用明朗的暖色調來表現歡樂的場景,表達愉悅的心境,比如:電影開始部分,眾神仙出場時候出現飄逸的旗幟和玉皇大帝乘車沿仙云出現的場景。與之相反,我們會用冰冷的色系營造不安的氣氛,暗示故事情節往不好的方面發展,突出劇情矛盾,引導故事向前發展。
在《天書奇譚》中,這部分的故事情節是袁公因為泄露天書被天庭抓走,蛋生拼命往前追,想要拽住袁公、保護袁公,袁公卻異常冷靜的囑咐蛋生,讓其心懷蒼生。動畫電影在色調上精準定位,使得觀眾產生不安、著急的感覺??梢姡ㄟ^對場景合理地應用色彩可以有效地調動觀眾的情感變化,再將其情感的變化反向轉嫁到角色身上,從而側向反映角色的內心活動或情感表達[3]。觀眾在設計心理學下的色彩運用中,會代入角色蛋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會讓動畫電影更深入人心、難以忘懷,彷佛自己的師父就是袁公,想要保護他卻無能為力,好像天都黯淡失色了一樣傷心。
除此之外,《天書奇譚》中的場景借助色彩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例如:袁公在守護天書的過程中一直沒能閱讀,濃郁的好奇心使其觸犯天規,用錘子敲擊藏納天書的大門,以圖知道其中的奧秘。
袁公把天書帶到人間后,想要藏起來,畫面是用陰暗的紫黑色,最頂端的部分使用暖黃色,一是預示天書最后還是會“留”在人間,二是暗示袁公會被天庭的雷公電母發現并追捕。黃色和紫色的搭配使用,形成畫面色彩的互補,二者放置在同一個畫面里,會覺得視覺上有所沖突,但又有所協調,更加相得益彰。
袁公被帶回天庭后,玉皇大帝所在的場景帶有黃色和紅色,鏡頭下移袁公站在香爐的后面,畫面都被大面積的深藍色占據。這一移鏡頭的使用,是動畫電影用色彩的暖冷變化來表現袁公從優越的神仙職位貶身為盜取天書的罪人,使得觀眾不由自主的跟隨劇中袁公的心情一起緊張、不安,并且更加期望后面的故事劇情發展情況。
因而可知,設計心理學應用上必不可缺的色彩作用。其作用主要包括兩方面:借助色彩引導觀眾進入動畫電影所創造的場景和特定的氛圍;通過色彩推動動畫的故事情節與矛盾的產生。
通感設計是在審美活動中,把人類五種感覺器官都緊湊地聯系起來,使其互相轉化和交流,達到更深層次的審美需求的目的。
視覺設計中常常使用帶有美感的點、線、面來做有韻律和節奏變化的畫面,那么在音樂上來說就是有歡快、激昂、哀愁和舒緩等情緒的通感設計表達。以上所提的設計表達是需要依附在動畫電影故事安排上的血肉,如何使用音樂來指引動畫的情節發展呢?
動畫影片的主人公主題音樂貫穿全片,從笛子到琵琶緊接著是樂隊演奏。使用形式靈活、變化多端,引導式的創作手法貼合主角圓形人物的成長史,又推動動畫電影的故事矛盾變化。不過在音樂語言的應用上沒有使用大量的戲曲元素,在表演民俗性的情節——黑狐母給小皇帝變戲法,則使用“百鳥朝鳳”的經典年畫情節?!短鞎孀T》在此選擇配類似交響音畫式的場景和配樂音效烘托情節的手法。
作曲家吳應炬先生并沒有沿用之前成功創作的兒童動畫電影如《牧笛》《大鬧天宮》《南郭先生》等的配器技法,而是大膽嘗試應用古典管弦樂團、民族器樂與現代電子樂器相結合的亦古亦今的配樂手法,給觀眾們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聽感官刺激[4]。該片在音樂的設計心理上,是十分大膽的藝術創新實踐,風格上結合當時音樂的思潮和大眾審美方向,使用竹笛、琵琶、嗩吶、碰鈴和鑼鼓等古典民族樂器,強化打擊樂的應用,具有濃厚鮮明、亦古亦今的中國民族特色與神話題材的魔幻特征。
整部影片中,正直勇敢的孩子蛋生、自私心虛的小和尚、詭異且狡詐的府尹、魅惑又造作的粉狐等角色,都被賦予符合其性格特征和人物角色造型的專屬音效。觀眾們在設計心理學下,會在聽見音樂但是還沒有看見角色的時候下意識地想起這些特定的人物,并且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和心理變化。妙趣橫生的音樂設計在觀眾們欣賞影片的時候喜不自勝,被牢牢地抓住感官體驗,酣暢淋漓地達到審美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天書奇譚》的片頭音樂,這個細節其把最經典的三個音樂主題——蛋生、狐妖與其他人物,和動畫角色介紹、演職工作人員名單放在一起,作為片頭開場引入。和《三個和尚》不謀而合,賦予動畫角色鮮活、明亮的性格特征。又如:蛋生孩童的哭鬧聲、狐母裝神弄鬼的搖鈴聲、過年熱鬧的鼓點、碰鈴聲等,讓觀眾在熟悉故事的同時感受作品中的戲劇元素。在故事發展和氛圍渲染上恰到好處,在今天看來也不失時尚和韻味。
再如:黑狐母佝僂的身子和夸張、大面積的“八”字型黑眼圈。與之匹配的是低沉可怕、不寒而栗的電子聲效。該動畫影片中,黑狐母施展法術的時候通過音樂營造詭異又邪惡的氣氛,不僅加強其妖魔化的特征,還增添她神秘的戲劇色彩,整個動畫角色的設計顯得更加栩栩如生。通感設計的妙趣橫生在此顯露無遺。
《天書奇譚》的音樂是吳應炬先生眾多創作作品中的尖子之一,音樂語言的應用中不但包含民族傳統性,而且加入現代元素,使其古典意蘊和現代氣息融會貫通。把色彩感受轉換為音樂韻律表達,在設計心理學上無疑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設計心理學是研究設計主體與設計目標主體的心理現象的一門學科[5]。從心理學角度來探討動畫電影怎么在作品里和觀眾交流后產生情感互動,深受歡迎的同時又可以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即是設計心理學在動畫電影創作中的運用。
動畫電影中運用中國傳統水墨技法來制作動畫場景。點、染、皴、潑等技法在《天書奇譚》影片中都能找到對應的例子。這不僅僅是對郭熙三遠法——“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的傳承和延續,而且還呈現創作者心中最美的圖景。觀眾不但欣賞美如畫的場景,而且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
把設計心理學理論運用在動畫創作中去,首先是構圖和色彩給觀眾的視覺體驗。其次是觀眾對畫面內容和細節道具的分析,從而得到動畫電影里承載的內隱精神思想。該動畫影片里出現園林的亭臺水榭、垂柳拱橋、粉墻月門、文竹湖石、有山有水和鴛鴦湖中嬉戲一幕。暗示府尹大人的“桃花運”即將來臨和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園。
從設計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當畫面不平衡的時候,觀眾內心就會感受到不舒服、心理刺激較大。從構圖的角度出發,物體在畫面占據的比例和位置、運動的方向等因素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斜視構圖讓人體會畫面的節奏感,且傾斜角度越大,心理節奏動感越激昂。在《天書奇譚》的創作中,也使用了設計心理學上的不平衡與平衡的關系,例如:藍狐貍逃跑過程中,先是站在右下角的位置看向左上角,然后從畫面左邊跑到畫面右邊,最后從畫面右邊趕到畫面左邊。這樣的構圖安排正好利用繁密的傾斜構圖,營造一種緊張、不安和急躁的情緒體驗,表明藍狐貍追趕馬車用的時間之久、路程之遠,最后三個動畫人物集合在同一個畫面里,達到觀眾心理上追求的平衡、勾起觀眾觀看的欲望、滿足觀眾的心理預期的目的。不僅如此,采取仰視的視角,透視角度夸張,增添視覺沖擊力之余還拉開畫面的空間感,畫面富有層次,從而求得觀眾難以忘懷的目的。
上述探討中,不難得出諾曼的設計心理學——以體驗者為中心的設計哲學,在動畫創作中的實際運用。設計心理學是指導設計者創作畫面構圖的手段,更是讓創作者立足觀眾視角來思索創作的方式和作品的表現方法的結論。
柳冠中說:“藝術家見自己,科學家見天地,設計師見眾生?!雹龠@就要求設計師要掌握共性后加入自己的個性,再用一種能被大眾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傳達動畫人物的信息。使得創作者和觀眾兩者間的心理距離愈發接近,以致雙方情感激蕩。
矛盾沖突是動畫電影的核心要素之一。動畫角色依據沖突設定,通常分為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不同的動畫人物在《天書奇譚》中的作用各有千秋。例如:蛋生是正義的英雄形象,盡管他是趾高氣揚的稚氣孩童。他活潑且堅韌的個性深受廣大群眾喜歡。詭計多端的黑狐母則身著黑衣,尖嘴、八字黑眼圈里鑲嵌小眼珠,則給觀眾一種厭惡的心理,以示其反派身份。
角色的塑造除了運用好性格和顏色的關系,還需要在角色性格和外形搭配上的設計[6]。設計心理學在這部分就要求在人設制定過程中,區分不同矛盾人物的性格特征、顏色安排、造型特點等,達到觀眾直觀分辨人物陣營的目的。
綜上所述,《天書奇譚》這部優秀的動畫電影作品具有夸張性、生命性和民族性的特點。而動畫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集聚多種藝術的優勢于一身,不但表達方式直觀,而且對創作者的自身水平要求更高。如果動畫師們在創作過程中能夠把設計心理學的法則運用其中,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那么整部動畫作品會在思想情感的表達上更進一步向前發展。
注釋
①柳冠中.設計改變未來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