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朋 江西廣播電視臺 郭敏 吉安廣播電視臺
基于互聯網的普及,新媒體廣泛滲透到人們生活中,信息傳播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化,基于新媒體環境下衍生出的各類手機APP、微博、短視頻社交平臺等,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發展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為解決傳統媒體行業發展困境,相關研究人員認為,有必要深入研究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路徑,進而促進傳統媒體升級轉型。
新媒體對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眾可借助手機等移動端設備隨時接收信息、觀看新聞,廣受大眾的青睞,大眾在新媒體環境中,扮演著信息傳播者和分享者的角色,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信息傳播方式,沖擊了傳統媒體的發展地位。在新媒體技術發展下,大眾對新聞信息服務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對新聞信息時效、內容新穎度、吸引性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發展面臨著一定的困境[1]。然而,新媒體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也為傳統媒體行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發展契機,改變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發展現狀,廣電行業逐漸將新媒體思維運用在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發展中,促使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融合,進一步提高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競爭力水平,實現對媒體行業優質資源的整合,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強化了傳統媒體的播出功能,提高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信息輸出價值。
新媒體技術重要性逐漸在媒體行業發展中顯現出來,技術優勢顯著,在打破時空限制的基礎上,拉近了新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取得受眾的認可,其影響力巨大,覆蓋范圍更加廣泛。信息通過新媒體方式進行傳播,時效性更強,傳播方式更加新穎,有效吸引了受眾的注意力,彌補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信息傳播滯后性弊端等問題[2]。新媒體快速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新聞服務,包括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等,借助微博、短視頻平臺等,均可傳播新聞內容,支持線上直播,受眾可隨時隨地觀看新聞,方便快捷,個性化特征顯著,受眾易于接受,認可度高;同時,在微博平臺,受眾可留言,媒體方及時采納和聽取受眾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優化新媒體新聞播出方式,更好滿足了受眾需求。以微博平臺為例:在平臺中,不同因素對媒體影響力的影響見表1。

表1 不同因素對媒體影響力的影響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粉絲互動以6.21 分在不同因素對媒體影響力的影響中穩居高位,其權重為0.914,同樣處于較高的水平。
新媒體技術推動下,改變了傳統媒體信息單一化傳播模式,向信息多元化方向發展,尤其在互聯網載體支持下,新聞信息資源整合效果顯著,資源共享特征突出,有效保證了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第一時間抓住了輿論導向,大大提高了新聞信息傳播效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以對手機信息的了解為例,選擇線上與線下渠道了解的數據,詳見圖1。

圖1 手機了解渠道
通過圖1 數據可以看出,30.9%的人選擇通過社交網站了解手機信息,30.5%的人選擇通過購物網站了解,選擇產品官方網站者占25.8%。上述途徑,均為新媒體途徑。
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相關工作者在新媒體環境中,逐漸發現了有利于傳統媒體行業發展的契機,增強了對二者融合的重要性認識,然而,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實際融合過程中,出現了融合不夠徹底等問題,二者融合過程過于流程化,制約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發展。一部分工作者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勢,建立了融合媒體發展平臺,但運營模式仍是沿用傳統的模式,造成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脫節的現象,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浪費問題,對傳統廣電行業發展產生了負面的影響[3]。
媒體工作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直接關系到行業發展整體情況,然而,就傳統媒體行業工作者業務能力和素質看,存在心理素質不過硬、專業能力欠缺等問題。同時,傳統媒體行業工作者未能充分認識到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未樹立新媒體思維理念,加之自身的信息化素養不高,制約了媒體融合工作順利高效開展。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順應時代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媒體行業變革,可進一步拓寬信息傳播范圍。新媒體增強了受眾的體驗感,滿足了受眾對新聞信息服務的需要,提升了新聞信息傳播時效,進一步推動新媒體行業健康發展。因此,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行業要積極與時俱進,善于抓住新媒體發展契機,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勢鞏固傳統媒體行業的地位,進而提高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知名度,豐富新聞播出內容,創新新聞播出形式,確保讓受眾眼前一亮,更好地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
基于此,在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轉型發展過程中,可借助新媒體技術搭建互聯網平臺,建立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設定新聞信息推送時間,規范新聞信息推送內容,并利用平臺優勢對受眾信息服務需求數據展開分析,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進行精準的推送,推送符合受眾口味以及受眾喜愛的新聞內容。同時,傳統媒體行業要樹立新媒體思維,善于推陳出新,勇于在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可借助新媒體短視頻社交平臺,創設官方公眾號,在提供新聞信息服務過程中,加強對受眾意見反饋的反思,及時更新新聞內容和信息服務方式等,進一步促進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發展。另外,可借助微博、好看視頻平臺實時直播(如圖2),以更加新穎的新聞信息輸出方式為受眾提供服務,此種新聞播出模式有效保證了受眾與媒體之間的互動效果,實現雙向反饋目標,信息交互性強,進一步拓寬了新聞信息的服務渠道,對擴大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有積極的影響[3]。

圖2 好看視頻直播展示
基于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播出手段單一,播出方式缺乏創新性,因此,逐漸面臨著淡出大眾視野的風險,基于此,在新媒體環境影響下,需要結合大眾需求考慮,重視用戶的體驗感,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過程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明確受眾對象,進行保證新聞信息精準地推送,更好滿足用戶的需求。新媒體在新時代發展過程中,呈現了內容豐富、形式多元的新聞信息服務方式,滿足了大眾個性化需求。因此,在優化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發展路徑過程中,有必要汲取新媒體發展優勢,認清新媒體發展趨勢和發展形式,加強對新媒體與受眾二者之間關系的分析,確保為受眾帶來享受型的新聞信息服務。為此,要想進一步增強受眾的體驗感,有必要在新媒體環境中,不斷創新新聞信息服務內容,提升內容的層次感,創新新聞信息播出內容,確保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進而擴大信息輸出的覆蓋面,在信息推送過程中,可融合流行元素,增強信息的趣味性,提升信息的吸引力,給予受眾更加切身的體驗感[5]。同時,要增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切實增強受眾對新聞信息服務的認可,通過雙向互動反饋,可有效掌握受眾對各類節目喜愛度信息,進而保證推送信息的精準有效性。
要想保證新媒體與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融合效果,要基于全方面視角進行考量,不斷壯大媒體工作者隊伍,培養專業的媒體工作者,適當提高傳統媒體工作管理者和領導者的福利待遇,不斷引進和聘用高素質、具備豐富媒體工作經驗的媒體工作者,加強對媒體工作者新媒體技術素養的培養,做好人才專業化培訓工作,滲透新媒體技術相關內容,強調新媒體環境下推動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轉型、融合的重要性,定期組織媒體工作者參與業務培訓活動,不斷提升媒體工作者的業務能力,促使媒體工作者樹立新思維和新理念,更好將創新性思維理念融合到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行業工作證,進一步為媒體融合提供助力。媒體工作者自身要不斷提高新聞編輯能力,加強與受眾的互動,做好新聞編排及風格創新工作,進而突出新聞特點。
綜上所述,新媒體影響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進一步加快融媒體改革進程,在新媒體環境影響下,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勢,驅動傳統媒體行業升級轉型,可保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成效,因此,在二者融合過程中,要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考慮受眾群體自身需求,不斷增強傳統媒體行業工作者的自設素質等,切實為新媒體影響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原創動力,為大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新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