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甄珍 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
“融媒體”是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將單一的媒體競爭力轉化為多重媒體結合的競爭力。將廣播、電視、互聯網的優勢相互整合、相互利用,使得媒體優勢得以全面提升。而創新是在這個融媒體時代突出重圍的關鍵,新聞資源創新、宣傳方式創新、主持思維創新等。這個時代也對電視新聞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更高的專業素養、更新的傳播內容、更明確的表達樣態、更鮮明的個人風格等。電視新聞主持人面對新時代的挑戰,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出擊,以此適應新時代的變化。
在以前互聯網還未發展起來的時代,人們對新聞情況的了解和獲取基本上是依賴電視新聞報道的方式。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為人們提供了更多樣的新聞信息獲取方式。過去,電視媒體“一家獨大”的時代將不復存在,人們能從各種各樣的信息傳播渠道獲取新聞。在信息資源匱乏的年代,電視新聞這種一對多的閉合式傳播模式當然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而當人們有了更多信息獲取渠道的選擇時,電視新聞的弊端就一一暴露出來了。
中國的融媒體還屬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在實際的融媒體管理過程中,仍舊會受到傳統的電視新聞模式的限制。而且很難改善這種情況,加之融媒體時代電視管理體系仍未成熟,所以電視新聞主持人難以取得主動性,更難發揮自身的能力,創作出更加優質的電視新聞節目。融媒體的發展陷入瓶頸和僵局,也造成了電視新聞媒體在融媒體背景下的創新和發展的阻礙,使得電視新聞媒體無法重新煥發活力。
當今時代,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智能化設配的不斷更迭,加之很多新興社交媒體借助融媒體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社會熱點事件的掌握就很少會選擇依靠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報道,而是從新興社交媒體中獲取對事件的了解。而實際社會中很難對新興媒體進行管控,甚至有的新興媒體為了增加流量、“博眼球”,會對社會熱點事件未經調查進行不實報道。電視新聞媒體在報道新聞前會進行實地調查,而這時事件的熱點大多降了下來。與此對比,會顯得電視新聞缺少時效性。因而需要熱點新聞的直播常態化,更加貼近受眾,滿足觀眾的對電視新聞時效性的基本需求。
專業的電視新聞主持人,要具備主持人普遍的基礎能力,還要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語言方面的基礎,以及扎實的新聞業務素質能力。首先,口語表達能力是作為一名主持人普遍必備的基礎能力。口語的表達能力決定新聞事實表述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出錯率高的主持人會在觀眾心里留下不良印象,進而會對今后新聞的敘述傳遞造成惡劣影響。其次,外在形象是作為電視新聞的直觀性和視覺性特質提出的基本要求。外在形象不只是指外貌的端莊大氣,還有日常行為舉止的規范禮貌,這些都會影響個人的外在公眾形象,從而影響到電視新聞節目的形象。最后,新聞業務素養能力也是電視新聞主持人作為新聞人的基本要素。電視新聞主持人先是新聞人后是主持人,新聞人的專業新聞思維,在節目主持環節中會發揮一定作用,使得主持過程更加靈活自如,新聞節目更加豐富立體。
例如,加大對電視新聞主持人的培訓力度,提升新聞主持的專業素養。第一,新聞節目組統一組織主持技能的學習。具體為聘請優秀資深的新聞主持大佬開展定期講座,或者組織電視新聞主持人到其他節目組進行參觀學習,進行定期培訓,增強電視新聞主持人的口語表達能力、新聞業務素養等。第二,電視新聞主持人要有意識地進行自主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具體為了解自己節目組的特性,有意識地多去關注這些方面的專業知識,培養自身內在氣質。電視新聞主持人不是僅僅對著新聞稿進行播報,需要對新聞熱點有著自己的了解和見解。只有新聞主持人對事件的了解足夠清楚,才能夠更好地對新聞熱點進行報道。比如,有些專業類型的新聞節目對于新聞主持人關于專業素養也有著嚴格要求,地方型的新聞節目對于新聞主持人的口語表達也有著要求。因此,電視新聞主持人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素養在當今融媒體的背景下才是最為穩妥的轉型路徑。
現如今,處于信息化發展的時代,人們接收信息傳播的渠道多種多樣,信息傳播方式也逐漸靈活。電視新聞主持人應該要掌握新媒體的傳播特性,根據其特性要求進行一定調整,對于新聞節目的呈現方式進行豐富。適應融媒體背景下新聞媒體的發展潮流,電視新聞傳統媒體要注意新聞內容傳播方式的創新,創造具備時效性的新聞節目,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市場競爭力。增加現場直播的報道方式,第一時間向觀眾客觀地展現新聞事件的原貌,吸引廣大的電視新聞受眾群體。這就要求電視新聞主持人具備新媒體的傳播思維以及現場應變能力,以適應現場直播的新興新聞報道方式。
例如,每次臺風、暴雨、地震等災害來襲,電視新聞節目會派出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入災區進行實時連線報道。然而現場直播的環境往往不穩定,但記者仍堅持對災區實時情況進行報道。而在演播室內的新聞主持人在進行連線時,也要具備新媒體的傳播思維以及應對各種情況的現場應變能力。借此保證可以更好地和實地記者進行配合,客觀地向觀眾展示當下災區的原貌,嚴謹專業地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這也是電視新聞應該擔負起的責任。
受融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沖擊,電視新聞主持人需要努力適應新時代的新狀況,重新定義新聞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創新改變電視新聞報道的表達樣態。傳統的規范性語言表達樣態,以莊重、分寸感、機械化為特征,要求新聞主持人字正腔圓、吐字清晰、不摻雜個人情感色彩。而面對融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沖擊,新聞主持人應該使用具有親切感、平民化的語言表達樣態,更加生活化、真實化,拉近與廣大受眾群的心理距離。主持語言表達樣態要平民化、深入群眾,以廣大人民群眾的視角去解讀新聞,讓群眾對新聞報道有本能性的認同感。并且電視新聞節目和電視新聞主持人是相輔相成的。電視新聞主持人具有親切感、平民化的主持表達樣態,弱化以往公式化的表達,可以增強電視新聞節目的競爭力,增加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
例如,民生新聞節目《拉呱》的主持人,面臨復雜的主持播報狀況,主持人要參與事件當中,對事件的來龍去脈了解透徹,才能在主持過程中應對自如。這類民生節目新聞主持人要做到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是指新聞主持人要參與進民生新聞事件,對民生事件的起因、經過、結局都進行深入了解,對民生事件才能夠以廣大人民群眾的角度進行講解。“到群眾中去”,則是指要用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表達樣態。民生節目的受眾大多是當地的普通百姓,更喜歡家長里短的受眾群體就要求新聞主持人的語言更加平民化、具備親切感,讓人民群眾更有認同感,走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才可以吸引喜歡家長里短的普通百姓的喜愛,提高民生節目的電視收視率。
現階段,不僅新媒體新聞節目和傳統電視新聞節目會產生競爭,各衛視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甚至各時段的電視新聞節目都在競爭收視率。所以要在眾多的新聞節目中殺出重圍,就需要打造優勢新聞節目品牌。首先,新聞節目制作組要改變節目理念,徹底創新新聞報道形式和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水平。其次從根源上增加電視新聞節目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就是電視新聞主持人鮮明的主持風格。新聞主持人要多多突破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主持風格,形成鮮明的個人主持風格,適應民眾的生活,使幽默親民的主持風格吸引到廣大的受眾面。
例如,之前安徽衛視《超級新聞場》欄目的主持人王小川,以其幽默風趣又不失犀利的個人主持風格,使得當時《超級新聞場》在早間新聞收視率大大提升。之后雖然主持人幾經更迭,但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幽默有度的王小川。一個優秀的新聞主持會成就一個新聞欄目,而王小川和《超級新聞場》就是這樣的關系。王小川獨特的主持魅力,使得他調離這個欄目后,仍有眾多呼聲希望他重回節目。甚至可以說在他離開之后《超級新聞場》就失去了特色,進而失去了早間新聞收視的競爭力。后來,王小川又憑借《社會透明度》這個欄目獲得了2010 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的提名。這正是證明了王小川具有專業素養和個人風格,而這種鮮明的個人風格又深受觀眾的喜愛,才可以在激烈的電視新聞節目的競爭下脫穎而出。但是,個人風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為此電視新聞主持人要做到如下步驟:第一步,選擇主題進行整理,把所有能說的話記錄下來。第二步,提煉之前記錄的草稿。第三步,自己作為第一個讀者對簡練詞進行判斷。第四步,讓周圍人進行試聽,做出評價。第五步,對自己的主持詞進行反思總結。按照這五步慢慢進行積累,就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主持風格。
總而言之,融媒體的高速發展不僅給電視新聞主持人帶來新的挑戰,更是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發展。電視新聞主持人應該把握好這次發展機遇,提高自身的主持素養,創新自身主持表達的樣態,具備融媒體的傳播技術思維,形成個人的主持風格等。適應新時代融媒體的發展,增強自身的新聞主持素養,提高自身適應風險的能力,不斷進行優化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