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涵 中國藝術研究院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幾乎所有商品都在進行著越來越精美的產品包裝,因為大眾對于物質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好用上,還必須好看,從某種程度來說,“養眼”開始成為顧客最終是否購買產品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帶有明顯市場特質的影視行業早已注意到了這一點,開始從演員的化妝、服裝,場景的布景、道具,攝制的光影、色彩,甚至最終的宣傳海報等方面大力入手,力求用優質的視覺效果為作品最終的口碑加分。法國電影藝術家讓·考克多認為“電影攝像機是一種用視覺語言敘述某種內容的工具,可以用來代替紙和筆”[1]。而美術設計作為視覺語言的一部分,能很好的實現環境與故事情節的融合,為觀眾呈現出高品質的電影效果[2]。
(1)吸引受眾注意力,幫助受眾快速融入劇情。一部影視作品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實力派演員或當紅明星的加盟,可以是題材長期積累起來的口碑,也可以是導演本身知名度產生的號召力,而美術設計也是其中的決定因素之一,可以說一部在美術設計上失敗的影片決不會成為一部優秀影片。對于視覺藝術來說,無論是高雅的還是通俗的,成功的美術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受眾注意力,并且幫助他們快速融入劇情。比如電視劇中的人物造型作為觀眾最先捕捉到的信息,會明確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特質,之后隨著劇情的演進,人物成長或墮落的過程也會體現在服飾、發型及神態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影視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人物造型的簡單復制,而是要進行審美化改造的,像一些古裝言情劇在造型設計上不夠嚴謹,出現大量穿幫鏡頭,瞬間割裂了受眾的鑒賞過程,產生“跳戲”之感,結果是直接影響作品的傳播熱度,反觀一些收視口碑雙豐收的作品,在人物外形的塑造上就極為講究,角色都具備典型的外貌特征,可以說將人物性格做到了可視化,這對后期觀眾有效跟進故事,接受精神洗禮提供了有效途徑。
(2)促使作品擁有獨特的標識性符號。再現藝術注重用樸素的語言將世界最直觀的樣態還原給觀者,表現藝術則注重對思維、情感、想象的挖掘。電影美術作為一種敘事造型的藝術表達方式,不是完全復制外在世界概念性秩序的一種設計活動,它始終是在再現和表現之間搖擺和選擇[3]。美術設計的存在無論是在再現層面還是在表現層面都給予了影視作品獨特的標識性符號,首先,從再現層面來看,部分道具和場景就是有力說明,比如陳舊的家具是年代劇的代表,時尚的服飾是偶像劇的代表,連天炮火是戰爭劇的代表,宮墻庭院是古裝劇的代表等,在不需要臺詞介入的情況下,這些信息就已經說明了故事發生的時代、環境。其次,從表現層面來看,無論是靜態藝術還是動態藝術都希望利用獨特的語言創作出引人深思的作品,而美術設計營造出的意境就能夠引發很多情感與思考,比如在光與影的變化中,悲傷、喜悅、焦急等情緒會油然而生,在精美的構圖中,對自然的敬畏、生命的贊美、信仰的虔誠也變得清晰可見。在鏡頭的選擇上不同類型的作品也有所偏愛,比如慢鏡頭給人一種時間流逝或停止之感,是一些戰爭題材影視劇制造高潮的必備手段,環移鏡頭給人一種浪漫之感,是一些言情劇營造氛圍的必然選擇。由此可見,美術設計會為作品添加獨特的標識性符號,讓作品在演繹的過程之中有所區別。
(3)協助導演探尋個性的創作風格。風格對于藝術家而言尤為關鍵,是一位藝術家是否走得遠的決定性因素,齊白石先生曾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在影視藝術方面,能夠被大眾所熟知的導演皆有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而這些風格很多都是來自美術設計上的創新。比如張藝謀對紅色的偏愛就奠定了他的行業地位,從《紅高粱》到《菊豆》再到《大紅燈籠高高掛》,張揚的紅色成為他對生命的一種詮釋方式。近幾年張藝謀依舊在色彩上在做全新嘗試,比如2018年上映的《影》,全片中啟用了水墨畫的美學體系,一方面生動展現了傳統美學的幽深氣質,一方面黑色、白色與灰色成就了片中人性最終的極致表達,這部影片又一次證明了他對色彩的極致掌控。今年上映的《懸崖之上》成為“五一檔”的一匹“黑馬”,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不錯成就,從頭到尾漫天的雪景為這部影片奠定了主色調,也成為故事中人物境遇的隱喻。從最開始熱衷于張揚的色彩到現在鐘情于清冷的色彩,張藝謀導演在色彩方面不斷進行著嘗試和創新,而事實證明色彩也必定成為他尋找個性風格的必經之路。美術設計是導演在創作中避不開的一個環節,對于電影身懷情感的創作者,總是會思考如何通過視覺設計將主題傳達給受眾,這種持續性的創作過程,一方面帶給了廣大影迷愉悅的觀感體驗,一方面促使導演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
人物造型在影視美術設計中一直都備受重視,這是因為它作為一個時代的縮影,往往代表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的文化風貌,是觀眾短時間內了解故事發生年代的直接渠道。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得不依靠為其設計典型的造型,影視美術指導林木說:“造型對演員來說能帶給他們非常直接的感染和刺激,好的造型能夠幫助演員迅速地融入角色,也會把觀眾帶入某種語境。”拿電視劇《山海情》來說,這部劇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人民和干部在黨的帶領下脫貧攻堅的故事,拋去絲絲入扣的情節不說,劇中的服裝和化妝就已經讓觀眾連連叫好了。故事發生地深處西北黃土高原,所以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物角色面部都帶有片狀的紅色斑塊,故事開始時,村中最為貧困的家庭,幾個兄弟只有一條褲子可穿,而后面隨著移民搬遷工作的持續推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衣著的變化,老百姓的衣著開始變得干凈,色彩開始逐漸豐富,劇終幾位主角的服飾都頗為都市化,這從側面反映了這批來自偏遠山區的貧苦人民最終成功脫貧。由此可見,服裝和化妝不僅僅可以帶給觀眾視覺享受,還會直接參與到劇情的情節和主旨的表達當中。
真實感一直是觀眾對于影視作品最原始的需求,觀眾希望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看到最為真實的場景,體會到最為真切的情感,這是因為脫離生活的表達無法使受眾產生強烈共鳴,最終獲得審美愉悅。電影是要通過多種元素來表達其要表達的內容和寓意,而更為深刻的東西往往單純依靠演員的表演是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的,這個時候場景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4]。比如在當下的一些都市言情劇中,主角一般都會遇到人生瓶頸,會面對失業、失戀等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可不難發現,即使是出生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在遇到這些問題時,依然能夠手提名牌包,腳踏名牌鞋,租著大房子,游弋于各類餐廳,他們在人生難題面前仿佛永遠不會為錢發愁,但臺詞卻在時刻提醒觀眾人物目前身處低谷,十分落魄。這些脫離真實生活表達方式,會讓觀眾很快察覺到劇中人的經歷與自己的實際經歷相差甚遠,最終做出棄劇的決定也就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了。所以說創作者永遠不能低估接受者對于真實感的需求,因為真實是受眾衡量一部作品優劣與否的關鍵,而借助道具和布景努力塑造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是每一位影視創作者的職責。
影視藝術也是光與色的藝術,光影和色彩很多時候會成為角色心境的外在體現,也會成為作品主題的一種表征。優秀的導演在自己的作品當中不單單是要講述一個令人折服,引人深思的故事,同時也在尋求創造一種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具備的觀感體驗。比如巖井俊二導演在影片《情書》的開始就選用了一個兩分四十五秒的長鏡頭來表現主題,女主在望不到邊際的漫天雪地中由近及遠的消失在觀眾視野之中,整個長鏡頭中的光影極為柔和,給人寧靜平和之感。白色代表純潔,而這部電影著重講述了初戀的純美,所以貫穿始終的雪地和雪花無疑成為這種情感最美好的象征。這些視覺上的巧妙安排不僅讓受眾領略了小鎮冬天的美景,而且對于初戀的感受也更加的形象化與具體化了。蓋·里奇的新作《人之怒》是一部槍戰戲占較大比例的影片,故事中充斥著復仇、搶劫、暗殺等元素,所以導演為整部影片選用了較為深沉的冷色調,比如運鈔車、服裝、建筑等的色彩都偏黑藍,這無形之中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氣氛,使受眾屏住呼吸期待著接下來發生的故事。綜上可見,美術設計對于電影藝術來說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還可以直接參與到故事的主題表達之中,成為觀眾體驗情感與主旨的一個有效渠道,所以在美術設計上倍加重視其實就是對于整部電影的重視。
現如今,數字技術在影視作品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成為部分影片制作中必須依賴的手段。相比于傳統的制作方式,數字技術的出現和不斷發展提高了作品的制作水準,為創作者提供了新的創作思路,也為觀眾帶來了更多的審美選擇。2001年我國第一部全數字電影短片《青娜》在中華世紀壇首映,主角青娜被設計成一位青春靚麗的少女,她神情多變,衣著飄逸,動作靈敏,成為當時很多青年喜愛的人物。之后,越來越多的影視導演開始挖掘數字技術的魅力,嘗試將數字技術應用到自己的影片當中。近幾年的數字技術在長期革新中取得了不少成績,新作迭出的動畫電影和科幻電影是代表。拿動畫電影來說,片中活靈活現的人物、美輪美奐的場景、絢麗奪目的色彩都屬數字美術的功勞。《大魚海棠》《大圣歸來》《白蛇·緣起》是近幾年成功“出圈”的幾部動畫電影,這幾部影片在色彩搭配、人物造型和場景設計上皆滿足了觀眾對于神話世界的想象。2019年由餃子導演執導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全國上映,這部當時引起全民觀看熱潮的現象級影片最終收獲了50.35億的票房成績,成功躋身中國電影史票房榜前三。該影片打破了觀眾對哪吒的刻板印象,塑造了一個外表丑萌,大眼睛,大嘴巴,滿臉小雀斑,神態和動作極其夸張的哪吒,他就仿佛是鄰家調皮搗蛋的小男孩一般,無形拉近了觀眾與人物之間的距離。在色調上,導演選用了大量活潑亮麗的色彩,比如哪吒的紅色和敖丙的藍色,紅色作為火焰的顏色,是熱情和生命力的象征,藍色作為大海的顏色,意味著深沉與神秘,兩種顏色在視覺上形成了相愛相殺之勢。這部電影最終帶給影迷一場視覺盛宴,成為了中國動畫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外科幻電影一直以來都是好萊塢熱衷的電影類型之一,而國內真正深受觀眾好評的科幻電影還屬吳京、趙今麥等人主演的《流浪地球》,這部影片運用大量的特效技術,將危機通過肉眼可見的環境惡化訴諸于受眾,使觀者在狂風暴雪之中開始體驗一次關于地球在宇宙中的流浪之旅。因為在數字技術上取得的飛躍式進步,這部影片最終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評,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征程。
目前,數字美術已經開始多角度介入到影視作品的制作中,依靠這一技術,導演可以將原本無法實現的想法變為現實,也可以將成熟于胸的畫面做得更加精致絕美。數字技術的持續進步也開始催生一批影視行業中的新興職業,比如視覺效果設計師、數字電影軟件設計師、電腦美術設計師等,這些創作者一定會成為未來推動行業向前發展的中堅力量。當下全球的影視業因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在很多方面都經受著重大考驗,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數字技術也在為整個行業提供另一種發展路徑。藝術永遠是一種要在絕境中求生的審美創作,我們期待在疫情全面結束之后,會有一個新的影視世界被發現。
美術設計對于影視藝術來說不容忽視,貼合于故事的美術設計會在人物塑造、情感傳達及主題深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會奠定一部作品的整體基調,反之會導致故事最終的呈現力不從心。實踐證明,要想留住觀眾的注意力,創作者不能為了設計而設計,而是必須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強大的理解力,要將視覺美感與故事美感巧妙融合,幫助受眾通過視覺享受來感知故事內容。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美術也開始為影視行業帶來更多可能性,我們期待影視業在接受新鮮事物的同時堅持可持續發展,創作出更多深受觀眾期待、市場認可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