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文 張賽男 吉林財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網絡媒介的迅速發展伴生著媒介安全問題的增長,人們越來越關心自身的信息安全問題,而大學生群體的媒介安全意識提升也迫在眉睫。大學生對自身信息保護問題模糊不清,缺乏媒體安全知識,網絡法律道德意識薄弱。對互聯網相關媒介過度依賴等因素,都是導致大學生缺乏媒介安全意識的原因。
《提高信息安全意識》一文中有提到:“在現存的網絡信息安全框架內部,作為個體的個人,通常是最容易造成安全漏洞的一部分。對于網絡安全意識的充實和認知加強,僅僅能夠減輕部分由信息安全帶來的危機。大學生代表著一群青春活力,是開拓建設和創造的主力軍,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人才。而大學生在互聯網的參與過程中,媒體安全意識是第一道防線,因此,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迫切需要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
現在互聯網發達,而大眾的個人信息經常被別有用心的人”在不經意間“使用,特別是在大數據時代,特別容易被人獲取,輕則被很多廣告騷擾,重則財物損失或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更新的第47次報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站總數為443萬個。網頁數量為3155億個。在我國上網人數中,學生占比最多,為21.0%;網民中21.9%遭受個人信息泄露,16.5%的網民遭遇網絡詐騙,10.8%的網民有設備中毒或被木馬侵害,8.2%的網民有賬號或密碼被盜的問題。所以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媒介安全意識,這需要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十三五”期間,我國網絡安全相關政策陸續出臺,網絡安全保護水平不斷提高,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成為重點。
(1)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陸續出臺。201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主要是為了維護網絡主權,保障大家目前使用的網絡產品和網絡運營的安全,保護網民的個人信息。目前的木馬病毒和那些騙局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像騰訊這樣大企業每次都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攔截和查殺,但是有組織有預謀的網絡安全隱患,還是會侵害網友的利益。在這之后,國家網信辦先后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推動網絡安全治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規范發展。
(2)網絡安全防護水平不斷提高。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政府類網站被網絡黑客入侵的數據,相較于2015年的下降了79.6%。截至2020年12月,61.7%的網民未遇到網絡安全問題,較2016年12月上升322個百分點。
(3)個人信息安全防護重點發力。“十三五”期間,我們國家正在積極規范互聯網有關個人數據的收集的規范性,并繼續加強對互聯網個人信息的保護。在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方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等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廣泛征求公眾意見;執法層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多部門聯合開展,非法使用移動智能終端收集和使用個人數據,采取點對點等措施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
1.敢于“反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是指當某人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時,通常不直接表達自己觀點的一種表達方式。而是先去觀察身邊的大部分人的意見和表現,如果大多數人認為他們所想的就是他們所想的,人們會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如果他們反對大多數人的觀點,他們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保持沉默,這樣使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意見越來越多,多次循環后會越來越沉默。而大學生需要做的是“反沉默的螺旋”,在自己的信息泄露時敢于主動地去發生,或者選擇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而不是一味的隱忍。
2.主動學習信息鑒別
事實上,當上網瀏覽的時候,很容易不小心在你經過的網絡上留下自己的蹤跡,如果這些線索不幸被黑客截獲并被利用,就會被“有心人”加以利用,雖然這種事情“萬里挑一”,但是面對現在變幻莫測的互聯網世界,你應該總是更加小心。比方說在低安全性網站瀏覽注冊時,涉及的私人信息,手機號碼、郵箱銀行卡號等,應該注意從如下幾點來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1)拒絕“小甜餅”常清理瀏覽器緩存
有些網站會將信息存儲在你電腦上的小文本文件中。這個文件叫作Cookie。某些Cookie里存儲個人信息,例如,如果您在網站上瀏覽了肩頸按摩儀,該站點可能就創建了包含你對肩頸按摩儀的瀏覽 Cookie。也可以只記錄您在站點上訪問過的頁面,以便在下次訪問時幫助您自定義該站點上的視圖。不時地清理,也是我們自我保護的一個方面。
(2)設置受限站點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微博熱搜或者是頭條新聞了解到,有一些黑客網站秘密竊取用戶信息。如果想防止自己不小心撞到這類網中受騙,可以自己主動設置瀏覽器“黑名單”,將惡意網站所在訪問頁面外,就可以拒絕網站不利指令。
(3)加密重要內容并經常更改密碼
我們在網上發送信息時,可能都會遇到內容丟失的情況。所以,對于包含個人信息的個人電子郵件,應設置加密密碼并發送。經雙方可以同意可以使用加密的文件來傳送敏感信息,并且在傳送的郵件里,不可以將加密密碼也一起傳送過去,直接寫密碼等于沒有密碼。
并且,經常更換自己的在各種網站中的賬號密碼是絕對需要的,破譯密碼非常容易,雖然經常進行密碼更換,并不能從根本上消滅網絡安全隱患,但是,這種狡兔三窟的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保護的安全性。
(4)不透露過多的個人信息,保護終端上網設備的安全
在網絡軟件以及注冊信息的時候,大多數的平臺都需要個人信息的需求以保證網絡識別度或者是網絡安全,所以不能忽略某些要填寫的信息。對于那些不做硬性規定的資料,還是能免就免。對于不在指令范圍內的信息,可省略該信息。這一條也適用于互聯網上所有類型的社交聊天,在聊天和相應的人發生的上下文清楚之前,保持匿名或使用虛擬網名應該是明智的選擇。
如果您不采取預防措施丟失筆記本電腦或手機,則意味著您將直接丟失設備—互聯網賬戶中存儲的所有信息,密碼口令以及各種文件。在設置登錄密碼和權限的基礎上,可以使用NTFS硬盤格式和加密,這樣即使設備丟失,“別有用心”之人也很難從設備上竊取有效信息。
1.做好學生的“把關人”
“把關人”是負責在傳播過程中收集、過濾、處理和傳播信息的看門人。他們篩選和選擇信息的行為是“把關”。人們普遍認為“把關人”指的是記者、編輯或媒體,事實上政府和高校才是大學生群體獲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把關人”。在傳統大眾傳播中,“把關人”掌握著信息和決策的力量。新媒體傳播中,高校政府“把關人”則可以幫著學生辨別、屏蔽各種不利于成長的信息。例如,現在反詐騙宣傳,高校和政府聯合起來,在學校做宣講,在校云內拉反詐騙宣傳橫幅,都可以有效避免大學生群體的權益受到侵害。
2.將信息安全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我國,高校安全教育,通常是通過“思修”課程來實現的。對于大學生來說,網絡安全教育不僅僅應該是單純的思想法律教育,應該結合實際,帶領學生真正參與到情境中去。授課過程中,盡量以大學生生活中涉及到網絡違法犯罪案例為例,使其意識到互聯網里安全隱患,在網絡中首先要做好保護個人信息其安全,其次也不能做危害他人信息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
3.政府部門定時監測
目前國內正規合法的網站都需要在工信部備案才能正常運營,那么政府相關的安全部門就可以利用一些工具辨別這些網站的備案情況,然后及時公布于眾,并且能夠在高校中以官方宣正式講座的形式引起學生的重視。
(1)工信部備案信息查詢
工信部備案信息查詢會顯示備案的信息:單位名稱、單位性質、網站注冊號等。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判斷是企業還是個人。
(2)利用站長工具查詢網站信息
這里主要看兩點:一是看域名IP,一般整個網站都是國內的固定IP,如果IP顯示是美國等國外 IP 要謹慎考慮(因為國外的主機不需要備案,很多非法的網站都會放在國外的服務器);二是看域名年齡,可以初步判斷這個網站運營了多長時間。如果查不到備案信息,或者域名 IP 顯示美國等國外地址。請謹慎考慮該網站的安全性、合法性。
(3)觀察法
網站是否內容清晰、網站結構是否合理、查看死鏈是否存在于網站之中。如果網站打不開某個網頁的信息,看是否有404頁面提示。查看網站源代碼的title標簽內容是否與網站名稱相關。查看網站是否備案。備案號一般在網站的最下端,如:豫ICP備10201***號。正規的網站,常常會積極申請權威第三方機構的認證,并在網站底部懸掛相關認證標志。國內比較知名的第三方認證包括安全證書、可信網站身份驗證等,此類認證要求網站滿足一定的要求,一般非正規網站無法通過此類認證。
總之,新媒體時代,增強大學生媒體安全意識是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的重中之重。應該受到學校政府和學生自身的雙重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在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環境的前提下保證廣大大學生的身心同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