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在梅 梧州市廣播電視臺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依賴廣播電視,將廣播電視作為首要的娛樂項目,于是電視廣播開始普及,傳到家家戶戶,成千上萬的人就投身于廣電新媒體事業。但隨著事業的蓬勃發展,新問題如影隨形。如不加以處理,不僅降低發展效率,還影響發展質量。廣播電視就像我們對它和它在外界的一個透視眼睛,通過它我們可以盡所能看到它面向全世界,接收和傳播得到健康的所有包括精神病和人的糧食。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開啟新一輪的深化改革。那么廣播電視行業如何得到更好的發展呢?
廣播電視作為最基本的傳統媒體,傳播方式比較傳統。國內各廣電在對融合新媒體的產業發展規劃戰略上也是十分重視,在我們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時,也因此做出了許多改變,不斷地探索走向了融合媒體發展之路。國內多家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最早開始涉獵中文新媒體傳播領域的就是中央電視臺,早在1996年中央電視臺就已經開始籌劃建立并發起中國中文互聯網,并開始運行,這也是最早及時發布最新中文信息的中國互聯網新聞網站之一。直至2009年,互聯網和電視臺發展到相互依賴存在的階段。新媒體就以它的優勢更好的傳播開來。傳統廣電媒體通過復興傳播流程,實現廣播電視與數字化、信息化多媒體相融合,進行多輸入、輸出、全方位、多角度的傳播,增強了傳播效果。新媒體也是輿論的中心,加強了輿論引導的作用,使新媒體發揮出發揮出他的影響力并引領社會進步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在重大事件的報導中,如全國“兩會”報道中,各廣電媒體利用電視廣播、網站、手機電視、微信等新老媒體報道“兩會”。這些新聞視頻易于保存、轉發、觀看,圖像比較清晰,可以不受限制的觀看,還可以查閱之前的新聞內容,利用新媒體傳播方式,豐富了傳播路徑,創新了傳播方式,同時增強了用戶體驗,利于新聞的傳播和廣播電視新媒體的發展。廣電新媒體資源更多、平臺更大、發展得越來越好[1]。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不是人力所能阻撓。廣電人能夠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彌補傳統媒體的空缺,以此增強效果。大多廣電電視新媒體運營企業都迅速發展壯大了起來,實現全面或超過局部規模贏利,廣電電視新媒體的社會經濟效益收入規模日益增長,促進了我國傳統網絡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
①觀念變化快,更新快。信息內容更新及時。熱得快,但也不是散得快。②師生互動性強。通過和電腦屏幕端其他受眾的各種互動,或者通過開發者和設計者的各種互動,受眾之間可以自由的選擇表達自己的各種想法,清楚地讓開發設計者能夠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或是他的優點,來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實現了設計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互動交流,用戶可以有更好的移動互聯網使用體驗[2]。③技術創新多,形式也要多樣化。除去象形文字還有表情包,小視頻等。④大眾化,平民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手機,實現了手機的大眾化,人人都是互聯網的主人,人人都都可以發布信息和接受信息,網絡更平民化。⑤媒體的個性化很突出。經常發明出一些網絡名言金句,網絡段子。⑥受眾選擇性的增多。用戶可以一邊看點一邊聽音樂,打破了電視單一的結構,受眾有更多的選擇。⑦表現形式的多樣。現在的新媒體的形式和軟件多式多樣,可以通過一個小視頻就能集齊很多內容。⑧消息發布的實時性。新媒體的交互性十分的強,加上新媒體應用的強大,可以輕松的實現24小時在線,實時性強。
(1)企業廣告投入收益大幅減少:這幾年移動互聯網的廣告發展迅猛,很多企業網站隨著廣告效益收入迅速大增,已經都開始實現盈利。新型的廣播戶外媒體、其他的新型廣播電子媒體傳媒等都在迅速瓜分我國傳統媒體的巨大市場份額,如今的分眾傳媒、聚眾廣播傳媒等所搞的都是樓宇廣播電視網。由于人們生活消費形態的不斷變化,客戶與具體消費者的人際關系也在發生變化,客戶與具體消費者的各種溝通表達方式、信息量的傳遞以及渠道也在發生變化,已不是簡單的一種廣告宣傳手段,這對我國傳統媒體也將大有影響。
(2)新聞傳播方式結構單一化使其劣勢愈發明顯:在傳統新媒體形式出現之前的一個很長一段歷史發展時期內,廣播、電視、報紙在我國傳媒輿論界或是社會新聞界一直長期保持著“三足鼎立” 的傳播狀態,也長期以來擁有著我國主流新聞媒體的主導地位和社會聲譽。但在今天,作為一種傳統媒體的電視廣播正在迅速經歷深刻的社會媒體結構變局,遇到了新媒體的空前巨大挑戰。主流受眾媒體傳播是泛泛指一種依靠整個主流媒體資本,面對整個主流媒體受眾,運用面對主流的媒體表現表達方式等來體現傳播主流受眾觀念和傳播主流受眾生活觀的方式。這個消費定義體系中的三個主要關鍵詞分別是中國主流消費資本、主流消費受眾、主流的整體表現表達方式。然而上述三個重要關鍵詞,當前已經越來越被中國新媒體人所占據,甚至部分中國傳統媒體已經在從上述三個關鍵詞中逐漸退出。這也就意味著,傳統媒體的國際主流報道地位也在此時開始受到動搖。廣播和新媒體也是如此。
(3)企業內部管理長效機制不健全,員工整體工作精神激情不高:好的公司企業內部需要一支團結上進的內部領導班子,積極向上的全體員工管理隊伍,面對錯綜復雜的內部形勢,經理層必須能及時就職作出正確管理抉擇,不及時就職將會嚴重影響公司事業持續發展。然而廣電網絡公司自2000年公司成立以來,一直由原來廣播電視臺分離出來的一部分領導同志繼續擔任公司管理層,隨著工作時間的不斷推移,一些舊的企業意識形態觀念及新的管理機制已經不能能夠緊跟新的時代要求發展,加上一些新的部門經理已逐漸到達了退休年齡,工作上的激情正在減退,上班不善于守時,責任意識依然不強,對公司的未來發展不一定能夠出謀劃策,在各項管理工作中不能確保監管到位,對全體員工的薪酬管理制度執行不嚴,獎懲不明,導致公司經營利潤核算的各環節中存有許多管理漏洞[2]。隨著公司營業收入利潤大幅減少和新員工薪酬增多,獎金逐年大幅減少,公司又逐漸缺乏績效激勵機制,員工逐漸喪失了企業凝聚力和企業向心力,工作中的激情普遍不高。公司對新進入員工沒有建立招聘錄用考核長效機制,管理專業人才嚴重缺乏,員工素質偏低,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跟不上公司發展市場要求,影響了我們公司的正常發展與市場競爭。
1.加強人員培訓,提升節目質量
電視廣播技術行業還需要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整體素質,專業技術素養。加強對于工作人員的互相業務培訓,可以同時進行一些電視臺工作人員的互相的業務交流學習,對一些專業人員可以進行一些信息化的業務專業培訓,促進人員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適量招聘引用專業技術強、文化高的專業人才,各部門領導也要嚴格把關,選出真正的人才。創造良好的用人機制,采用競爭體制促進人員的發展,激發人員活力和創造力,同時提高學習知識技能的積極性,提升節目質量價值。近些年來,我國廣播電視新媒體的內容和新媒體平臺在迅速的增加,想要獲得不同年齡、不同人群的支持,廣播電視臺就要錄用有專業技術和創造性思維的人才。引進更有價值,更有特色的節目,加強質量的監管。還要建立起和受眾密切交流的平臺,及時獲取受眾的需求和想法,以此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還要發揮多媒體信息的資產價值,加大對新媒體的宣傳,以此獲得更好的廣告效益,創造更大的利益。
2.促進現代網絡廣播電視系統技術發展
傳統媒體與現代網絡新媒體傳播技術相互融合發展協同推動發展媒介間的融合。當今這個時代的網絡媒體產業融合主要包括科技的媒體融合、內容的媒體融合、人的媒體整合及其他媒介運營機構間的整合。在我國新媒體信息技術正在迅猛發展的當下,媒介信息融合這一技術概念已有多年初探并逐步發展演化到已成為一種新的現代新聞媒體生產活動形式。許多中國傳統媒體紛紛宣布成立深度融合新媒體服務中心,例如,中央電視臺的“臺網融合模式”及中國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模式”等都引發了中國信息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實現國內新媒體與國外傳統媒體,線上和媒體線下,母媒和線下子媒,國內傳統媒體和國外傳統媒體的深度聯動,實際上,媒介深度融合本身就是中國傳統媒體走向新媒體化的一個過程,它以多個移動終端為服務平臺、多元化的產品模式為服務基礎、用戶以大數據分析為服務核心、深度融合服務平臺為橫向延伸[3]。將優質媒體內容融合通過移動互聯網融合,組建以優質內容融合為服務中心的融合新媒體內容產品,為媒體受眾免費提供各種趣味性強、互動性強的內容融合新媒體內容產品,為提升活躍媒體用戶、轉化率和用戶體驗打下了堅實基礎。媒體內容融合無論媒體是什么樣的傳播模式,最終主要目的都必然是希望要通過創造廣大用戶群體價值,讓廣大用戶真正感受和看到網絡傳播媒體內容的具有便捷性、及時性、真實性和趣味性。
3.跨媒體、多領域發展
近年來,傳統媒體對自身經營體制管理機制體系進行了改革開放和整合重組,對傳統媒體內部的文采編播和媒體產業鏈的經營管理活動分別制定不同的經營管理制度和績效考核辦法,形成了媒體生產力和傳播新媒體優勢。同時,大力支持培育、引進一批新媒體專業人才,注重發揮新媒體在實戰中的應用,搶占現代媒體創新融合的發展制高點。媒體間需要加強信息開放與交流合作,以新浪微信、微博網絡語音傳播平臺等作為傳播載體,加快大眾媒體信息融合的發展步伐需要創新傳播方法技術手段,為不同受眾群體提供各種不同形式的文化新聞和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以深化改革開放引領現代傳媒,讓傳統科技創新融入現代傳媒,打通不同領域媒體之間的技術界限,跨界技術合作需要形成立體多樣、融合技術發展的全新現代網絡傳播技術體系,不斷探索創造和推出新媒體產品、新媒體業務與運營新模式,在技術資源整合、媒體資源融合中不斷贏得新媒體空間、新媒體優勢、新未來。
當今信息時代的來臨,給傳統廣播電視行業以不小的沖擊,只有加強自身的技術,發揮自身的優勢。合理的資源整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不斷地對我國新媒體產業運營和新產業模式做出創新改造,培養一批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運營技能的優秀專業型運營人才,并提高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利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促進廣播電視行業快速發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