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雅丹
(仙桃職業學院,湖北 仙桃 433000)
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就業競爭也隨之日漸激烈,但當前存在一種部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部分企業招不足員工的現象。許多企業希望員工具備一定的職業核心素養,畢業生則更重視企業的薪資待遇,維權意識較強但敬業精神不足[1]。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與人力成本的提升,許多高新技術企業與引進技能型人才相比,更加重視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將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裝配線作為企業的制造主體。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作為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專業,對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培養是其教育工作的最主要內容。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提高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是高職院校教師需要思考與研究的問題[2]。
新工科主要是指在傳統學科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升級與超越,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作為代表的新經濟。新工科的特點在于沿著“互聯網+”的方向發展,在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入融合的當今社會,各行各業都需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進行改革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3]。
素養是一種經過后天學習與實踐而形成的內在涵養,核心素養是指居于核心地位的、必備的、最為關鍵的素養。職業核心素養包括職業道德素養、職業技能素養、職業意識素養、職業風格素養與職業行為素養,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需要學校進行教導培育[4]。在職業核心素養中,職業技能素養和職業行為素養屬于顯性素養,可以被人看見;職業道德素養、職業意識素養和職業風格素養屬于隱性素養,短時間內難以被人發現,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會顯現出來。職業核心素養都能夠通過學習獲取,要想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需要教師進行悉心教導。當前,社會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這類技術含量較高的專業有著較大的崗位需求,高職院校所面臨的教學壓力也隨之增大。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生產、使用、維護與機電一體化技術系統管理等一線工作,部分會從事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引進、改造、安裝調試、技術開發等工作,還有部分會從事一般機械加工過程的工藝編制和實施、機電一體化設備營銷、售后服務等工作。當前,我國提倡素質教育,高職院校也更加注重培養全面發展的職業型人才,不僅要重視培育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還要培育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學校作為立德樹人的場所,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才,還要培育學生的德。高職院校要想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高質量技能型人才,應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進人才培養理念,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5]。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幫助學生獲得在企業實習的機會。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增加就業機會,增長工作經驗,提前了解熟悉工作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同時,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特性決定了該專業學生不僅要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通過實踐提升專業技能水平。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幫助學生鍛煉專業技能,還有利于企業引進人才。通過校企合作模式,企業可以提前對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進行觀察與考核,選擇需要的人才,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高職院校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提高學生知識理論水平的同時,還需要鍛煉其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推動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
開展教育工作應將教、學、做融于一體,將培養學生的崗位核心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積極改進完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都需要按照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課程體系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載體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與完善,符合實際教學需求,進而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職業院校學制一般為三年,改進和完善課程體系勢在必行,以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素養。改進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不能僅將本科課程進行簡單壓縮,而應基于合作企業的典型產品,有方向性地、有針對性地改進課程體系。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主要課程包括電機制造工藝學、機械設計與典型零件結構設計、智能控制技術、智能感知元器件等,學生需要開展大量實踐活動才能有效掌握課程重點。此外,職業核心素養還要求學生具備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這些都是單一的課堂教學無法實現的,需要通過實踐活動得到提高。高校應舉辦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自我提升。通過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學生只有重視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滿足企業和崗位的需求,獲得更好的發展。
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人才是企業與社會發展的動力,高職院校作為我國培育人才的重要場所,其教學工作的開展與改革受到了社會多方面的關注。職業核心素養是高職院校畢業生實現個體發展的基礎,也是畢業生在社會立足的資本與底氣。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職院校培養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需要堅持重理論、重實踐、重應用、重訓練的教育理念,努力提升學生對于自身職業的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