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輝 張建欣
(1.重慶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重慶交通大學學工部重慶)
[提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高校應形成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宣傳、聯動、管理、保障五位一體促進機制,打造雙創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新局面,服務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指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有序推進。
自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概念以來,我國進入“雙創”時代,掀起了人人創業、人人創新的浪潮,影響著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行為,左右著各省市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為有效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行動,各省市出臺相關政策、成立宣傳隊伍,建立多元主體聯動機制,形成多層管理模式,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障機制,打造雙創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新局面,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
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是開啟雙創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動機,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行動全面鋪開,遍地開發,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從就業和創業不同維度國家、各省市、縣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國發[2008]111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11]16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2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5]36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8年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2018]20號),教育部關于印發《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辦法》的通知(教高函[2019]13號),重慶市《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渝委辦發[2015]20號),重慶市《關于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渝府發[2015]52號),《重慶市地方稅務局關于進一步服務和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渝地稅發[2015]171號),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慶市財政局、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重慶市統計局印發《關于做好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有關工作的通知》(渝人社發[2020]19號)等系列文件,涵蓋了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創新、大學生創業、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等方面內容,更詳細涉及到創新人才培養,創新機制形成,創新體制建立,創新教育體系打造等,同時也涉獵到創業合格證書發放,創業政策咨詢,創業企業免稅等內容,形成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機制,服務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營造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氛圍。
政策實施離不開宣傳。正如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所指出的:宣傳思想工作“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事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而大學生創新創業宣傳工作也應如此。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需要立足實際,結合大學生的思維特點,將創新創業作為宣傳的重要主題,形成宣傳政策、內容、隊伍、效果、評價于一體的體系化宣傳機制,服務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從宣傳政策上而言,在宣傳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時,要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的原原本本進行傳達,不變形、不變味、不走樣;從宣傳內容上而言,需要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內容結合大學生思維特點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形成大學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話語體系進行宣傳,確保大學生創新創業內容不歪曲、不變樣;從宣傳隊伍上而言,需要將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隊伍建設,將學校創新創業部門、教務處、學工部、校團委、產學研合作處、財務處、學院、創新創業社團、輔導員、專任教師、學生會各部門、相關人員協同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隊伍建設,形成創新創業合力;從宣傳效果上而言,需要高校宣傳部門、思想政治教育部門、網絡意識形態管理部門、學校信息中心等嚴格審核大學生創新創業宣傳材料,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打磨出優質的、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稿件,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宣傳效果;在宣傳評價上而言,需要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特點,形成客觀、公正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宣傳評價體系,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總之,高校統籌各種資源,形成宣傳政策、內容、隊伍、效果、評價于一體的體系化宣傳機制,服務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
大學生創新創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需要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人員形成聯動機制,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質量。從不同層級上而言,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各省市、高校發布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聯動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互動機制,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效,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從高校不同部門上而言,學校黨委、黨政辦、組織部、宣傳部、產學研處、教務處、研究生院、學工部、招生就業處、科技處、校團委、后勤資產處、二級學院、學生會等部門形成聯動機制,協同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走向實處,走向深化,服務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從高校不同人員類別上而言,創新創業指導教師、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專任教師、專業教師、管理人員、研究生導師形成聯動機制,協同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思路和方案,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在不同層級上,黨中央、國務院下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創新創業活動等文件指導全國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打造“雙創”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新局面;同時,高校要嚴格遵循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各省市下發的政策文件精神,制定高校特色的創新創業政策和活動,有效落實上級精神,確保大學生創新創業走向實處。在高校不同部門間,教務處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等創新創業競賽的政策發布、立項實施、驗收評價等;校團委開展“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競賽的政策發布、項目審核、項目評選等;招生就業處大學生就業創業中心開展“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業基金項目等政策發布、項目審核、項目立項、項目結項等。同時,二級學院積極協助其他部門宣傳政策,鼓勵學生積極申報,體驗創新創業,感知創新創業,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基于此,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人員形成有序聯動機制,營造濃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氛圍。
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是在當前情況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人員通過執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整合人財物資源,提升生產力水平。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實踐中,高校應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比如每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重點、資金配備、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數量、人員配備、保障措施等,支撐著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有序推進。另外,高校應根據教務處、招生就業處、校團委、二級學院等不同部門的工作重點,為不同部門提供場地和人員,支持教務處、招生就業處、校團委、二級學院有序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大型活動,為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便利,旨在整合相關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服務于高校創新創業工作。同時,學校黨政機關要起到領導和統籌作用,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而教務處、招生就業處、校團委、二級學院等部門領導要做好各類活動的把關和審核工作,帶領參與項目的成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確保各類活動平穩推進。在此過程中,各職能部門需要領導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師隊伍的管理,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師隊伍的純粹性和專業性,確保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有序性。從業務流程上而言,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機制還需要考慮各職能部門組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組織實施效果、方式方法的可行性、方案實施的周期性、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師生的滿意度、活動的創新性等方面,進一步優化管理機制,提升不同部門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水平。
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障機制是確保大學生創新創業有序進行的重要機制。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中,首要保障就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保障。高校黨政部門基于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各省市發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形成高校特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體系支持著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有序開展,指導著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夠在遵循大學生教育規律和大學生特點的情況下舉辦形式多樣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參與面和覆蓋面,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質量。另外,所有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實施均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資金保障不可或缺。高校黨政部門、職能部門要制定合理的資金預算,確保各項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有序開展。在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資金預算時,需要考慮大學生材料費用、獎金費用、創新創業指導教師費用、活動宣傳費用、活動期間辦公用品費用等,全方位地從資金層面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同時,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運行過程中,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保障尤為重要。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需要組織志愿者、工作人員、后勤人員確保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過程中每個環節、每個細節、每個流程不因服務缺失而影響活動的順利舉行。最后,沒有大學生創新創業組織保障,所有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都無法接續。因此,高校應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組織保障。從加強領導、發揮黨團作用、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等方面確保大學生創新創業組織保障到位,服務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