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 娟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215411)
2019年3月18 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新時代高校課程建設指明了方向,打破了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是新時代高校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的重要舉措。
所謂課程思政,就是在大學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思想政治教育[1]。根據課程的特點,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職業文化、工匠精神、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勞動教育等融入專業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立體化育人體系。本文基于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AHK綜合實訓”課程開展思政教學實踐,以電氣柜接地線路的安裝與檢測為案例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從專業課教師角度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課的融合路徑探索。
《AHK綜合實訓》是我院基于德國AHK機電一體化工鑒定標準開發的一門職業技能課程,它起著對本專業前三個學期所學專業課程進行綜合性檢驗的作用,對學生專業能力的綜合應用起到關鍵作用。按照課程思政的新要求,在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的同時,將個人理想與社會擔當有機結合,強化育人功能。本課程思政改革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二十四個字融入貫穿機械工件的加工及裝配、電氣控制系統硬安裝與調試、控制程序編制與調試、設備安全檢測等技能培養中,全程按照企業對員工職業素養的要求,潤物無聲地將職業素養(誠信、敬業、安全、環保、工程)、關鍵能力(與人交流、信息處理等)內化要求貫穿課程始終,塑造學生對專業能力的情感認同和技能鍛煉的行為習慣[2]。
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有意識、有計劃地將思政元素與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深度融合,將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思想和觀念有機融入教學過程。如何將課程思政元素自然的融入到《AHK綜合實訓》課程中,需要有清晰的教學設計作指導。本文選取滑倉系統電氣安裝與調試模塊中的“電氣柜接地線路的安裝與檢測”作為教學設計案例,具體探討如何在教學設計各環節將思政內容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把握好四個環節:一是為什么學,即課程的學習目標設置;二是學什么,即課程的教學內容選擇與呈現;三是怎么學,即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活動開展;四是學得怎么樣,即學習效果的評價與反饋[3]。
滑倉系統項目電氣柜接地的連續性和可靠性關系到電氣設備能否可靠的運行,事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是每個機電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該項目的電氣柜主要由柜體和活門用螺栓連接而成,表面通常采用噴漆(或噴塑)處理,在接線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流露出“差不多”偷懶的心態,對接地工作不重視。所以本次課的培養目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素質目標
牢固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增強安全責任心;提升操作規范性,責任感和愛崗敬業的核心素養;增強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知識目標
掌握電氣柜接地的工藝要求;掌握接地線螺栓壓接配件的選型及安裝步驟;掌握接地保護線電阻測量的具體要求和操作步驟
(3)能力目標
能選擇合適的配件規范安裝接地保護線;具備正確使用儀器檢測接地保護性電阻的能力。
本次課以電氣柜接地線路的安裝與檢測為例,安排了1學時(45 min),探討電氣柜接地的安裝工藝要求和檢測流程。教學重點是掌握接地線螺栓壓接的安裝規范;教學難點是正確使用儀器檢測接地保護性電阻。本任務學習之前,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安全用電的理論知識、電氣安裝規范和電氣原理圖識讀的知識,但是需要課前進行復習回顧。本節課的核心就是教師以操作細節為抓手,不僅讓學生會識讀電氣控制系統圖紙中的接地保護要求,掌握接地保護安裝規范細節和設備安全檢測要點,還要樹立愛崗敬業、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安全生產的責任心和誠信友善的人際關系。
2.3.1 教學過程設計
老子說:“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教師在圖紙識讀、配件選型、安裝步驟、測量要求等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潤物無聲”地融入此指導思想,讓學生掌握保障接地可靠性的安裝工藝。本次課的教學過程如圖1所示,教學時,教師通過觸電事故案例,激發學生要有接地安全意識,引出接地的重要性;采用運用“目標導學、問題引領、任務驅動、當堂檢測”的教學模式,從圖紙分析、接地選材、操作規范、實踐操練到電阻檢測,一步步剖析引領,讓學生在課堂中深刻熟知了電氣柜接地線螺栓壓接的操作規范和檢測要求。在學生實踐操練中,教師通過巡視指導,解決學生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完成任務后通過成果展示,以學生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總結性評價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的評價總結。
圖1 教學過程
2.3.2 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融合設計
課程知識與思政元素融合點的發掘是課程思政的重點,要使兩者達到有效融合是成功實施課程思政的難點。本教學單元根據機電綜合實訓課程特點和培養目標挖掘思政素材,從感悟啟智、名言警句、內化提升等方面開展內化于心、融化于魂的感悟式教育。
(1)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在課前,教師通過在課程平臺上發布預習任務和測試題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電氣設備接地注意事項,以及設備接地和不接地的區別,以增強安全用電的自覺性。在任務引入時,通過觀看觸電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從而引出本項目接地任務,強調學生在學習中和以后工作牢固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嚴格執行各項安全規程。
(2)養成科學嚴謹的求學精神。原理圖是電氣線路安裝的依據,教師通過問題引導(①滑倉系統電氣柜哪些地方應接地?②XPE端子排連接了哪些組件的接地線呢?)的教學方式,分析電氣柜接地的工藝要求,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要歸根溯源,不要急于求成,要養成嚴謹,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品質沒有終點,凡事追根究底,學生完成接地線還要進行電阻測量,并記錄測量數據,分析接地線電阻是否符合要求,讓學生把“嚴和精”作為自己平時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態度。
(3)樹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師用不規范的安裝圖片作為反面案例,讓學生分析總結出規范操作的要點;講述教師深挖細掘德國接地保護推薦,找到重要的接地配件——接地蝶形防松鎖緊墊圈的勤鉆研過程,以“身教”示范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操作行為。通過配件的選型、安裝次序、工具使用等教學內容強調學生要樹立規范意識,從而形成習慣,培養愛崗敬業的責任心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厚植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師通過自評、互評、以及布置預習任務——觀看《大國工匠》紀錄片之大勇不懼。總結出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一線技術人員隊伍,學生必須艱苦奮斗,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內練苦功,承擔打造中國品牌的使命感,成為一名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一線技術人員。
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課堂中及課后的綜合考量,采用課前評價、課中評價、課后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每次課前測試完成情況占20%;課中評價分為學生接地安裝工藝和接地線測量操作規范,占40%,以及課堂中隨機回答問題等表現情況和自我評價各占10%,課后實訓報告完成情況占20%。評價過程中一定程度的考核與評價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課堂中及課后的綜合考量。課堂內結合思政指標點使用提問、教學平臺小問答等方式,課后在MOOC學習平臺布置的作業、實訓報告中穿插價值觀、職業素養、責任心和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內容,綜合評價與考核學生能力,對思政指標點的認識理解情況,并將此作為本門課程形成性考核中最終成績的一部分。
“課程思政”是中國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趨勢。這就需要高校的專業課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以提升自我的的課程思政意識和思政理論素養,能從課程知識點中挖掘思政元素,潛移默化融入課堂教學中,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有效激發學生產生學習內動力,通過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向學生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理想信念,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職業素養,全方面、多角度、復合模式地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