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全勝 許虎 潘曼斯
在江蘇鹽城黃海海濱,有一位林業科技知識的傳播者。年近六旬的他,30多個春秋奔波在廣袤的沿海灘涂鹽堿地上,踏遍每個林場,深入每個苗圃、每片林地,播下科技興林的種子。他把對林業事業的愛,傾注在林地上,培育新樹種,推廣新品種,創造了在鹽堿地植樹造林的奇跡。他,就是“全國綠化獎章” 獲得者、鹽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工作站站長戴蔚。
近年來,鹽城市全力打造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戰略工程,改善城鄉綠色生態環境,提升城鄉生態質量。身為林業站站長的戴蔚,深感肩負的重任。他把科技興林作為工作重點,積極培育新樹種,推廣新品種。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鹽城地區的速生樹種少,防護林都是以刺槐等雜樹為主,海濱防護林效益低。為優化提升林木種苗品種布局,提高防護林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戴蔚南上北下,多次到科研單位學習,帶領國有林場負責人到外地苗圃考察,引進50多個速生豐產楊樹新品種進行試驗,并最終選出優良品種35楊,69、72楊進行推廣。
在楊樹栽植方面,他積極推廣“五大一深”技術,即大苗、大水、大肥、大塘、大行距、深栽, 提高了楊樹的成活率和生長量。如今,鹽城市沿海防護林70%的樹種都是“69、72楊”和“35楊”。隨著速生豐產的楊樹廣泛栽植,鹽城地區以楊樹為主的木材加工產業也得到迅速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
戴蔚帶領科技人員潛心研育新樹種,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速生35楊新品種及增收技術推廣”,獲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
鹽城市沿海土壤鹽堿化嚴重,植樹成活率低。為提高樹木成活率,戴蔚多次調查研究,組織科技人員集中攻關,搞好排水系統,改良鹽堿土質,選擇耐鹽樹種。戴蔚還經常到林業院校向專家請教,向苗木大戶、園林經理了解行情,并深入沿海5縣(市)進行實地調查,針對困難立地條件,選擇不同耐鹽樹種,采用不同造林方式,進行造林試驗。他通過多年的努力,篩選鄉土樹種櫸樹、國槐、苦楝、烏桕、銀杏等,引進一批優良的外來樹種,對中山杉、弗吉尼亞櫟、薄殼山核桃等幾十個樹種進行科學造林試驗,營造試驗示范林2萬多畝;選出了一批適宜鹽城生長的耐鹽樹種和“三化”(珍貴化、效益化、彩色化)樹種,為鹽城“一片林”工程建設,豐富擴展樹種資源。他和科研單位共同研發的“江蘇省沿海鹽堿地造林新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獲得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

戴蔚查看樹木生長情況

戴蔚(中)現場了解情況
林業要發展,優選種苗必須要先行。戴蔚帶領全站人員調研、制訂“鹽城市種苗發展規劃”,牽頭創辦種苗基地,積極利用國有場圃培育繁殖小苗。通過舉辦各種培訓班,積極指導林農調整品種布局,培育景觀好、經濟價值高的苗木品種。在他的努力下,全市成功繁殖中山杉小苗500多萬株,引進培育薄殼山核桃新品系等10多個,繁殖苗木5萬株;實行工廠化規模培育,全市育苗面積由1萬多畝發展到26萬多畝。苗木品種由單一楊樹向多品種、多規格的“三化”樹種轉變;生產規模從零星分散向集中連片發展;經營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一舉兩得,互利共贏。
近年來,鹽城個別地方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形勢嚴峻。為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加大治理力度,嚴把關口,戴蔚多次深入基層,與各縣(市、區)、各鄉鎮、村層層簽訂責任狀,從嚴要求,從嚴落實,從嚴對接防控工作。森防期間,他走到哪里,第一眼就是看樹上有沒有結白網。坐車路過林地,他看一眼就能準確判斷有無蟲情,一經發現,立即停車到林地查看,并打電話給分管負責人說明林蟲情況,及時落實撲殺措施,力爭把林蟲害損失降到最低。
森林是“城市之肺”,森林是“城市之景”。戴蔚的心中有一張清晰的全市林業“一張圖”、林業站“一張表”、全面育林系統“一張網”。戴蔚把基層測報點建設擺在工作首位,在全市推動創建了2個國家級中心測報點、4個省級中心測報點,積極推進監測點設備配置工作,及時做好監測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建立健全測報崗位責任制度、考核獎懲制度。一年內全市共設立固定疫情監測樣地151個、臨時樣地148個、專兼職監測調查人員231名,發布病蟲情報89期、3.719萬份,為全市科學防治夯實了良好基礎。
不等林蟲拉警報,深入林地摸信號,鹽城森林病蟲害防治有條不紊。全市積極推廣低成本、無污染的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在楊樹食葉害蟲的成蟲期進行燈光誘殺,幼蟲期釋放天敵進行防治。他還組織現場培訓,現場傳技,有效控制食葉害蟲的發生。多年來,戴蔚在鹽城數萬畝林場留下了辛勤奔波的足跡,他被人們譽為林木健康生長的“保健醫生”。
春華秋實,天道酬勤。戴蔚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干事創業,為建設綠色生態鹽城建設做出重要貢獻。他先后獲得“全國綠化獎章”“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林木種苗先進工作者”“鹽城市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還曾被鹽城市政府授予綠色鹽城建設二等功。面對成績、榮譽,戴蔚沒有自滿、沒有停步,而是把成績作為干好工作的“加油站”,把榮譽作為奉獻林業的“培增器”,繼續在鹽阜大地的綠化造林事業中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