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頭

幾年前朋友過生日,我想送他一箱特別的紅酒。這種酒很偏門,想要的年份酒更少。最后,我在微信上加了一個酒商,成功買到了酒。從此,這個賣紅酒的人就一直待在我的好友列表里。
他并不和我說話,更不會主動問候。不過,他基本每天都會發來一張酒單,告訴我最近有什么酒到貨。這張酒單只有文字,沒有圖片,沒有表格,也沒有排版。我有點好奇,就一直沒有刪掉他,想看他在我毫無回應的情況下能夠堅持多久。幾年時間轉瞬即逝,他到今天都還在。
要知道,搞互聯網的人都“有病”,我也不免受到傳染。看他這樣發酒單多年,我一度想打破緘默去聯系他,告訴他,你發的這個酒單,用戶體驗很不好。首先,你應該做一點排版設計,把酒名、莊名、年份、單價分項列出。那么長的一張單子,讓人看起來多么吃力,你應該按照國別、產區、酒類做一下分類,加上小標題,做到一目了然。全篇文字對客戶來說,視覺壓力很大,你應該做成H5的形式,每款酒都配上圖,加上文字介紹,這樣也能鼓勵客戶嘗試一下別的酒,好增加一點復購和銷售量。
不過,人上了年紀后有一個好處,就是知道不要輕易開口。所以,我又看了幾年。他每天還是這么發,沒有絲毫改變。今天,當收到他最新一期酒單時,我突然有所領悟,并為我之前沒有說話深感慶幸。
這樣一發就是五六年,說明他的生意做得不錯,也說明他的方法是有效的。換句話說,他的客戶大概也不在意這一點用戶體驗。我當初去找他,是因為他那里有我找不到的酒。這是他的核心競爭力,只要這個競爭力還在,酒單的表現形式只是微不足道的細節。反過來說,如果他能做一張非常漂亮的酒單,他的客戶會因為酒單漂亮明晰而下單嗎?恐怕也不大可能。
我相信,他聘用一個美工或者編輯,每天為他出一篇圖文并茂的酒單,應該完全在成本預算之內。但是,這樣做只會增加他日常工作的復雜程度。依照目前的方式,他一個人足矣——每天拿著到貨單錄入,然后群發。他不需要等待,不需要商討,也就沒有中間環節上各種可能出現的麻煩和錯誤,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為客戶提供一對一服務,安排訂單和快遞上。他盡可能地保證了他的生意始終簡單,這一點讓人很欽佩,忍住不去增加一點花樣并不容易。
至于圖文模式,如今看來,我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不過是因為我并非他的目標客戶。我需要紅酒知識和背景普及,而他的其他客戶并不需要。對品酒愛好者而言,用手指滑動屏幕,快速瀏覽酒單,看有沒有自己心儀的酒反倒是更有效率的方式。如果他真的要提供圖文介紹,那就意味著購買者中有許多人并不懂酒,他就得額外增加許多介紹性的工作,耗費很多時間在一對一的交談上。而且,即便花了那么多時間,對方也未必能轉化為客戶。就像我一樣,買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沒有買過(主要還是因為好酒太貴)。像現在這樣有一點門檻,反而篩選了客戶,保證來詢問的人基本都是有購買意愿的人。
我認為這是很好的一堂課,盡管這位“老師”全程沒有說過一句話。事實上,我挺喜歡他的這種風格。逢年過節不會噓寒問暖,交流的時候也沒左一個“親”,右一個“呢”,只是確認數量、價格、到貨時間,然后收錢,始終保持“收錢辦事,你我不熟”的冷淡態度。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傳統生意的有趣之處:如果一個方法是有效的,那么它就是有效的。不需要來回折騰,把簡單流程搞得非常復雜。只要在這個市場上,自己能做到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一點,憑借這一點就可以持續經營下去。
反過來想,如果商家很熱情,做得面面俱到,是不是也說明了他們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其實沒有那么大的價值,起碼沒有什么獨特性。更不用說三個月改一次界面,一個月換一個圖標,估計那純粹就是為了刷業績而做的吧。
(從 容摘自微信公眾號“槽邊往事”,劉 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