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經濟學人》11月20日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各國政府的花費已經超過了17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16%,而且這一趨勢一眼望不到邊。美國剛剛推出了巨額基建計劃,歐洲正在發放7500億歐元的投資基金,日本為了走出長期以來的通縮,政府在支出方面只會更慷慨。在接下來的十年里,政府的經濟足跡將會進一步擴大,因為全球經濟的4/5現在都在適應凈零排放目標,英國相關的支出預計到2050年會推高政府債務占GDP比重達21個百分點,許多人口老齡化的國家在醫療健康和養老金上面將會有更多的支出需求。隨著政府支出在疫情期間的增長,其不足已經充分顯露出來。在此次疫情的早期,美國公共衛生局阻礙私人實驗室在測試上做出努力,導致檢測試劑推出緩慢;英國政府陷入的一個丑聞就是,其領導人是否利用這次危機將有利可圖的合約授予自己人。長期以來,大政府的弊端是官僚主義、制度失靈以及貪污腐敗的滋生,往后,這些行為會越來越常見,會讓人們更貧窮且限制個人自由。

德國各地的醫院都在取消重癥監護能力的注冊,因為不再有足夠的專業人員來照顧新冠及其他患者。四分之三的醫院在一項調查中表示,與一年前相比,他們不得不以更少的重癥監護人員來渡過難關。本周新冠感染人數爆炸式增長,新冠患者已經不得不通過直升機被轉移到遙遠的合適床位。周三晚上,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洛塔·威勒談到目前的緊急情況時表示:“如果現在不采取對策,我們真的會過一個非常糟糕的圣誕節。”人們慢慢意識到,在第四波大流行中,限制因素不是呼吸機、顯示器,而是知道如何使用這些的人。從新冠大流行開始,德國政界就低估了護理人員的作用。職位空缺、人手不足的輪班是德國醫院中不堪重負的護理人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醫院追求利潤最大化,聯邦各州也在節省對醫院的投資。最重要的是,護理人員感到迷茫,因為他們變成了資產負債表中的一個成本因素。大聯盟政府已經做出了第一次修正:自2020年初以來,法律規定由醫療保險公司單獨支付護理費用。這是個很好的計劃,漢諾威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新冠疫情暴發的第一年,護理人員人數有所增加。但這不適用于重癥監護病房,它們受到新冠的打擊最大。改革還不能確保消除多年來護理服務嚴重人手不足的情況。

【美】《財富》10/11月
估值達到10億美元的未上市初創企業有個專門的名字,叫“獨角獸”。2016年,全球有八十多家這樣的企業。而根據初創公司跟蹤商CB Insights的最新數據,該數字目前已經飆升到832家,其中美國416家。獨角獸的創建步伐也在加快,因為風險投資者都在爭奪最具創新力的新企業:僅在2021年第二季度,就有136家初創公司獲得了獨角獸的地位,超過了2020年全年。在與創始人初次會面后,投資決策“在幾天甚至一周內”做出,Alphabet私募股權部門Capita lG的合伙人Sumi Das說。而幾年前,這通常是一個兩到三周的過程。這是因為低利率給了投資者追逐回報的空間,市場上到處都是熱錢,而為數不多的明星企業起到了顯而易見的示范作用,大家都想復制他們的成功。總的來說,全球“獨角獸”現在的總估值接近3萬億美元。這些估值通常不取決于公司當前的利潤,而更多地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未來增長前景的押注。但這一點其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