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詠言

深秋初冬,正是丹霞貢柑豐收季。“轉眼間,9年過去了。”仁化縣柑橘產業協會會長陳廣財站在山間眺望,指著山腳處的柑林和丹霞貢柑品控中心感嘆。
時間彷佛回到了2011年。27歲的陳廣財在韶關移動工作,在一次交流活動中發現丹霞貢柑口感風味極佳,于是便埋下了“在丹霞山與柑林為伴”的種子。回想當初,陳廣財笑了笑:“就像一見鐘情,我至今都忘不掉那份甜蜜。”
被丹霞貢柑吸引,陳廣財開始不斷搜集信息。深入了解后,他卻發現當地柑農的種植沒有形成標準章法,品質無法保證,同時丹霞貢柑的銷售各自為政,品牌意識不足且售價低。此時,畢業于中山大學計算機專業的陳廣財不禁思索:“為什么不能用理工科思維做農業呢?將農業變成數據,清晰直觀、一目了然。”
2012年,陳廣財放棄原工作崗位來到仁化縣,從零起步種植丹霞貢柑,如今已是仁化縣最大的貢柑種植戶。其中,由陳廣財參與規劃的丹霞貢柑品控中心采用全國首個“地標+區域品牌+品控”模式,高價收購果農果品,實現產品分選分級、統一包裝貼標及銷售。高端果品丹霞貢柑的銷量也從2019年的20萬斤,提高到了2020年的200萬斤。
眼下,是陳廣財最忙碌的時候。奔波在果園、協會、政府、銷區市場、各渠道公司之間,陳廣財牽頭制定了丹霞貢柑產品體系、價格體系、營銷體系,同時組織策劃丹霞貢柑市場營銷活動。“這些活動關乎柑農能否增收致富、仁化縣柑橘產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陳廣財直言。
在丹霞貢柑品控中心,陳廣財抓緊時間進行數據調試,為接下來的大批量分選做好準備。在他的腦海中,一個關于丹霞貢柑的農業智慧生產系統逐步成型,他說:“農產品天然具有不穩定性,我們所做的就是希望盡量減少這種不穩定性的影響,保證貢柑品質也保障柑農收入。”
據悉,未來丹霞貢柑品控中心將具備電商服務中心及數字農業看板等功能,方便后續集中進行農產品采后處理及銷售工作,實現數據可視化管理,為丹霞貢柑的品牌打造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