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于教授高中數學學科知識的教師而言,學科教學效益的提升,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讓學生在具體參加數學知識學習中獲取大量的學習經驗,還有效地改觀了一些學生對于高中數學課程的刻板記憶,讓更多的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有了獨到的見解。基于此,在教師進行數學學科教學的時候,為了提升學科教學的質量,既要求教師轉變自身的學科教學思維,引發和啟示學生的數學學習思想,并將其融入教學的不同階段,又要為學生增添一些必要的教學手段,盡量嘗試從滿足學生數學課堂的學習出發,選擇更合適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當然,教師還需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學科教學資源的豐富,借此不斷滿足學生日益增強的學科知識學習需要。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程;學科教學;質量抬升;具體方法
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科教學的質量和水準,而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當中,想要讓學科教學的價值得以發揮出來,其關鍵在于尋求和探索能夠指導學科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的方法和策略。對于少部分教師而言,高中數學學科教學期間還是有不少的問題存在:其一,教師在學科教學期間,往往偏重于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記憶,至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關注度不高,依舊采用“教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授課方式指導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致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一直頗為被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效果;其二,高中數學學科中為學生所呈現的知識點難度偏高,尤其是一些高年級的教材,無疑增加了學生學習上的難度,讓學生數學課堂的學習變得更加棘手。也因此,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自信產生了動搖。面對此種情況,文章以“統計概率”章節有關內容進行舉例和說明,希望為高中數學課程教學工作的展開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建議:
一、 革新學科教學思維,引發和啟示學生的數學學習思想
對于高中數學學科的教師而言,想要讓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不再感到煩躁和抵觸,首先需要誘發和啟迪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對自身數學學習思想的提升重視起來,并愿意配合教師展開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提升與發展。因此,需要教師從思想上做出改變,將引發和啟示學生的數學學習思想進行廣泛推行,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
舉例來說,在“條件概率與全概率公式”一課的學科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就什么是條件概率向學生進行簡要的闡述,并利用具體的硬幣拋擲實驗來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條件概率,學會將條件概率與全概率公式靈活應用于實踐。另一方面,為了誘發和啟迪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教師還依照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了“在某個燈泡盒當中一共裝有5個燈泡,其中的3個燈泡為一等品,另外2個為二等品。現在,想要從燈泡盒當中隨機抽出一只燈泡進行質量檢測,一共抽取兩次,且做不放回抽樣。假設事件A為第一次抽取到一等品,而事件B為第二次抽取到一等品,請試著求出條件概率。這樣一道例題,讓學生試著借助條件概率與全概率公式來進行解答,從而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數學課堂學習的效益。
二、 增添學科教學手段,激起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致和欲望
激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知識的興致和欲望,是保障學生更好參與數學學科知識的學習,提高數學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在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環節,需要教師從學生數學興趣和數學愛好的培養入手,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更具趣味性的教學內容,以此方便教師更好地去指導學科教學工作的進行。
舉例來說,在“二項分布與超幾何分布”一課的學科教學中,為了激起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興致和欲望,教師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具體的高考數學應用題解題活動。在此次高考數學應用題解題活動中,教師向學生出示了“某汽車輪胎生產廠為了檢查某一條輪胎生產線輪胎的生產情況,隨機抽取檢查了這條生產線上的50個輪胎作為樣本,標注出這些輪胎的輕重,其分量的區間為(7.25,7.30]、(7.30,7.35]、(7.35,7.40]、(7.40,7.45]、(7.45,7.50]”,借此,可以總結得出此次樣本的分布圖,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1)讓學生依照分布圖,求出重量超過7.35千克的輪胎個數。(2)如果從所抽取的50個輪胎當中隨機選擇2個,假設Y為重量超過7.45千克的輪胎個數,試求Y的分布列。通過此類高考數學應用題解題活動,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體會到解題的快樂,并積極地參與到接下來的學科教學活動中去。
三、 創新學科教學形式,豐富和擴充數學學科教學的資源
將現代信息技術靈活應用于高中數學課堂,不僅為教師展開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學科教學資源,讓學生日漸增長的學習需求逐漸得到了滿足,同時也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媒體和課件優勢,能夠帶給學生更為真實且直觀的學習感受。因此,對于高中數學學科的教師而言,需要對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上的應用給予更多的關注。
舉例來說,在“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及其應用”一課的學科教學中,在學科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便讓學生試著準確說出正方形面積S與邊長X之間的關系,以及人的身高和體重具有什么樣的關系問題,從而在教師質疑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得出兩個變量之間除了存在函數關系之外,同時還存在相關關系,并借此幫助學生發現一元線性回歸模型與現實生活間的關聯性。隨后,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課件優勢,為學生展示與一元線性回歸模型有關的表格,并讓學生對表格所展示內容進行觀察和研究,進而正確理解相關關系。最后,為了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效果,教師從一元回歸分析入手,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在對某種產品表面進行腐蝕刻線實驗”這樣一個一元回歸分析實例,并重點向學生出示腐蝕深度Y與腐蝕時間的關系表以及散點圖,學生通過觀察和研究圖像中各個點的特點,并利用計算機繪制excel圖表,從而在學習本節課知識和繪制圖表的過程中,充分感受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課堂的優勢和好處。
四、 設計數學學習情境,提升學生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感受
數學學習情境的開發與設計,不僅能夠給予學生更加真實的課堂學習感受,讓學生發現并找出數學課程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同時情境的創設,能夠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一些數學知識點的規律,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效益。鑒于此,在學科教學期間,需要教師關注和重視數學情境的創設。
舉例來說,在將“二項式定理”作為教學的例子時,一方面,教師利用情境導入的方式,以(a+b)5為例,讓學生試著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說一說各項字母在排列上存在的規律,進而提高學生對二次項的學習和了解。另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更好地發現二項式定理可能存在的規律性,教師還就(a+b)4=(a1+b1)(a2+b2)(a3+b3)(a4+b4)讓學生再次利用多項式乘法的運算法則來進行計算,從而讓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掌握一些類比計算的方式,能夠熟練地將課堂所學的內容應用于實踐。
五、 設計數學演算活動,實現學生數學課堂演算能力提升
加強學生數學演算方面的練習與實踐,依照學生進行數學演算的需要,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具體的數學演算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得到鍛煉,實現自身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因此,在學科教學期間,還需要教師加強數學演算活動的設計與開發。
舉例來說,在“分類加法計數原理與分步乘法計數原理”一課的學科教學中,為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教師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了“巧用計算原理分析法解應用問題”這樣一次具體的數學解題活動。在此次“巧用計算原理分析法解應用問題”活動當中,教師向學生出示“在某一家私人企業中,公司領導要找各個部門的一名優秀員工進行開會。現已知,參加此次會議的部門有三個,銷售部門有8名員工希望參加此次會議,人事部門則有3名員工希望參加會議,而后勤部門則有5名員工希望參加此次會議。那么,請問一共有多少種選法?”等一些問題,讓學生借助分類加法計算原理和分步乘法計算原理來進行解答。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對這些數學應用題進行作答,從而在作答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類比分析能力。當然,在整個做題活動結束之后,需要教師適當地對學生做題的過程給予點評,并總結概括分步乘法計數原理的特點。
六、 強調課后總結反省,切實提高高中數學課程教學質量
課后反省是保障高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穩定提升的好方法。切實做好課后的反省和總結工作,不僅能夠讓教師及時發現和找出自己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還能夠讓教師在反思和總結時形成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因此,在整個學科教學期間,還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過程進行系統化的反省。
舉例來說,在“離散型隨機變量及其分布”一課的學科教學中,為了保證學科教學的質量,教師除了帶領學生通過分析和研究一些具體的實例來了解隨機變量的作用,明確該如何正確地去定義隨機變量之外,還需要在整個課堂教學結束之后,利用微課的方式將整個教學過程錄制下來,并在課下進行反復的觀看,從而在觀看的過程中發現并找出自己授課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而在接下來的課程教學中及時對教學的手段和策略做出調整和改變。比如,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對于隨機變量中的離散型隨機變量在判斷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的這一問題,在下節課堂教學開始階段,利用課件給學生出示“某網站在一天時間內被登錄的次數”“電燈泡的壽命”等一些隨機實驗,讓學生判斷這些隨機變量中哪些是離散型隨機變量,從而讓學生在判斷的過程中學好這節課的內容。
具體來說,對于高中數學教師而言,讓學生學好數學這門課程,要求教師分析和研究教材內容,依照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現實需要來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教學情境,加強學生計算方面的練習,多組織一些具體的數學計算活動。當然,教師還需要做好課后的總結和反思工作,通過對課堂教學環節的系統化反思與回顧,進而確保整個教學環節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參考文獻:
[1]戶燕.論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7):133-134.
[2]胡兵.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策略與方法[J].現代交際,2017(13):166.
[3]宋振江.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才智,2019(8):151.
作者簡介:
金東權,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蕭山區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