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所獲得的一種學科素養和學科能力,傳統教學方法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立足新時代要求,立足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從聽說讀寫等方面進行教學活動,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加強課外教學,兩者有機結合,使語文教育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培養學生的語文架構能力,實現思維提升和創新創造能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發現中華文化的多姿多彩,堅定中國文化自信。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核心素養;教學實踐;課堂創新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學習的重要工具,對學生的成長和以后的發展十分重要。而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多角度認識語文,發現語文蘊含的美,體會到語言的奧妙和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的學習在提升學生認知能力水平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綜合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基于核心素養實施教學。
一、 有關背景
近些年,國家教育部門出臺文件,指出了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為積極響應教育部要求,創建小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應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然而,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還不夠,只是停留在表面,認為小學語文的教學不需要創新,方式千篇一律,只是教學生識字、讀寫、背誦,沒有創新可言。隨著新時代國家教育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開始意識到小學語文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學不再是簡單的語言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語言能力的建構、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科品格的養成和提升。因此,在教學的目標和要求中,明確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的重要方向和內容。在這樣的教學要求下,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再僅僅是教學生學習書本表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愛國情懷、文化自信的養成,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水平的提升。在當前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面向所有學生,不再僅僅關注學生的卷面成績,而是根據新的考核評價制度,對學生做出綜合、客觀的評價。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創新課堂的研究已經迫在眉睫,意義重大。
二、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仍然沿用陳舊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去適應信息時代學生新的特點,認為教學還是“一言堂”教學,學生不用開口,教師苦口婆心、一遍一遍地講,學生就會真正地掌握,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但殊不知,新時代的小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教學課堂的主角不再是教師,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主角,教師做好引導,教學活動圍繞學生來開展。這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發揮。另外,在課堂上如果一味地按照備課方案盡可能地向學生多講,希望學生能夠接受更多知識,很少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很少設計課堂提問,覺得在課堂上讓學生思考問題不現實;或者是有提問環節,但對問題的設計缺少探究性,學生只是簡單地做出判斷對錯的回答。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很難主動思考問題,課堂的參與性喪失。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積極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進行創新,讓學生感受到高度的參與感,在參與中鍛煉能力,提高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忽視學生閱讀性思考
當前一些教師教學只注重教學內容傳授,認為一個階段的知識教學完畢,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也就結束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給學生安排閱讀時間,就帶著學生一起分析課文,學生只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形式性地學習,而很少通過自己的閱讀對文章產生自發性的思考。比如,一部分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將文章的具體含義抽象地講給學生聽,只考慮文中的意象的含義,機械式教學,沒有讓學生真正通過閱讀去分析詩詞故事后面所蘊含的詩人的情感表達。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對一些意象死記硬背,不會在閱讀中主動思考。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讓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去感受文章所蘊含的語言美和藝術性,嘗試著去發現語文的美,感受語文的魅力。
(三)教學活動缺乏創新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總認為學生還小,不能獨立思考,所以很多教師習慣采取直接傳授的方式,學生只有通過書本和教師的描述來感受自然、觀察社會,沒有機會真正去感受課本中的一些事物,缺乏創新實踐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創新創造潛力,教師應該加強創新教學,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去實踐,去接觸大自然,把大自然當作課堂,以教材作為依托,讓學生親身去感受一些事物,根據親身體驗去理解書本上的內容,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對課本問題的化解能力。
(四)考核評價制度有待優化
傳統的小學語文考核評價,只是單一地根據學生的成績做出評價,雖然具有一定的客觀價值,但并不符合小學生的教育規律和教育理念,沒有充分考慮小學生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小學是打基礎的學習階段,是各方面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方法形成的時期,舊的考核評價制度已經不適應學生的發展。只有不斷優化新的考核評價制度,制定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才能讓教學真正為小學生學習服務,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創新課堂策略
(一)教學過程中科學設置互動教學內容
針對傳統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常常會忽略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學生的潛在能力不能得到發揮,教師應該科學設置教學互動內容,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思考服務。比如在學習課文《魯濱遜漂流記》的時候,給學生設置角色,告訴學生自己就是魯濱遜,去感受魯濱遜的情感,把自己真正沉浸到魯濱遜當時所處的環境中,從魯濱遜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的課堂會提高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在備課中明確教學重點難點,科學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思考。問題的設置要科學,不能為了設置問題而去設置一些無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樣只會浪費時間,還可能讓學生覺得乏味。問題的設置可以分難易梯度設計,讓不同學習接受程度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對個別具有挑戰性的難點問題,讓學生分組集中討論,每個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最后由一人進行總結,其余人進行適當的補充,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既思考了問題,也形成的縝密的思維。學生在同小組同學討論分析中也會感受到成就感,從而激發起學習和思考的興趣,自主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也會增強,也為以后更好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問題
在注重互動教學的設計的同時,教師也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一定的閱讀課文的時間。語文的學習,歸根到底是語言的學習,學生在閱讀中才能真正對文章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學生也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夠掌握更多的詞匯,才不會張口忘詞,心中有話表達不出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只有通過深入的閱讀才能夠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才能透過詩詞中的意象去領悟詩詞作者內心深處的感情。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音頻視頻向學生介紹文章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內心情感,讓學生帶著這些素材和認識去閱讀,把握文章的情感,更好地朗讀課文。
例如,在學習《為人民服務》課文時,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些素材和文章朗誦,告訴學生,這是毛主席在張思德的追悼會上的講演,通過張思德感人事跡的學習,理解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摯情感,他的心中想的是人民群眾,為人民的利益著想,寧愿犧牲自身利益去服務人民,換取人民的幸福生活。教師也可以組織一場演講比賽,讓學生帶著感情去演講,在演講過程中,可以真正理解文章內容,深層次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內心產生崇高敬意,立志向張思德同志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學習真正的本領,長大以后,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真正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心懷人民的人、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要想課堂教學更高效,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閱讀思考,只有學生真正動腦筋思考問題了,學生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思考邏輯,提高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更有效果。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主動去學習,去掌握新的知識,這對于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意義重大。
(三)增加創新實踐教學
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要求教師要勇于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科學設計教學方案和課堂環節,在教學中注重教學實踐,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去真實感受新生事物,通過現實生活場景的課堂化模擬,在實踐中提高創新創造能力。例如,在學習一些社科類的文章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在教師的引領下,去驗證課文中的一些內容,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模擬一些文章里的物理現象,去親身感受科學的魅力,對科學產生憧憬,獲得良好的體驗,從現實生活中感受科學的美、大自然的美,從而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四)創新小學語文考核評價制度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的考核評價制度是以學生的成績為唯一的評價標準,這樣的考核評價制度過于單一,已經不適應新時代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求,同時對小學生以后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會形成阻礙,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發展。新時代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勢所趨,在核心素養提升的大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重要舉措。因此,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群體特點,科學合理地制定符合小學生發展成長規律的語文考核評價體系,核心素養在語文考核評價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對小學生進行全面綜合的考核。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理解能力、思考創新能力,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提升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還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至為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得到鍛煉,更要從課堂教學的問題的設計、問題的討論、問題的思考解決等方面,由淺及深引導和啟發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下功夫,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核心素養是小學生學習中必備的一項重要品質。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師培養學生的重點任務之一,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長遠的教育教學任務,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姚曉芳.關注核心素養優化課堂評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3):39-41.
[2]馬銀平.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課堂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6):137.
[3]許蕾蕾.花式翻轉: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1):5.
[4]邱麗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學理論,2018(8):221-222.
作者簡介:
丁金嬌,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采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