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挺 程瑤 周誠根
[摘 要]為規避勞務派遣工“三性崗位”“同工同酬”“10% 派遣比例”等相關法律規定,部分國有企業大量使用勞務外包的用工模式。勞務外包工在國有企業生產經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企業發展改革的重要力量。但隨著企業勞務外包員工數量的快速增長,必然會產生關于勞務外包員工的工會組織建設、工會經費收支管理、民主參與管理等工會工作規范化和勞動和權益保障問題。因此,文章圍繞國有企業勞務外包用工模式下工會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從如何推動勞務外包員工加入工會、探索勞務外包員工的工會會員代管、明確勞務外包員工的工會經費來源及支出標準、促進勞務外包員工民主參與管理等方面,為規范企業工會工作和維護勞務外包工權益提出了應對之策。
[關鍵詞]國有企業;勞務外包;工會工作;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 F27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24-0013-03
一、企業勞務外包用工的現狀
勞務外包是業務外包的一種形式,指用工單位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將其部分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輔助性的業務或工作發包給相關外包公司,由外包公司自行安排勞動者按照用工單位的要求完成相應的業務和工作。勞務外包和勞務派遣之間最大的區別是管理方式的不同,在勞務派遣中,用工單位對勞務派遣工進行管理,勞務派遣工需要聽從用工單位的工作安排并遵守用工單位的各項管理制度;在勞務外包中,用工單位并不直接對勞務外包員工進行管理,也不對外包員工的工作進行安排,與外包員工不存在任何法律關系,不承擔任何用工風險。勞務派遣適用《勞動合同法》和《勞務派遣暫行規定》,而勞務外包則適用《民法總則》和《合同法》。
在 2014 年 3 月《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出臺前,國有企業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的現象比較普遍。《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實施后,為規避《勞務派遣暫行規定》中“用工單位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的法律規定,以及《勞動合同法》中“被派遣勞動者擁有與用工單位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的法律規定,部分國有企業開始了用工模式的轉換,在引進數家外包公司的基礎上,將勞務派遣員工支付經濟補償后置換為勞務外包員工,勞務外包的用工模式快速發展,勞務外包員工數量大幅上升。
二、勞務外包用工模式下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隨著企業勞務外包員工數量的快速增長,關于勞務外包員工加入工會的方式、勞務外包員工工會經費來源、勞務外包員工民主參與管理的途徑等問題逐漸成為企業工會工作中的難點。勞務外包用工模式下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工會對勞務外包員工的組織覆蓋問題
作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務外包工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身份上的不同,他們的義務與權益并不對等。推動勞務外包員工加入工會,成為工會的會員,是工會維護勞務外包員工權益的基本條件。從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以促進企業發展的角度出發,企業工會也普遍希望能夠將勞務外包員工吸納到工會組織當中來,希望工會的各項活動可以將直聘的合同制員工和勞務外包員工進行全覆蓋。但是,由于業務項目的多元化和復雜化,部分國有企業引進的外包公司較多,其中部分外包公司還沒有建立工會組織,或者還不具備建立工會組織的條件,所以這部分勞務外包公司的外包員工目前還無法加入外包公司的工會。同時,由于作為發包方的國有企業也沒有吸納這部分勞務外包員工加入發包方工會的意愿,因此就出現了部分勞務外包員工沒有被企業工會組織覆蓋,無法成為工會會員的情況。通過什么方式可以將這部分非工會會員的勞務外包員工吸納到企業工會組織中,是國有企業基層工會組織建設中面臨的一個老大難問題[1]。
(二)工會福利費標準的差異性問題
調研發現,為避免勞務外包員工產生不公平感,作為發包方的國有企業工會普遍希望實現其直聘員工(即與國有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與勞務外包員工的各項工會福利費標準是一致的。同時,不同外包公司的勞務外包員工之間的各項工會福利費標準也是一致的。但是,根據工會組織的屬地化管理原則,企業工會經費支出標準要遵守當地工會的經費收支管理規定。由于各地區之間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規定中的各項工會福利費標準本身存在差異,就導致了不同地方的外包公司工會福利費標準不一致的現象。比如國有企業A公司有三家外包公司,這三家外包公司分屬于三個不同的省份,這三個省份的工會經費支出標準互相之間都不完全相同,而且與國有企業A公司的標準也不相同,這就導致A公司的員工與勞務外包員工之間以及不同外包公司的勞務外包員工之間工會福利費標準的差異性問題。
(三)工會經費支出不規范的法律風險
加強工會財務管理,收好、用好、管好工會經費是當前工會工作的重點,也是工會工作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風險點。調研發現,企業在外包員工的工會經費使用中還存在一些經費支出不規范的現象和具體操作中的難點,主要是外包員工擠占直聘員工工會活動經費的法律風險,即部分企業在外包員工還沒有加入工會、沒有成為工會會員的情況下,就給予了外包員工和直聘員工一樣的工會福利待遇。外包員工沒有加入工會,也就意味著沒有工會會費和工會經費的收入,其工會福利待遇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本來屬于企業自己直聘員工的工會經費,因此就存在勞務外包員工擠占直聘員工的工會活動經費的問題。根據《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2017)第六條的規定“基層工會經費主要用于為職工服務和開展工會活動”,這里的“職工”指本單位的職工,禁止用于非本單位人員。
(四)“假外包,真派遣”下外包員工的參與管理問題
如前所述,勞務外包和勞務派遣之間最大的區別是管理方式的不同,在勞務外包中,用工單位并不直接對勞務外包員工進行管理,勞務外包員工需要聽從外包公司的工作安排并遵守外包公司的各項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運行中,部分企業在勞務外包員工的使用和管理中還存在著“假外包,真派遣”的現象,由用工單位對勞務外包人員直接進行工作安排和指揮監督,外包員工遵守的也不是外包公司的各項管理制度,而是遵守用工單位的管理制度。在“假外包,真派遣”的情況下,由于用工單位的管理制度覆蓋了勞務外包人員,就導致勞動外包人員民主參與管理的途徑不是民主參與外包公司的管理,而是民主參與用工單位的管理。這種外包員工民主參與管理的途徑和方式不符合法律法規中關于勞務外包管理方式的要求。
三、加強企業工會的規范化建設,夯實企業工會工作基礎
面對勞務外包的用工模式快速發展以及勞務外包員工數量大幅上升的現實情況,企業工會應當加強自身的規范化建設,以夯實企業工會工作的基礎,更好地發揮企業工會維權服務的基本職責。
(一)積極推動出臺關于勞務外包員工加入工會的相關規定
作為職工的娘家人,幫助職工加入工會是工會的職責。給予勞務外包員工一個可以成長、發展、維權的“娘家”,是切實維護勞務外包員工權益的重要一步。目前,中華全國總工會已經制定了《關于組織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的規定》(總工發(2009)21號),對勞務派遣工如何加入工會進行了規范。但是,在全國層面還沒有關于勞務外包人員如何加入工會的專項規定,各地方工會的規定和做法也不完全一致,有些地方規定勞務外包人員可以加入發包單位工會,有些地方規定勞務外包人員不可以加入發包單位工會。比如,2021年10月中旬,上海市總工會、上海市經信工作黨委、上海市國資委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國有企業勞務派遣工、外包工等各類用工人員入會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深化群團改革,推進國企帶頭履行社會責任,增強工會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勞務派遣工、外包工在內的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切實維護合法權益、落實各項保障措施[2]。
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引進的外包公司眾多,這些外包公司分散在不同的省市,按照工會屬地化管理的原則,由于各地方工會關于外包員工是否可以加入發包單位工會的規定不一致,就導致了有些外包員工可以加入用工單位工會而有些外包員工又無法加入用工單位工會的混亂現象。勞務外包人員加入工會的標準不一致,不利于企業工會對外包人員入會的統一管理。因此,建議出臺全國層面的關于勞務外包人員加入工會的專項規定,以便對勞務外包人員加入工會的問題進行統一規范。參照上海市的規定:勞務派遣單位、外包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工會組織,吸收勞務派遣工、外包工加入工會。勞務派遣單位、外包單位未成立工會的,國有企業工會應會同相關部門,督促其建立工會組織;勞務派遣單位、外包單位暫不具備條件建立工會組織,用工企業應通過勞務派遣分工會、外包分工會,吸收勞務派遣工、外包工加入工會。勞務派遣分工會、外包分工會的工會主席可以在用工企業工會會員中推選產生,也可以在勞務派遣工、外包工會員中推選產生。
(二)督促外包公司建立工會,探索對外包公司會員的代管
國有企業在選擇外包公司時,最好選擇已經建立工會的外包公司,可以在外包公司的競標中,將是否建立工會組織作為競標的必要條件之一,或者督促沒有建立工會的外包公司及時建立工會。在外包公司建立工會的基礎上,實現不同外包公司工會福利標準一致的途徑是探索實行用工單位對外包公司的工會會員進行代管,勞務外包工會員的代管可以依據勞務派遣工會員代管的規定去執行。根據《關于組織勞務派遣工加入工會的規定》“在勞務派遣工會員接受派遣期間,勞務派遣單位工會可以委托用工單位工會代管。勞務派遣單位工會與用工單位工會簽訂委托管理協議,明確雙方對會員組織活動、權益維護等的責任與義務。”所以,勞務外包公司工會可以與用工單位工會簽訂勞務外包工的委托管理協議,勞務外包工的工會經費由用工單位按勞務外包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提取并撥付勞務外包公司工會,屬于應上繳上級工會的經費,由勞務外包公司工會按規定比例上繳。用工單位工會接受委托管理勞務外包工會員的,工會經費留用部分由用工單位工會使用或由勞務外包公司工會和用工單位工會協商確定。簽訂代管協議后,因為“工會經費留用部分由用工單位工會使用或由勞務外包公司工會和用工單位工會協商確定”,用工單位就可以對外包員工的工會經費進行統一管理并實現不同外包公司的外包員工會員與直聘員工會員的工會福利待遇標準一致。
(三)規范工會經費收支管理,收好、用好、管好工會經費
用工單位要嚴格按照《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2017)》的規定進行工會經費的收支管理。首先,在外包員工沒有加入工會、沒有工會會費和工會經費收入的情況下,要避免使用用工單位職工的工會經費去解決外包員工工會活動或工會福利待遇的資金來源,避免外包員工對用工單位職工工會經費的擠占。其次,要按照工會屬地化管理的原則確定工會會員福利待遇標準。按照《關于企業集團建立工會組織的辦法(2018)》“集團工會對集團母公司所在地的子(分)公司工會實行直接領導。不在母公司所在地的子(分)公司工會,在同級黨組織領導下,以所在地工會領導為主,其工會組織關系、經費關系等明確在所在地工會,在所在地工會的領導下建立健全工會組織并按期換屆,參加所在地工會組織開展的工作”。所以,集團母公司所在地的子(分)公司工會可以按照集團公司的工會會員福利待遇標準確定自己的標準,但是不在母公司所在地的子(分)公司工會的工會會員福利待遇標準一定要按照其所在地的標準執行。
(四)明確外包員工民主參與管理的途徑和方式
如果用工企業對勞務外包員工沒有直接進行管理,而是由外包公司對其行使管理權,勞務外包員工就需要聽從外包公司的工作安排并遵守外包公司的各項管理制度。因此,外包員工民主參與管理的途徑就應當是參與外包公司的民主管理,用工企業要推動外包公司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廠務公開制度等各項企業民主管理制度,以保障外包員工享有民主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權力。如果有些用工企業實際上對勞務外包員工進行了相關管理,就可以參照上海市《關于加強國有企業勞務派遣工、外包工等各類用工人員入會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規定,用工企業要促進勞務外包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在召開職工代表大會時將他們吸納為職工代表或列席代表參加,拓寬和暢通他們參與企業治理的渠道,引導他們依法理性維權。
參考文獻:
[1]王愛華.企業勞動用工業務外包的法律風險及防控對策.企業改革與管理[J].2020(22):86-87
[2]曾文兵,殷利民,戴軍章. 規范勞務外包用工管理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 [J].2020(0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