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六屆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暨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氣候影視大會在深圳開幕。活動主論壇主題為《“脫碳”變革開啟綠色未來》,來自各級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高校、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新聞媒體的各界人士共同進行了“雙碳”背景下各領域的行業交流。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聯合國前副秘書長、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CIPRA)會長吳紅波在活動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團結合作 共護家園》視頻致辭,致辭全文如下: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衷心祝賀 2021年中國(深圳)國際氣候影視大會的召開!很高興與大家一起觀摩世界各地關于氣候變化的優秀影片,共同感受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
近年來山火、洪水、干旱和其他極端天氣頻發,沒有國家或地區能夠幸免。氣候危機凸顯了地球的脆弱性、加劇了族群沖突。去年因氣候災害導致3千多萬人流離失所。人類應對嚴重氣候影響的“機會之窗”正在迅速關閉。
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了重要貢獻。2020年習近平主席莊嚴宣告,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9月習主席又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明確表示,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自主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做出了積極貢獻,展示了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
我國是正處于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難度,要遠遠大于“后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對于工業化以來全球的累積碳排放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美國人均累積排放是世界人均的5.9倍,中國的7.8倍;七國集團人均累積排放是世界人均的4.5倍,是中國的5.9倍,其它發展中國家人均則更少。因此,要求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承擔同樣的責任是不公平和不道德的。必須堅持聯合國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為發展中國家預留發展空間并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
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永續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不能單打獨斗,也不能獨善其身,需要全人類的共同行動。應對氣候變化,走可持續發展的發展道路,是對人類傳統的發展理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轉變,不僅需要全球各國、各級政府、社會組織共同采取行動,也需要全球媒體行業和影視機構團結合作,發出低碳倡議、傳播綠色故事、用精彩的影視作品動員全社會參與關系人類命運的全球行動。
中國(深圳)國際氣候影視大會是我國首個以“應對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公益綠色傳播活動,多年來通過影視評優等方式傳播生態環境知識,鼓勵和引導社會環保行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低碳之路任重道遠,綠色行動迫在眉睫!讓我們攜手努力,提升傳播能力,將先進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地球,建設一個萬物和諧和清潔美麗的世界!
最后,預祝大會圓滿成功!